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安徽省績溪縣的伊勢尚書坊和杜憲坊,安徽省黟縣的西遞湖文光刺史坊,安徽省歙縣的郭旭石坊和吳氏石坊,山西省歙縣的鎮百裏坊,山東省陽城縣的祥符石牌坊,桓臺縣的四世包公牌坊,雲南省麗江市的四方,浙江省湖州市的小連莊牌坊,遼寧省北鎮市的李等。
伊勢尚書房位於績溪縣瀛洲鄉大坑口村。建於1562。三室四柱五層,高10米,寬9米。主體結構由四根立柱、四塊固定板和七個額頭組成。
牌坊整體結構采用側足的方式,向內收斂,四柱抹棱抹角,即所謂“角柱”;柱的南北方向由鼓石支撐,營造出端莊、穩重、傲人的美學效果;廣場屋頂為依山式,由茶園石板砌成,由鬥拱和懸檐支撐。
主脊兩端鳳尾魚對峙,明主脊中間放焰珠,八角騰飛。在主建築的中心,安裝了壹個垂直的“容恩”牌匾,牌匾的外圍浮雕有雙龍戲珠。
在下花板的南北兩側,分別刻有“伊勢尚書”和“伊勢包公”兩個書卷。書法剛健流暢,神韻非凡,是大書法家文徵明所寫。
伊勢尚書房的四個固定的盤子鑲了兩行,然後用蓮花花瓣裝飾。梁柱節點用花和牙裝飾。
額部的雕刻圖案極為精美,工匠在雕刻技法上傾註了自己的技藝,運用圓雕、透雕、深浮雕、淺浮雕、鏤空雕刻等技法,使精美生動的畫面躍然於石上。
鯤鵬展翅,仙鶴翺翔,太師滾球,雙龍戲珠。布局精致深刻,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尤其是中間額頭北向的壹組圖,更是神奇。匠人以石代紙,以鑿為筆,馳騁於浩瀚的藝術世界。山、水、亭、臺、樓、亭都不好;文武百官,悠閑自在,各做各的事。
或在森林裏嬉戲,或在書海中探寶,或獨自在河邊垂釣,或談陰陽。世外桃源的生活,太平盛世的喜悅,在這裏可以得到淋漓盡致的描繪。冰冷的石頭,經過匠人的手,仿佛散發出陣陣熱流,讓人感到溫暖舒適。
這是給財政部部長胡夫和兵部部長胡宗憲的。
胡夫是1478年的秀才,胡宗憲是1538年的秀才。他們只相差60歲,所以他們被命名為伊勢。
胡夫和胡宗萬這兩位功德無量的封建官吏,為龍川胡氏家族贏得了無限的榮耀。為了永遠紀念他們,人們為他們設置了多達13個廣場,其中龍川就有7個。
然而,這13件鐫刻著人們鄉愁的石頭建築藝術傑作,只剩下伊勢尚書坊,這是徽派的代表作。
與尚書房隔江相望的是廣場,它是由胡的繼承者創建的。胡曾任遼東巡撫,行使監察和指揮地方事務的職責,是地方上的最高官員。
杜憲廣場上有“聖旨”二字,而伊勢尚書廣場上有“恩典”二字,可見伊勢尚書廣場的水平較高。
在中國古代,建造牌樓必須得到皇帝的批準,牌樓壹般根據等級的不同分為三個等級。
壹級牌樓是“皇家禮物”,經皇帝同意後由國庫修建;二等牌樓是“容恩”,即皇帝同意以後用地方財政支持修建;三等牌坊是“聖旨”,即由家人向皇帝申請,皇帝批給後,由本人或家人出錢。
可以看出,杜憲廣場是三等,伊勢尚書坊是二等。
安徽西遞胡刺史作坊位於黟縣西遞村前。建於1578,清乾隆、鹹豐年間修繕。季芳占地100平方米,四柱三室,五樓單木結構。
胡的慈氏坊不同於徽州的其他牌坊。如歙縣的牌坊,大多有四根大柱高聳入雲,稱為“塔柱”;而胡的刺史坊有五個截然不同的亭子,稱之為“亭式”,更確切地說應該叫牌坊。高12.3米,寬9.95米。石雕古樸精致,造型宏偉。
通體采用“黟縣青”石,質地堅實細膩。整個車間由四根60厘米見方的貼角石柱支撐,石柱上雕刻著菱形圖案。柱下有四個矩形墩,每個墩高1.6m,東西長2.8m,寬0.8m..
中間兩根柱子的前後各飾有兩對高2.5米的倒置石獅,為柱子的腿,造型逼真,表現力強。壹樓月梁粗,雕有浮雕,精致古樸。柱子和橫梁由石拱支撐,窗戶兩側嵌有石雕。中梁前後分別刻有“鄧嘉靖博士、博士、馮至博士、朝烈博士、胡博士”字樣。
二層正中,西有“膠州刺史”字樣,東有“丞相範靜”字樣。書法蒼勁有力,三樓中軸線上鐫刻“容恩”二字,兩側排列盤龍浮雕。
從二樓到四樓,左右兩側和端點都有飛檐,冠吻獸雕成鳳尾魚。屋檐下拱門兩側有44個圓形飛翼,四根石柱兩側支撐著12的八仙和公務員雕塑,精美異常。公務員和軍事指揮官被稱為給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
底層主樓雕刻的圖案叫“五獅戲球”,東西兩側是“麒麟吐書”。石柱兩邊是栩栩如生的獅子。這兩只獅子前爪平躺,爪下還有壹只小獅子,玲瓏有致,增加了牌樓的穩定性。
這座牌樓宏偉而美麗。歷經滄桑,它依然屹立在西遞村口,就像壹個忠誠的守護者,西遞古村的歷史見證者。
此房為西遞村人胡於1555年當選為萬載縣令時所建。
胡在做官期間,修建城墻、學校,做了許多利國利民的好事。經巡撫推薦,任膠州刺史,兼掌海運。後來,官至荊州刺史王宓。明景州王還封胡為知大夫、朝烈大夫。1578年,皇帝批準胡村民在此修建功德牌樓,以表彰胡在任期間為人民做的好事。
歙縣郭旭石坊,又稱大學坊,位於安徽黃山歙縣境內。是壹座不可多得的典型明代石作坊建築,建於1584。
什邡是壹個四面有八根柱子的正方形,呈之字形,所以俗稱“八字牌坊”。南北長11.54m,東西寬6.77m,高度11.4m,面積78.13m2。
什邡是仿木建築,有脊、吻、拱。由前後兩個三室四柱三層和左右兩個單室兩柱三層石作坊組成。所有的石頭都是青色的茶園石,又硬又厚,有的重達四五噸。什邡的石雕藝術更是別出心裁。
每壹根石柱,每壹個梁坊,每壹個牌匾,每壹個牌坊,每壹個麻雀替換,都裝飾著精美的雕刻。12獅子,前4後4,左右各2只,立於石基上,造型各異,栩栩如生。這些“個性化”的雕刻設計巧妙地表達了牌樓主人郭旭的思想和社會成就。
《郭旭石坊》是為郭旭所建,表明邵寶也是太保太子、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郭旭是歙縣人。他是1565中間的壹個書生。他生活在嘉靖、隆慶、萬歷三代,為雲南“平夷”立下了汗馬功勞。他是金太保親王和五營店的大學生。
許氏衣錦還鄉,當年就成立了這個作坊,於是作坊上刻著“尊”“先學,後成臣”“臺上長輩”“大學士”“郭旭、邵寶及五營殿大學士、太保大臣、太子”等字樣。
素有江南之稱的歙縣,號稱“有才為官”。歷代英雄輩出,名士大臣層出不窮。郭旭的石坊布滿雕刻,精致、古樸、豪放,是徽派石雕技術的傑作。郭旭石坊以中國特有的雄偉姿態成為舉世聞名的“國寶”,被譽為“東方凱旋門”。
吳氏石客坊位於歙縣會城鎮中山巷西入口。建於1733。它有兩列壹門三層,寬2.6米,高7.25米。它的結構簡單,雕刻簡單,沒有奢華和張揚。
方板上鐫刻著15清朝永樂至雍正年間城內吳舉人、進士的名字。樸實無華,四塊靠背石垂直擺放在四只橫臥的獅子身上,實屬罕見。
按照通常的說法,這種“容恩”牌樓屬於二等品,應該是“皇帝頒布詔書,地方銀兩修建”然而,在這座牌坊的字板上,根本沒有官方的題字。
兩邊的基座上共雕有四只獅子,寓意“萬事如意”。壹般來說,這通常被理解為警告家人和後輩守口如瓶,小心謹慎,以免禍從口出,招來牢獄之災。
在安徽歙縣,除了郭旭石廣場和吳世科廣場,還有徽州最古老的牌坊鎮百裏廣場。
這座牌樓位於徽州地區歙縣鄭村。始建於元末,明弘治、嘉靖、清乾隆年間重建。仿木結構,兩柱壹三層樓,高8米,寬5.7米。石柱內側有門框和插座,之前安裝了木門。
二樓有壹塊牌匾“白真李門明”是元代翰林國史研究所編輯的文成所寫,旨在展示鄭乾陵壹家三代。壹樓的額頭上有“真百裏”三個篆字,分別是“余闕《浙江東海府大夫致右路書記書》”。
陽城縣皇城內有壹大壹小兩座石牌坊。較大的壹座是由清朝著名的康熙皇帝陳廷敬建造的。這座牌樓建於1704。牌樓為四柱三層建築,樓柱兩側夾桿石,下檐雕有兩條龍玩珠,上花店、中帆、方鼎等處有吉祥圖案和高浮雕。每個房間裏都放了匾和盤子。
牌坊主體建築的主要標誌為“津澤總憲”,側樓刻有“燕澤之門”和“謝從五世”。
“中澤友秀”是宰相的別稱,在所有官員中排名第壹。“總憲”是都察院左都時宇的別稱。都察院是清廷的最高監察機關,肩負著監督檢查各級官員的重任。
在“鶴澤總章程”下,有四個大字分別刻著陳廷敬及其父親、祖父、曾祖父的官職和功名,最突出的壹個是底部陳廷敬官職的具體名稱。木屋頂仿木而建,主脊兩端配有吻獸,脊剎飾麒麟。整個牌樓看起來宏偉莊嚴,制作精美。
離這個牌樓不遠,有壹個兩柱壹層的小牌樓。這個牌樓雖然規模和裝飾都遜色,但它是建在大牌樓前面的。
據說這座牌樓是在陳廷敬成為皇宮之前建造的。牌坊正面刻有“陜西漢中府西鄉縣魏晨秀”至“儒林郎浙江道監陳”等6人的姓名和官職,背面刻有“嘉靖科狀元”、“順治丁有科陪審員”等6人的科舉。
其中,陳天鈾是陳家第壹秀才,他的祖父陳修是陳家第壹位官員。在陳廷敬之前,陳昌是家族中最大的官員。他先是明朝的欽差大臣,後來擔任江南知府學習政治。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他的書法也很漂亮。與此同時,皇城內城也有不少他寫的碑文。
在我國的功德牌樓中,有許多二級牌樓“容恩”,三級牌樓“聖旨”,也有壹些“禦制”牌樓,是我國歷史上的皇帝們為國家建功立業的人修建的。
其中,康熙皇帝在1703年首次為其朝臣立牌坊。當時康熙皇帝的文華殿大臣兼吏部尚書伊桑阿去世,他親自為伊桑阿立牌坊..
這座牌坊位於伊薩納墓前,東西向。它由漢白玉制成,五門六柱,寬21米。拱門上的方形天柱上浮雕著層層雲彩。
牌樓單排多柱,建築精美,鬥拱承主樓、副樓、側樓、夾樓。它的牌樓不僅時尚,而且布局獨特。
與其他功德牌樓不同的是,普通牌樓都是四柱三門,但卻有六柱三門和兩道影壁。牌樓三個門檻上有植有欄桿的方孔,門內有石欄桿。其高聳圓柱的柱頭上刻有雲紋,使其蒙上神秘的色彩。
總之,功德牌坊是對前人所做功德的壹種褒獎,是對榮譽的肯定,表達了人們的自豪、敬仰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