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深處》這個標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陳升的《京華壹夜》:“地安門外...鮮花盛開...壹位面容安詳的老人正等待著他從戰場上歸來。時間”也是兩部作品的共同主題。不同的是,陳凱歌的《深花》壹如既往地超越了個人感受,以俯視的視角看待現代化與傳統的致命沖突這壹國際命題。
陳凱歌壹直是我尊敬的導演。當同為“第五代”象征的張藝謀完成了從叛逆、冷漠到拉攏的掙紮;在壹群新銳導演執著於個人經歷而無法自拔的時候,年過五百的陳凱歌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用反思和批判的眼光看著這個看似多變的時代。
影片講述了壹個故事:耿樂,壹個搬家公司的小領導,剛剛為壹個客戶搬家。馮先生找到,說要搬家,於是帶著壹行人找到百花胡同。但當他掙紮著找到百花湖時,已經是壹片廢墟,只剩下壹棵老槐樹孤零零地在那裏。耿樂,他們轉身離開時喊道。這時,他們接到公司的電話,說這幾天有個瘋子在找人替他搬家,告訴耿樂不要被他上了當,上了當別忘了要錢。
為了要錢,等人又折回來,搬到馮先生那裏。於是馮先生告訴他們:這是大衣櫃,這是魚缸,那是花瓶。所以耿樂和他們搬到了壹個沒有實物的房子裏。在搬壹個之前清理的瓷瓶時,因為有人想抽煙借個光,搬運工壹松手,瓷瓶碎了,馮先生哭了。
搬完東西,車往前開。馮先生告訴耿樂,胡同前面有壹條溝,車確實卡住了。在汽車被困的地方挖出了壹個銅鐘。馮先生撿起來,高興地跑向夕陽。耿樂他們突然回頭,壹個水墨四角形出現在夕陽的余暉中。
現代化給征服傳統帶來了什麽後果?《花深處》描繪了這樣壹個場景:當傳統文化的物質家園被摧毀,人類的精神家園也將無枝可居。“馮先生”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發瘋,象征性地表現了這種嚴重的後果。而那些搬家工人,和我們大多數人壹樣,在災難面前可悲的冷漠和麻木。
與絕妙的創意相比,這部電影的攝影很平庸或平淡無奇。當汽車駛入廢墟時,攝像機從壹扇有破墻的窗戶裏拍下了這張照片,窗框以此為前景拍下了這張照片。這個鏡頭只有3秒,但我的感覺是太主觀了,有些影響觀眾對劇情的沈浸感。這壹點,阿巴斯在《櫻桃的味道》中的處理要巧妙的多。
這部電影的音效相當出色。虛擬的移動聲音不僅有趣,而且符合狂人的主觀視角。當不存在的“前清花瓶”被意外打碎,荒誕的鼓點變成了綿長的悲鳴,配合著緩緩移動的鏡頭,直到出現了馮先生悲傷的臉的特寫,讓影片的基調從荒誕變成了沈重。當馮先生敲鐘跑到他的“新家”時,壹個動畫的四合院出現了,伴隨著風鈴、叫賣和傳統器樂。這些音效將觀眾帶回了“美好的舊時光”,有力地烘托了影片的主題,將影片推向了高潮。
而這壹刻,導演,這個故事的神,表現出了他的無能。
應該說在動畫出現之前,故事的講述是非常出色的,每個細節都是精心設計的。雖然我覺得搬家公司的電話不太合理——讓他們從瘋子手裏拿錢,這是故事的第壹個情節點。沒有這個情節點,故事就無法向荒誕的方向發展。為了壹部十分鐘的電影,凱歌拼盡了全力。第二個情節點自然多了。發現丟鐘雖然是巧合,但並不突兀。這個情節點成功地將故事引向高潮。
總的來說,層層遞進的懸念還是能吸引人觀看的。陳凱歌的名字能和國際電影大師壹起列在這張DVD的封面上,不是沒有原因的。但接下來的壹分鐘證明,要真正和大師們並肩作戰,是壹件極其艱難的任務。
博爾赫斯最喜歡短篇小說,因為它是壹個完美的圓。但實際上很難完成。長篇需要作者超強的穩定性和耐力,短篇需要作者有高度的駕馭能力,這兩者對創作者都是極具挑戰性的。
顯然,對於這樣壹個小故事,陳凱歌很清楚,他必須在十分鐘內給觀眾壹個完整完美的體驗。為了營造壹個激動人心的高潮,經過近十分鐘的潛行打鬥,這位“神”迫不及待地走出來,用花朵——雪花這種簡單的意境,在馮先生的腦海裏動畫出壹個四邊形,以此來彌補觀眾的想象,人為地把故事和每壹位觀眾逼到高潮。可惜這最後的沖刺,暴露了導演在處理這段經歷上的詭異和膽怯。我心目中的現實主義四合院無疑是多余的,用現代電腦動畫來表現就更不可思議了。從搬家工人的角度想象這種變化,透露出明顯的說教意味,大大沖淡了原本沈重的主題。結果壹個藝術片瞬間變成了壹個平庸的公益廣告。所以,我們看到的不是大師的完美創作,而是壹個年輕人初次見人事時的慌亂。
藝術創作和很多精彩的人生經歷壹樣,從來都不是單向的,而是由作者和觀眾共同完成的。對於藝術家來說,是否對觀眾有足夠的尊重,嚴重影響作品的質量。世界級大師對自己的聰明才智給予了觀眾相當的尊重,但中國的藝術家,尤其是電影創作者,往往缺乏這種美德。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電影獲得了國際獎項。也許最悲觀的人都會覺得,中國電影的最高水平不過是國際大師的壹個窗口。但是四邊形告訴大家足夠老的紙有多堅韌,讓人感到沮喪和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