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為什麽要修心?
任何壹個人的起起落落,喜怒哀樂,善惡...都是由心決定的。
人以思想為主導,以認知為導向。為什麽要練習?自從我們出生以來,由於自我意識的延伸,主觀思想扭曲了所有的問題、現象和事實。不修行,永遠是扭曲的,生活的環境是變態的環境;心是壹顆失落的心;不修心養性,日子不好過。
說到修心,首先要搞清楚“修的是哪顆心?”妳有幾顆心?“至少有兩種分類:儒家說“有人心,有道心”,佛教說“心為萬惡之源”,“心為佛,心為佛”。所以,心有兩種。
這兩種心臟都不是解剖出來的,第二種心臟在我們出生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十幾歲的時候,我的雛形基本完成了。我完成學業後進入社會工作,內心不斷被強化,思想不斷被埋沒。我們生來就有道心,這不是真的。佛說“心是萬惡之源”,“心是佛,心是佛”。是矛盾嗎?不,“心是萬惡之源”的心是假心,是人的心,“能成佛”的心是真心,是真心。
人心是如何形成的?是第七意識的自我意識和第六意識的分離意識。通過對五官的收集、理解、包容,久而久之,形成了表層意識,在本心的表層覆蓋了壹層汙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性。佛說“無我”,針對的是我們的表層意識,說“這不是妳,根本就沒有妳”。如果妳認為“這是妳自己或者妳的心”,那是絕對不正確的。
“心即佛,心即佛”的心,是本心,是摩訶般若,是心的原初狀態,是生命的共相。這個心是自足的,自亮的,自完整的,不需要修復。需要修復的心是什麽?是我們的表層意識。
表層意識掩蓋和埋葬了我們原本真實、光明、完整、全足的本心,而需要培養的正是這種虛妄的心-表層意識。古人說“借假修真”,並不是借身修法身,而是借我們虛偽的表面意識,去修正、恢復、發現我們本來的真誠。
如果妳問“妳有心嗎?”妳會說:“我有壹顆心,我知道,我知道,我不會把口袋裏的錢給不相幹的人,我不會把它放在鼻孔裏吃。”我很清醒,也很理智...“這不是真的。妳有壹顆心,但妳現在沒有了——妳原本的心被六塵覆蓋掩埋,妳那有著膚淺意識的假心支離破碎,沒有了作用。為什麽?因為妳缺乏壹顆完整統壹的心——妳會否定妳昨天的決定;妳早上決定要做的事,下午就不做了。妳的理智經常與情、欲、德交戰,妳的內心是矛盾的,不是統壹的、完整的。
所以說修行,首先要修復這個支離破碎、支離破碎的表層意識,但不需要真心去修復。如果表面意識是好的,佛陀就不會說“心是罪惡之源”,大莫雨也不會說“人心有危險”。所以,表層意識是我們要培養的對象——不僅要培養,而且要拋棄大部分。借假修真的前提是要有壹個完整統壹的表層意識,並為它打開壹個通道,讓原本的真誠走出來,主導這個統壹的表層意識。這樣才有可能修心(行為),否則就是壹句空話。
二、真誠被埋沒和失落的原因
真誠被埋沒了,失去了,失去了,被六塵覆蓋了,主要是我們沒有認識到它,沒有肯定它,沒有珍惜它。錯誤的原因如下:
(壹)用心為形式服務
人忙碌的壹生就是為這個身體服務的,我們所有的思想和動機都是以身體為基礎的。古人說這叫“從身而思”。明明是壹張不永恒、不值錢、死後沒多久就發臭的臭皮囊,我們卻壹直在為它服務,做它的奴隸。大多數人把大部分時間花在服務這個身體上;給它食物和衣服。壹點都不美。努力讓它看起來更好。所有的得失和功利追求都是為了這個身體。既然心是身體的奴隸,那麽最初的心就會因為被忽視而逐漸被遺忘、迷失、沈沒在幻覺中。
(二)世界的興衰
大多數人沒有意願成為自己事務的主人。有的人自己寫傳記,說自己做過什麽,這是大話。不是他幹的,是周圍環境安排和逼迫的。就像趙匡胤,黃袍加身成了皇帝;另壹個例子是李,他是從床底下被拉出來當局長的。
大多數人都是這樣。99.9%都不是自己的事情的主人,生活沒有方向。他們都是受環境驅使,不得不為所欲為。這就是“隨波逐流”。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生活也腐蝕消失了。所以算命先生很吃香,大部分人都是命中註定,壹輩子都擺脫不了命運。其實是大部分人拒絕做自己的主人,“隨世界浮沈”,原本的真誠被淹沒,形同虛設。
看了範範的四大紀律,我們知道,人是可以做自己房子的主人的,他是可以改變和掌控自己命運的。佛經上說“種子變了,生命的根也就變了”。只要妳上進了,妳的本質就變了,妳的素質就提高了,倔鐵也會突然變成金子,妳的價值自然就不壹樣了。我們修心最重要的是糾正和改變這壹點;如果不改變這壹點,人是不可能成佛的,也不可能在工業的汪洋大海中脫穎而出。
(3)積累工業成為障礙
實業是思想和行動的總和,就像公司的業績壹樣。
為什麽要求大家反思?因為真正會反思的人才能認識自己。為什麽大家都要註意六歲之前?妳可以在六歲之前反省自己,然後妳可以在出生之前反省自己,這樣妳就可以證明生命是永恒不朽的,不僅僅是這壹生;這裏有幾個人可以證實這壹點。如果妳拒絕反省,業障會阻礙妳最真實的內心,讓妳無法成佛,難受。
既然我們在習慣汙染中迷失了自我,只有通過自省和檢討,才能明白我們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人怕危險”,是什麽讓我們有了破壞的傾向?如果我們願意反思和懺悔,我們就可以停止重復我們的錯誤,停止我們的麻煩和痛苦繼續下去。
如果我們能按照前面說的要領去反思,不動聲色地揭示自己內在的毛病,不求功利,不求速效,不求匆忙,我們就能在六歲之前反思;當妳不能反思的時候,就等,靜靜的等,等壹兩年,六歲之前的壹切都要反思。然後,妳會知道妳是誰。往前走,反省壹下,妳就知道妳上輩子是誰了;如果妳繼續反省,妳會被判死刑。
命運是壹種真正的神奇力量,是不會丟失的(上天的耳目很容易丟失)。到那時,我會清楚地認識自己;不管妳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妳可以說那個時代那個地區的話絕對是真的。同時,妳會肯定生命的永恒,珍惜自己的生命。因此,除了自省和懺悔,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打破業力。
真正能反省自己的人,從法律中得到了好處;沒有認真反省和懺悔的,就止步於此,無法前進。反省和懺悔不是我發明的。我也做了,而且真的很認真的做了。我告訴過妳,當我反思我媽生我的時候,在我反思我媽沒生我之前,我認識到了真實永恒的我。
自省,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要真誠,要尊重,要真誠,妳就會成功。
路,人出來了,妳不幹,就求知,那妳就上當了。滿腦子都是名字,我壹直把它作為我獨立幻覺的素材。想了想,最終還是會陷入陰影。
(4)癡迷於每壹個階段
我們壹睜開眼睛,就看到五顏六色的東西。如果我們不堵住耳朵,有很多不同的聲音,我們習慣了執著於這些東西,卻忘記了這個地球不是永恒的。
其實這些都不是真的,都像做夢壹樣。如果我們拒絕從夢中醒來,我們必然會迷失在當下(幻覺)。有時候照鏡子的時候,我會懷疑自己:這是我嗎?我是這樣的嗎?我怎麽會這樣?不僅丟了心,還質疑自己的長相,丟了親切感。
為什麽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最擅長認同外在的錯覺。既然認同了不真實,我們的心自然也就變得虛假。所謂假心,就是心的生滅;隨著環境的變化,讀出來之後,讀出來之前,不斷地生滅。如果妳不能改變對外在幻象的執著,妳就不能修行,修行也不會成功。
(5)隨意入陰。
許多人喜歡幻想和白日夢。壹個人坐在那裏思考,越想越覺得有趣;壹想到開心的事,我就忍不住笑。有時候,為自己畫壹幅未來的圖畫,會讓妳興奮到徹夜難眠。越想越覺得有意思。喝杯茶,抽根煙,繼續想!但是明天,當我出門的時候,我想的東西要麽被忘記,要麽根本沒用。
習慣想太多的人,大多不好看,因為陰氣太濃。所謂“五陰”,想多了就陷入“思陰”。禪經上說:“默兒,勿入冥界!”(微山是陽山語的意思,箕子是陽山的名字),意思是“不要想了,問妳問題,能答就答。仔細想想,答案是錯的。要直接反應,就像壹個按鈕,燈就亮了。”
修行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內心的陰暗面。
許多現代人患有時代病,最常見的是神經衰弱和精神分裂癥。精神分裂癥就是意誌不統壹,思考很多,無法集中註意力。他所想的往往與工作脫節,與做人做事無關。久而久之,他會因神經衰弱而精神分裂。所以,人不能妄想;要的話,壹定要有壹個單壹的,鮮明的主題,全神貫註,不下結論絕不放手。這樣,莊敬認真地運用他的思維,就是積極的思維。如果妳輕率地思考,只會傷害妳自己。
壹個人壹進入陰霾,心智就開始暗淡,不再有光明的感覺,生活也不開朗。當然,他的內心是混亂的,不團結的,分裂的。精神是心。壹顆分裂不團結的心,不能“借虛定真”,因為它沒有力量。
(6)做繭自縛。
想修行,不壹定要放棄工作,也不壹定要躲在山裏。但是,妳要修行,就得擺脫世俗的欲望。所有揮之不去的愛,怨恨,難忘的回憶和揮之不去的夢...都被束縛在世俗欲望的繭裏,把自己束縛在裏面。都是不舒服不舒服,90%都是情緒因素。有些人因為家庭不和諧,事業發展不均衡。我不要順治皇帝的江山,但是我的感情在作怪。吳三桂怒為美人,玉讓畫吞炭...這些都是在仇恨的驅使下,愛與恨交織在壹起,使壹個人失去理性,走上毀滅和毀滅的道路。
愛情,有正面也有負面。積極情緒是壹種融合萬物的情緒;沒有我,只有宇宙和眾生。把小我融入宇宙和眾生,是佛菩薩的心。如果妳把自己和眾生、宇宙對立起來,選擇性地決定自己的愛恨善惡,那是普通人的感情,是自我束縛的基因。如果我們不能擺脫那些愛的感覺,仇恨和蝕骨,甚至很多低級的利益,那麽我們就不能修行,修行也不會成功。這個水平很難突破。
(7)掩人耳目,自欺欺人
我從來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碗飯,不知道自己能扛多少擔子,甚至說了很久的話,這不是我經歷過的,也不是我能做到的,而是我問別人。
如果分析大家說的話,十句話至少有六句是不真實的。無論妳是老師、父親還是丈夫,妳說的話往往都是虛偽的,但妳活在幻想中,是自戀的。
有強烈自保欲望的人會有不必要的恐懼,會覺得不安全,這些都是虛偽的體現。“法”是絕對真實的,活在虛假中的人與“法”絕緣,不對應。
禪社壹成立,我們就提出了“誠、敬、信”。“誠”就是不虛偽,“敬”就是不輕浮、不懈怠、不隨便、不輕松、不嚴肅。
話多必失。
我喜歡說話,而且很努力。我越說越有趣。完了我再去找安祥。安祥不見了,溜走了。俗話說“話多必失。”說錯了也是小事,會失去內心的平靜。多糟糕!妳壹定有這種經歷吧?試試看。說多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內心,寧靜就會降低,甚至消失。
所以,壹個對說話感興趣的人,是練不出來的。言論是義務,不是權利,也不是樂趣;把說話當成壹種權利或者享受是荒謬的。有些修行者在胸前掛壹塊牌子,上面寫著“不要說話”——保持沈默環。有個農民說:“妳壹輩子不說話,沒人把妳當豬賣。”古德還說:“妳壹輩子都不說話,閻羅王也幫不了妳。”所以說多了會破壞內心原有的狀態,讓妳失去平靜。
上面提到的這些因素阻礙了我們對自然的認識,阻礙了我們的自由和解放。所以,壹定要知道,然後扔掉,為了練習,才開始。如果去掉以上八個因素,才是真正的“借假修真”。把假的整理好,真的不用修,自我實現。
三、如何拾起自己失落的心?
我們的心被這些“過去的陰影”堵塞、掩埋、迷失。怎樣才能找回失去的心?這裏有四點需要註意:
(1)親密關系
如果連“妳的心是什麽”都不知道,就無從下手。妳能從哪裏開始?我不知道心臟是什麽。說什麽修心不是騙人的嗎?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內心。古人說“人有自知之明”,連自己都不自知。說別人不是騙人的嗎?怎麽才能了解自己的內心?
首先要反思分析:像剝香蕉樹壹樣,壹層壹層地剝,看看我們的表層意識是如何形成的。壹層壹層剝到底,妳就會發現是什麽,看到真相。
要想“如實知心”,就要有方法,最直白的方法就是禪定。禪修包括“觀心”和“看對話”。
我們對禪的定義太多了。定義太多,就不定義了。禪是什麽?不懂禪的人覺得很玄妙,進不去,聽不懂古人說的話。參加了兩天,覺得沒味道,就沒參加。正念呢?我看著就受不了。這個心很難看,我就不看了。要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內心”,首先要做壹個發自內心的反思。
二、參與冥想:參與冥想必須是親密的。如果妳感到陌生,格格不入,沒有耐心,妳就不會成功。因為妳沒有親切感,等於缺少聯系代理;沒有車輛,就不會融合。要想“對應法”,首先要明白“妳參禪是為了什麽?”
禪不過是妳自己。如果妳不是妳自己,為什麽要參加?冥想的目的是為了認識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在這種情況下,妳壹定會說,那太簡單了。其實除了實現自我意識,找到自我,什麽都沒有。禪的目的是完成生命的覺醒。
東山走到水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恍然大悟。他說:“不要找他,離我遠點。我現在壹個人去,到處都能找到每壹條運河;”運河現在是我,我現在不是運河。我應該等壹會兒再做約定。"
古人對東山的了解很多,唱的也很多,說的也很多。這些話我們壹看就懂。但是看了古人的唱和說話,我就迷茫了。為什麽妳不解釋,卻理解了,畫龍點睛之後,又壹頭霧水?因為他所描述的只是內心的原始狀態,別人無法從真相和線索中找到。讓我們用壹種非常通俗的方式來解釋這些詞,應該不難理解。
“不要找他”──“他”不是妳的另壹個“他”,“他”是自己以外的東西,不要離開自己去找自己。
“離我很遠”——很遠,在外面找自己,很遠,不相幹。
“我今天壹個人去,哪裏都能到”——我沒有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我沒有聲音、氣味和觸覺。這就叫“獨立”。去掉這些根塵,妳就“獨立”了;既然“獨立”是必由之路。不這樣的話,壹切無非是自己,不會得到處處!
“屈今天是我”──“屈”這個詞是非人格的、輕率的、無為的,“屈”指的是真實的自我。
“我現在不是運河”——“我是唯壹”,我的真我,是永久不變的真我,不是因緣而生的外在的、物理的、相對的、二元的、虛幻的真我。
“妳需要知道如何誠實,這樣妳才能誠實”——妳要這樣去體驗,這樣才能與真相相符。
董山的悟道只是關於他自己,卻沒有悟出什麽大道理。所以,真正的啟蒙是認識和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生命的覺醒。
所以,修心,首先要知道“心是什麽”。從頭到尾,參與禪修的人只是在認識自己;除了認識自己,沒有正確的修行目的。
(2)控制心臟
佛說:“有了心,什麽都可以做。”
就世間法而言,如果妳願意把自己所有的感情、理智和精力投入到某件事、某個問題、學習或工作中,讓它形成壹個焦點,智慧的火花就會在那個焦點上迸發出來,讓生命煥發光彩。
章太炎晚上看書,姐姐送來壹盤炒年糕和白糖。結果他把年糕蘸了壹盤墨汁,不知不覺就吃光了。這是吃而不知其味。如果妳不能“雙心”,不能集中精力在這個層面上,妳就不能發揮生命的潛力,妳就會辜負自己,埋沒自己。妳有很大的力量,但妳沒有集中精力。任何人只把心思放進去,把精神放進去,而不放在情緒上,是無效的,那將是辛苦的工作,對妳是壹種懲罰;如果投資“情感”,那是壹種享受。
瓦特在實驗室,他餓的時候家人給他兩個雞蛋煮。當我想吃雞蛋時,我看到它是壹只懷表。
愛迪生納稅時忘記了自己的名字;蜜月旅行,失去了新婚妻子;專心研究,不看鐘;養兩只貓,打兩個洞...;看來他的智商為零。其實他是“雙心”的。他把所有的精力、智慧和感情都集中在自己熱愛的工作上。
王冕,壹個放牛的男孩,沒讀過書。他畫的蓮花成了暫時的珍寶,王公大臣們爭相擁有,因為他畫的蓮花賦予了紙上蓮花以生命。
佛教說“情生智”,如果情堅持壹輩子,就會形成般若智慧的屏障;但是,如果妳是“智慧之生”,妳就會有慈悲心,有無比的動力。
造壹個心,在世界法中,會有創新的作用;練習也是如此。佛教裏有所謂的“方便”。什麽是“方便”?比如《十六觀》裏,叫妳專心做壹件事,壹個場景;密宗佛教叫人“看種子字”;五祖稱人“觀月輪”;練瑜伽的叫“觀燭香火四物”;道教煉金術告訴人們“保持頭腦清醒”(想想田單的觀點)。像這些,都是壹種方便,目的是教人“把心控制在壹個地方”,把心集中到壹個焦點上,那麽就可以發揮心的力量,完成自我突破——自我解放。
對禪宗來說,其特點在於獨特的法——自性獨特,與佛平等,色心獨特。如果我們能獨壹無二,我們就能消除壹切相對性和壹切二元謬誤,從而符合現實。
(3)長興
《指月錄》裏有個和尚(禪師閻石),經常自言自語:“英雄!(回答:有!)蹲著!當他是後天,不可無禮。”清醒就是提起精神,保持清醒。這對我們理解這個小故事很有幫助。他的意思是,“英雄!做自己的主人,保持清醒。”“他不應該被別人愚弄”,也就是說,他以後不應該被別人愚弄。“人”是傻子。什麽是傻子?
用棍子打妳是傻瓜。“舌頭不要動,告訴妳爸媽他們生前是幹什麽的!”也是在忽悠妳。對於壹個真正的禪師來說,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東西!沒必要說什麽都沒有,說上帝說有鬼,這都是忽悠。壹個修行者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保持警覺,不被迷惑。聖經也說:“不要睡覺!別做夢了!”
(4)可以放棄
很多人學佛方向不對,倒著做,只想得到;就像梁見孟子時問:“妳來了對我有什麽好處?”
學佛,要能舍;大房子太大,小房子太小。有的人去拜佛,向佛祖求財,求財,求平安,求健康。佛祖只求放棄,不求回報。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放棄了他所有的財產,放棄了他的權力,放棄了他的妻子,放棄了他對兒子的愛,放棄了他的奢侈和奢侈。怕別人妨礙他放棄,偷偷逃跑,擺脫掉。
古德說:“放下就好。”如果不能放下名利、身體、愛情,學佛就無從談起。需要註意的是,“春種壹粟,秋收萬粒”。春天不放棄,哪裏會有秋天的收獲?我們迷失了,因為我們貪婪金錢、欲望和死亡...而因為“貪”而失去!而且墮落!所以要靠“放棄”來獲得清醒和自由。
趙周曰:“老僧十八歲,破家散財。”破壞他的家庭,分配他的財富,就是放棄。龐雲,壹個俗人,壹個學者,壹個官員,都不肯幹。就連他的財富也沈入了河底,他靠和妻兒壹起編竹籃為生。他為什麽不去寺廟支援?因為給別人錢不壹定是功德。
徹底就是舍命。宗門有句話叫“懸崖上的放棄”,壹切都會被放棄!所謂“懸崖勒馬,甘之如飴,然後回蘇聯。妳不能欺負國王。”妳願意放棄是因為妳願意接受。承擔什麽?假設“宇宙就是我!”只有妳確定了這壹點,妳才會放棄。如果不確定“宇宙就是我”,妳會放棄嗎?“再也見不到蘇聯”——壹個新的生命出現了。從此以後,無論別人講什麽道理,什麽佛法,都騙不了妳,所以也就不能“欺君”了。
?
第四,修心的方法
不要講太多,不要講太多,這不能算法律。真正的法只有四個字:“天地萬物,唯我獨尊,自在自為,至誠至性。”牢牢記住這四句話,這是修心的關鍵,修心的關鍵。不要誤會“利己主義”是指大佛,與我無關。
《指月錄》中有人問雲門:“佛祖出世時,繞七步,指天指地,說‘天與世為壹’。妳怎麽解釋?”雲門說:“如果我在那裏,我會用棍子把狗打死。”雲門這麽壹說,有人懷疑他是不是佛門弟子。如果是佛,為什麽說“壹棍子打死狗”?
壹個老和尚說:“雲門真是知恩圖報。”因為雲門真的知道“天地壹家”,所以這麽說;如果他不明白,他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因為,只有把他打死,我才會更排外。“獨家”是什麽意思?不是說佛是排外的,而是每個人的本我都是排外的。
另壹個人問:“天與世界,唯我尊”。那是什麽意思?
答:“揚聲器。”是什麽語言?給誰發信息?向法律界傳遞壹個信息。
如果妳能做到“以自我為中心”,妳就會成功。因為佛祖出世,第壹次說這八個字;但是,大家都忽略了“天地唯壹”的本意。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不忽視,成佛就沒問題了。重點是“獨立”二字。“天地”代表無限的時空,“獨”就是自在——不與任何事物同在,不與色、聲、香、味同在,不與思念同在,不與意識同在,不與任何事物同在,就是“獨”。如果妳和什麽有聯系,那就不是“獨立”,也不是“尊重”。
妳說的“自我觀察”是什麽意思?察心就是察自己,熟悉自己就是察自己,保位就是察自己。如果把心經裏的“觀想自由”放在“無”的後面,就好理解了——
.....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沒有聲音、沒有氣味、沒有觸覺;沒有視覺,甚至是無意識的世界;沒有無知,沒有愚昧,甚至沒有老年,也沒有老年;沒有苦,可以解脫道,沒有智慧,什麽也得不到...(沒什麽),自己當菩薩也能自得其樂。
把“觀看自由”放在這裏就更明確了:“沒有與外界聯系的工具,沒有外界的真實存在,只有“觀看自由”。除了“自觀”,除了永生的大循環,就談不上理、事、心、物。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說得粗壹點,但更細壹點,就是“我感故我在”。
六祖說“來了就沒嘴”,這是官令。
“守本心”,五祖壹生都特別強調“守本心”。留著吧,第壹次學佛,不守會迷路的。比如妳帶壹個小孩上街,妳就要留住他。不留住他,走著走著就迷路了!當妳審視自己的內心,守護自己的工作,了解自己的內心,認可自己的內心,如果壹開始不保留壹個舞臺,讓“生的地方變得熟悉,熟悉的地方變得鮮活起來”,那還是會失落。
既然知道了“對自己最尊重最貴重,最直接最親切”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心,那就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我們不必到外面去找壹些不相幹的無用的廢知識來添亂,找壹些不相幹的理由來玩形勢,浪費時間,浪費生命。需要註意的是,“金片雖貴,亦病在目”。既然不能把金粉放在眼裏,同樣,也不能把任何東西放在心裏。所以“保持自己的本心”,保持自己真實的本心;真正的心是妳的本心,壹顆未被汙染的心,壹個無塵的主。如果妳抓住它,它就不會再丟失了。若有外求之欲,謂之“棄父而逃”、“惜寶而失國”古人雲“外尋菩提總是愚”,又有“望天望月是貪,失珠在手”之說,所以要小心腳下!
上面簡單解釋了修心的要領;第壹是關於疾病,第二是關於醫學。如果妳能壹直“自在”和“獨享”,壹切都是我的,妳就能超脫於他人,這四句話就能融為“自我觀察(自我意識)”,剩下的就可以省掉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