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笑大橋長21.3米,寬6.5米,高6.55米,為敞肩式拱橋。主拱矢跨比接近1/5,采用並排砌築方式。主拱和小拱並排建造,共20根拱肋,無橫向連接裝置。橋下河底鋪有12排青石板,石板下有木樁。橋臺由六層紅砂巖砌成,橋臺四角各有壹個雙手支撐、兩肩拱起的浮雕力士。兩個橋臺的頂面鑿有獵鷹槽,主拱圈的角嵌在槽內。石雕有荷花、牡丹、天麻、蔡赟等。用於橋拱鑲嵌。橋上有18青石柱、青石橫板,雕有石獅、羅漢等圖案,雕刻精細,古色古香。
小上橋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風雨雨,遭受了幾十次地震和洪水,主拱安然無恙。這座隋代石拱橋的發現,在國內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經過橋梁界和文物處多位專家的調查研究,被定為“天下第壹橋”。
小上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石拱橋,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又壹奇跡。2003年3月29日,國家郵政局首次發行中國古橋特種郵票4枚,漯河隋代“小商橋”為其中壹枚。楊再興墓位於臨潁縣城南12公裏小商橋東300米處。世界上稱之為“鐘墓”,當地俗稱“陽公墓”。陵園20余畝,長方形,松柏蒼翠,有1座紀念廟,建於清代。門前立有康熙、雍正、道光、同治年間的石碑5塊,其中康熙年間有兩塊。壹個是“宋治楊將軍墓”碑,高2.6米,字大,字體壯;二、《宋控楊將軍陵園》碑高2.6米,字號1寸。出自名臣沈之手,出自滕知虎之手。碑文表達了對將軍的欽佩。其他碑文記載了將軍的功績和後人的頌詞。寺廟後面是壹座墓,高6.6米。墓前有壹塊殘破的石碑,字跡不清。依稀能認出“復活墓”二字。相傳為嶽飛槍頭所刻。
楊再興,江西吉水人,祖籍河南象州(今河南省湯陰縣)。小時候家裏窮,跟著父親打魚為生。在18歲時,他加入了曹誠的軍隊,後來被提拔到曹誠的部裏。紹興二年(1132),嶽飛滅曹誠,楊再興投嶽飛抗金。在嶽家軍抗擊金的戰鬥中,楊再興英勇過人,屢立戰功,被提拔為軍長。郾城之戰後,楊再興率領300騎兵的巡邏隊,在小尚橋外與金兵相遇,展開激戰,殺了3000多人,急於再次攻占兀術。不巧的是,金兵被困在小商河,河邊金兵如日中天。將軍大發脾氣,英勇犧牲。壹切都死了。傳說嶽飛進了小商橋,悼念將軍,焚化了屍體,得了兩升箭頭,於是把骨灰埋在小商河的太陽下。1963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