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縣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的壹個縣,因山青水秀而得名。位於黔東南州東南角,與貴州接壤,東鄰湖南省靖州縣,南接黎平縣,西接劍河縣,北接天祝縣。陸地跨度為東經108 48 ' 37”~北緯109 24 ' 35”~ 26 23 ' 29”~ 26 46 ' 49”,總陸地面積1596平方公裏。
金平縣轄15個鄉鎮,205個行政村,4個社區委員會,1個居民委員會,1483個村民小組。
擴展數據:
根據1972墩寨水泥廠出土的磨石斧和2006年茅坪鎮洋溪出土的陶瓷,可以知道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金平地區。
春秋戰國時期,在楚國和貴州中間。秦是貴州中部的壹個縣。漢屬荊州武陵郡渾成郡。
三國前期蜀吳相爭,後期歸吳。金和韓是壹樣的。
南齊永明三年(485年)析武陵、_ _郡位於東_ _郡,屬平陽郡。南梁屬武陵縣龍標縣。隋朝同梁。
到了唐代,又以龍標改五州,後以武則天改沅州。過了很久才換到徐州。天寶年,涼州設梁司,屬前州總督府。五代時,屬成州“十窟”。
崇寧二年(1103),北宋惠宗在銅鼓設銅鼓村,屬京州。南宋大觀元年(1107),龍州位於胡耳,屬邵青府。唐宋時期,郡縣由朝廷管轄。
袁誌梁寨、胡二、新華和歐陽翟等蠻族長期打官司,屬泗州綏靖部。明洪武三年(1370),胡爾四夷、梁寨、歐陽、新華四夷在湖廣遷都荊州魏。
五年(1372),林忠洞蠻夷之訴成立;十八年(1385)廢除上述五科;20年(1387)在銅鼓、新化、梁寨設立2000戶,屬於五開衛生院。
30年(1397)改為銅鼓千戶守,劃歸湖廣都司;永樂元年,恢復上述五個師,隸屬泗州宣威師;十壹年(1413),五師屬新華府;宣德九年(1434),調至黎平府。
清雍正五年,改隸貴州,撤銷銅鼓圩,設金平縣,屬黎平府。道光十二年(1832),金平縣廢,改由開泰縣金平鄉縣丞。
民國二年,太縣移至金平縣,屬黔東路;十二年(1923)直屬於省;二十四年(1935)屬於第十行政監察區;二十五年(1936)屬於第七行政監察區;26年後(1937),屬於第壹行政監管區。
1950屬於鎮遠地區,1956劃入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將天祝縣並入金平縣,1961將天祝縣分開。
百度百科-金平縣
金平縣人民政府-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