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詩人李白的故事

詩人李白的故事

李白(公元701-762),本名太白,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因其豪放不羈的詩風被後人譽為“詩仙”。他除了是詩人,還是儒生、道士、俠客。李白“以己之身立國”的愛國情懷和不屈服於任何力量的獨立人格,連同他的偉大詩篇,是中國人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李白,詩仙,愛國俠士——李白的故事

帶著劍去鄉下,離開親人,遠行

公元701年,李白出生在安西首府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五歲時,他隨家人搬到了四川。

李白的父親是壹個商人。李白家境富裕,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當時唐代社會主流思想是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在李白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早在青年時代,李白就以“濟貧安國”為己任,才華橫溢,希望借助帝王之力登上政治舞臺。

但當時的時代對李白開了壹個大玩笑。唐六典規定,禁止商人的兒子參加科研。從這個角度來看,李白是不可能通過科舉考試實現人生理想的。公元724年,24歲的李白懷著“以己之身,立天下”的誌向,走出了巴蜀大地。他對自己的才華充滿信心,穿越成都、下渝州,劍如長虹,驕傲地四處漫遊,到處尋找機會。

公元725年,李白在江陵遇到壹位著名的道士。這個道士的名字叫司馬成鎮。司馬看到李白,非常欽佩。他說自己“像個聖人”,李白壹下子很激動。他寫《符大鵬》,將大鵬鳥與天馬、熊健相提並論:“大鵬壹日隨風起,沖天萬裏。如果風停了,它仍然可以揚走洶湧的水。”即使沒有風的幫助,這只大鵬也能用翅膀把洶湧的水流壹掃而光。當時的李白深受莊子道家哲學的影響,內心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大的抱負。

李白,詩仙,愛國俠士——李白的故事

公元726年,26歲的李白來到安州(今湖北省安陸縣),結婚生子。他的第壹任妻子徐氏是宰相許的孫女。徐石後來為李白生了壹兒壹女。在他們結婚後的兩年裏,他曾見過馬、總督史禮敬之以及後來的總督史培謀。他以為依靠妻子徐世家在安陸的政治影響力和自己的才能,可以大有作為。但實際上,許家族在唐初雖然顯赫,但時過境遷,早已沒有後代在朝為官。所以李白的婚姻選擇並沒有給他的事業發展增加多少籌碼。再加上性格桀驁不馴,目中無人,李白在安陸壹事無成,所有的活動都失敗了。

旅途艱難,歸來再來。

公元731年,李白從安陸出發,秋天到達長安,謀職。李白在長安期間,深居簡出,努力得到引薦。

但是,到了31歲,李白還是沒有成功。他寫下了流傳至今的第壹首詩《蜀道難》。他通過寫蜀道的艱辛,實際上是寫了仕途的坎坷,抒發了自己的感慨。

公元732年,李白離開長安,去求長生。期間,他和袁丹秋到隨州拜訪唐代著名道士胡子揚,還遊覽了嵩山(位於河南省西部,五嶽之壹)。或許是無心之舉,但他訪道求仙的舉動為他贏得了壹些名氣,無意中傳到了當時唐玄宗的耳朵裏,成為他後來被召入京的開端。

李白35歲的時候,正巧玄宗在打獵。他借此機會,把大獵賦送給玄宗,然後來到長安,在長安遇到了公主,遇到了朝丞相、詩壇領袖何。何張之對他的才華驚嘆不已,說他是天上太白金星的轉世,並稱他為“謫仙”。由於他張之的傾慕,李白的名氣更大了。公元736年,李白的妻子徐氏不幸去世,他再次離開長安。因收養而進入徐家的李白,常年在外遊歷。之前,他的妻子負責撫養和照顧兩個孩子。現在老伴已經去世,徐家已經不適合再待下去了。他帶著兒女匆匆搬到東路(山東)。

公元742年,由於公主和何的推薦,玄宗讀了李白的詩,很欣賞,於是召李白入宮。看到李白溫文爾雅,英俊瀟灑,玄宗從轎子上下來,親自帶著李白坐在七寶床上,親自為他準備了湯。可以說李白受到了超出規格的特殊接待。玄宗問了壹些當代的事務,李白用自己半生的知識和對社會的長期觀察來回答。玄宗大為賞識,當即給李白壹個後翰林召見,陪皇帝,寫詩供皇帝娛樂。

上帝總是有點傻。李白看似得償所願,其實擺在他面前的並不是壹條通往輝煌未來的光明大道。翰林被召見的職位無法實現他成為宰輔大臣、施展政治才能的理想。生性狂放不羈的白,怎麽會希望自己成為壹個皇家學者那樣的弄臣呢?他對生活越來越厭倦,也對宦官的專橫和外戚的傲慢感到沮喪。在宮中,李白仍然堅持壹貫的“自強不息,拒絕為他人效力”的原則,嘲笑權貴,結交諸侯人格,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和同僚。玄宗身邊的朝臣利用李白的性格弱點,多次詆毀玄宗。然而在這種不利的形勢下,他更加墮落,經常在酒樓附近遊蕩,醉酒起草書信。有壹次,他喝醉了,讓高力士脫鞋。更何況有壹次玄宗想召見他,他也沒來。即便如此,由於唐玄宗的賞識,李白也沒有被殺。最後被唐玄宗“還錢”,然後離開長安。

如果妳想幫助壹生,妳的余生也不晚。

公元744年夏,李白到達東都洛陽。在這裏,他遇到了詩人杜甫。兩人短暫相遇後就相識了。秋天,他們如約抵達開封,求仙防古。冬天,李白和杜甫分手,李白去了周琦(今山東濟南)的紫晶宮,正式出家為道。次年,李白和杜甫在山東第三次相遇。

李白,詩仙,愛國俠士——李白的故事

公元749年,49歲的李白在梁園(今河南省開封市)再婚。他的第二任妻子宗室是壹個宰相的孫女,祖父宗初科三拜為宰相,但他是唐朝政治史上的小人。李白還是希望妻子後代的身份能給他的事業帶來便利。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帶宗南避亂,隱居廬山。這期間,李白的孩子還在東路(山東),他曾派公仆尋找,沒有結果。後來唐玄宗第十六子李林派使者魏子春請李白下山。李白也想通過參軍為平定安史之亂做出壹些軍事上的貢獻,以便日後獲得更大的功名,於是帶劍入軍營。那壹年,他57歲。

李白萬萬沒想到,李林會揭竿而起,造反。公元757年李林戰敗後,李白也受到牽連,被囚禁在潯陽(今九江)。他的妻子宗師翻山越嶺去救她的丈夫。最後,李白終於被朋友解救,只受到了流放夜郎(今雲南、貴州、四川交界地區)的懲罰。公元759年,唐肅宗大赦天下,李白也被赦免了。李白也把這次赦免視為壹次重要的機會。此時,唐朝正處於安史之亂。李白相信他仍然可以為他的國家服務。

公元762年,東鎮時,參與平定安史之亂的李光弼在淮河附近,李白聞訊前去殺敵,不顧年齡61。他希望在晚年盡力挽救國家的危亡,但在途中他得了重病,所以他別無選擇,只能返回,並最終投靠了他的叔叔,李,唐代著名的篆書家。臨終時,李白把手稿交給李,請他編集。

唱壹首垂死的歌,然後死去。

公元762年,李白寫了壹首臨終的歌,去世了。葬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龍山。他的後代壹事無成,壹貧如洗。李白去世後,李精心將李白的詩作編入《草堂集》(10卷),並為其作序(現已失傳)。

他在《臨終之歌》中寫道,大鵬飛來,四面震動,天崩地裂,力不從心。剩下的風可以激勵世界,東遊扶桑掛在我的左袖。後人得到消息,傳了下去。仲尼死了。還有誰能為我的死而哭泣?這位詩人壹生都把自己比作大鵬。的確,他是壹只向著理想飛翔的大鵬。年輕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可以壹飛沖天。可是,現在這只大鵬老了,雖然掙紮著飛翔,但翅膀卻在半空中折斷了...當詩人走到生命的盡頭時,他回顧了他壹生未了的悲傷。他不知道他的理想,他的人格,他的奮鬥,他的悲傷,會不會被理解。

關於李白之死,《舊唐書》只有壹段簡短的敘述,說李白“因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還有壹個民間傳說是李白在當塗河上喝醉了酒,因為跳下水去捉月亮而淹死,這非常符合詩人的性格,非常浪漫。

“詩仙”的壹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在國子監為官,有機會實現自己“安國濟貧”的理想。因此,他可以說是壹個儒生。他以前是道士,是仙風道骨的類型。當然,他也是壹個發船,鬥劍遍天下,遊遍三山五湖的俠客。不管他以前是什麽角色,都希望他能建功立業,頂禮膜拜,揚名立萬。

作為壹個有血有肉的詩人,比常人更敏銳的情感體驗,更不羈的情感表達,李白壹生的政治手段都是幼稚的。他既沒能直接走上官位,幫助天下,也沒能從容地從仕途上隱退。而是在做官和隱退之間痛苦掙紮了壹輩子,在挫折和失意中互動。當他工作失敗,不滿地回家時,他感到悲傷和憤怒。當他被召到北京,即將受到君主的賞識時,他得意忘形了...正是因為詩人政治上的失敗,才反過來促使他“仗義執言”。李白把對國家的赤誠和對人民的悲憫放進了他的誌氣和苦悶之中。

在他那個時代,李白無法實現作為詩人建功立業的理想和價值。他成就世俗功名和追求自由人格的理想無法統壹,這是他無論如何努力奮鬥的宿命。但是,顛沛流離,貧病交加,並沒有讓他放棄“以壹己之力報國”的野心,也沒有向任何權貴家族屈服。詩人的愛國情懷和獨立人格,代表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良知和品格,是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遺產。

註意事項:

丹秋生:袁丹秋是唐代玄宗時期著名的道士之壹,也是著名的隱士。李白與他交往了22年,並因為他認識了當時道教中的“女英雄”——玄宗的妹妹於震公主。《李太白全集》中寫給他的詩多達11首。

為了某個目的拜訪壹個地位很高的人。李白活動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進入身體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