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探尋蔡倫發明造紙技術的過程

探尋蔡倫發明造紙技術的過程

造紙概論。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壹,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傑出發明。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和絲織的國家。古人用上等的蠶繭吐絲,用剩下的惡繭和病繭經過漂白制成絲綿。漂浮後,墊子上會留下壹些殘留的絮狀物。當牙線次數較多時,墊上殘留的牙線會堆積成纖維片,晾幹後即可剝離,可用於書寫。這種絮體的副產品數量少,古書中稱之為“何琪”或“方絮”。由此可見,中國造紙術的起源與絲綿有關。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布、漁網等植物原料,經過粉碎、搗打、抄造、烘烤等工序,制成了紙,這就是現代紙的起源。自從造紙術發明以來,紙就以壹種新的姿態進入了社會文化生活,並逐漸在中國傳播,進而傳播到世界各地。

紙是用於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的片狀纖維產品。壹般由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經過打漿、網上交錯組合、初步脫水、壓縮、幹燥制成。中國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紙的國家。據考古發現,在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就已經有了麻纖維紙。質地粗糙,數量少,成本高,知名度低。

2.紙張發明過程

西漢初年政治麻紙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強烈。紙作為壹種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許慎寫《說文解字》,成書於公元100年。談“紙”的由來。他說:“紙是從旁部來的,也就是從絲的旁部來的”。當時的紙主要是絹絲,和現在意義上的紙完全不壹樣。許慎認為紙是被水打中後留在床上的壹張薄薄的絲綿。這種床單可能是最原始的“紙”,有人把這種“紙”叫做“赫體”。這可能是紙發明的前奏。這種“紙”的記載可以追溯到西漢皇帝顏淵元年(公元前12)。《漢書·趙傳》中記載,成帝之妃曹魏能生太子,被趙之妹所迫害。他們給曹衛能的毒藥用“合提”紙包著,上面寫著:“告訴衛能試試喝這個藥!不能重入,妳是知道的!”。據推測,紙可能與絲綢有關。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知道如何養蠶和繅絲。秦漢時期,以蠶繭為絲綿的手工業非常盛行。這種處理二次繭的方法叫牙線,操作的基本點包括反復打漿搗碎蠶衣。這項技術後來發展成為造紙中的打漿。此外,我國古代常采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對絲麻進行脫膠,這也給了造紙中植物纖維脫膠的啟示。紙是在這些技術的幫助下發展起來的。

從目前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早期。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發現於1933年新疆羅布泊諾爾古烽火臺,年代不晚於公元前49年。

1957年5月陜西省Xi市灞橋出土的古紙,經科學分析鑒定為西漢麻紙,其年代不晚於公元前118年。1973年在甘肅居延水井關發現兩張不晚於公元前52年的麻紙,呈暗黃色,質地粗糙。

1978年,陜西扶風中煙村出土三張西漢宣帝時期(公元前73-49年)的麻紙。1979年,甘肅敦煌縣馬泉灣出土西漢麻紙五張八枚。1986年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41年)紙地圖殘片表明,當時的紙是可以用來書寫和繪畫的。從西漢出土的紙張質量來看,西漢初年的造紙技術已經基本成熟。

歷史上關於漢代造紙技術的文獻很少,很難了解其完整詳細的工藝流程。後人雖有推測,但只能作為參考。壹般來說,造紙技術有很多環節,必然有壹個發展演變的過程,絕不是壹個人的工作。它是我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和智慧的結晶。

3.改進造紙(其實造紙術不是蔡倫發明的,是他改進的。)

管彩倫紙的圖片源於造紙術。歷史學家葉凡曾說,紙是東漢元興元年(公元10 5年)太監蔡倫發明的。其實古籍中已經有記載,在蔡倫‘發明’之前就已經使用紙了。《後漢書·賈逵傳》中提到,建國元年(公元76年),皇帝張寒命賈逵選拔2000名成績優異的學生,授予“簡壹名、紙壹名、經壹名”這說明當時書籍是用紙復制的,比蔡倫造紙術早了近30年。只有《蔡倫經典著作如壹張紙》和《東觀漢紀》的作者劉真和嚴度是蔡倫同時代的人。如果蔡倫發明了紙,他們不會不記錄。20世紀以來,由於西漢古代紙的發現,蔡倫發明紙的想法開始動搖,後被否定。蔡倫雖然不是紙的發明者,但他仍然是造紙技術的創新者和推動者。

蔡倫認真總結了以前的經驗,他認為擴大造紙原料來源,改進造紙技術,提高紙張質量,才能讓紙被大家接受。蔡倫最早用樹皮造紙。樹皮是比大麻豐富得多的原料,可以大大提高紙張的產量。樹皮中所含的木質素、果膠、蛋白質遠高於大麻,所以樹皮脫膠制漿的難度比大麻大。這促使蔡倫改進了造紙術。西漢用石灰水制漿,東漢用草木灰水制漿。草木灰水偏堿性,有利於提高紙漿質量。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將他在方上制作的壹批高級紙張獻給了漢朝皇帝劉釗。漢和皇帝稱贊他的才能,並立即下令世界各地采用。就這樣,蔡倫的造紙方法很快就傳遍了全國。

《漢代造紙工藝流程圖》生動再現了漢代的造紙技術。將麻頭、破布等原料用水浸泡、切碎、洗凈、蒸煮、漂洗、搗碎,與水混合制成懸浮漿,撈出漿,幹燥成紙。

據史書記載,漢武帝和賀帝拜訪過勾踐家,這裏有可能參觀過造紙廠和紙村(今分前直莊和後直莊,位於漢魏古城洛陽東約2000米,面對洛河),很可能是漢代造紙廠的所在地。這兩個地方有優越的造紙地理環境,附近有豐富的造紙資源(如麻、竹林)。

蔡倫提出紙後,造紙術和紙張廣為流傳。東漢末年,東萊人左博也是造紙術專家。他做的紙在白界比蔡侯的紙更精致。在趙琪的三個輔助記錄中,左博的紙、張儀的筆和單薇的墨水被認為是有價值的書寫工具。筆、墨、紙並置,可見當時紙是常用的書寫材料。紙成為竹簡、木簡、帛的有力競爭者,在三、四世紀基本取代竹簡、帛成為唯壹的書寫材料,有力地促進了科學文化的發展。

4.●造紙

造紙技術的傳承人張風學第壹次看到媳婦貼在墻上,從壹堆30厘米厚的濕紙磚上撕下壹張張薄紙,貼在墻上晾幹。這壹幕立刻讓人想起了那首古老的民謠:“有女兒就別嫁北張村,半夜起來站墻頭。”據說這是造紙的最後壹道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