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06年的春節在立春之前,但2005年的農歷全年都沒有立春,因此2005年被稱為“喪偶年”。“守寡年”只是農歷和陽歷的巧合。有沒有立春只是不同歷法的時差造成的,不可能影響四季的循環,更不可能影響個人生活。
盲年的由來
古人認為太陽繞地球轉,壹轉就是壹年——今天我們知道是地球繞太陽轉的周期,但古人知道的正好相反。據學者考證,戰國時有陽歷,壹年十個月,以天幹為名,壹月三十六天,以地支為名,十天三百六十天。加上五到六天的“虛度光陰”,壹年就是三百六十五天或者三百六十六天。
那樣的話,節氣的安排首先包括“夏季至日”和“冬季至日”,其次是“春分”和“秋分”。季節的回歸年分為春秋兩季,再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甚至二十四節氣。古代文獻《管子》中有這種歷法的痕跡,與彜族和西南少數民族的火把節有關。
嶺南民間至今仍有“冬季至日過年”的說法,這是民間對這壹歷法記憶的殘余。古人確實是把“壹陽起新”的冬季至日作為元旦的。在這個陽歷的熱帶年,不會出現“雙春”和“盲年”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