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日,七娘會在廣東稱為“拜七姐妹”,在福建和臺灣稱為“拜七娘”。舊時廣東慶祝七巧節非常熱鬧。宋代劉克莊曾寫過壹句詩:“瓜果有拳福,喉頭賣聲。廣東人很聰明,燈火到天明。”節前,姑娘們提前準備好各種花式玩具,用通草、彩紙、芝麻、米粒做成各種花、水果、仕女、器皿、宮廷模型等東西。
把種子和綠豆泡在小盒子裏,讓它們發芽。花蕾長到兩寸多長時,用來祭神,稱為“拜仙鶴”、“拜神”。或者組織大家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上各種五顏六色的香案,祭祀牛郎織女。“香案”上擺滿了鮮花、水果、胭脂粉、紙花衣服、鞋子、日用品和刺繡品等等。
不同地區的“七姐妹會”會在香案上下功夫,看誰做的精致。傳統的“七姐妹生日”慶祝儀式從農歷七月初六晚上開始,持續壹到兩個晚上。不同的地方慶祝“七姐妹的生日”有不同的特點。七妹生日乞巧的習俗在東南亞也很流行。
七夕介紹:
中國情人節,又稱七巧日、七姐妹日、女兒節、乞巧日、七娘會、七夕節、牛牛節、橋西,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中國的情人節,是從對星星的崇拜演變而來的,是傳統意義上七姐妹的生日。因為七月初七祭拜七姐妹,所以取名七夕。祭拜七妹、祈願、求巧藝、坐觀牽牛花與織星、祈福姻緣、七夕蓄水,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傳說織女是神,牛郎是凡人。有壹次,織女在人間玩耍,然後濺到湖裏,被路過的牛郎抱起。他們壹見鐘情,結了婚,生了壹男壹女。但是人神之愛是違背教條的,玉帝命令織女離開牛郎。
牛郎見妻子被帶走,立即用扁擔挑起壹對筐,分別把壹對孩子放在筐裏,去追織女。眼看就要追上去,壹條大河突然擋在了他的面前。這是王太後畫的銀河。王太後見他們感情真摯,破例讓他們每年七夕見壹次面。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