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年間,在元代的“真”與“佛”之爭中,道教因為缺乏理論精神而輸給了外來的佛教,這充分說明道教在人才素質上輸給了佛教,壹個宗教的興盛其實是人才的較量,無法像佛教那樣聚集各種優秀人才,道教的衰落是必然的。
拋開元明清以來大部分皇帝和上層官僚轉信佛教的意圖不談,道教自身發展過程中也存在壹些弊端,如道教的原則、教義、哲學、齋戒儀式的停滯,這也是道教衰落的重要原因。
道教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於道教傳統教義和實踐中的本質與醜惡並存,正義與謬誤的矛盾。道教中的神仙理論,長生不老的外丹術,以《易經》為核心的占蔔占蔔的計算理論,以及陽宅陰宅的選擇,風水,改命避邪,在後來社會發展的現實中都難以與時俱進。在這方面,道教遠不如佛教,更不如天主教和基督教。
歷史上有突出歷史貢獻的唐太宗、明朝嘉靖皇帝、清朝雍正帝,都是服用大量道教煉丹而死的。天下後,繼位的唐高宗立即將道士趕出宮外(這和明世宗、雍正死後,明太祖穆宗和繼位的乾隆皇帝立即將道士逐出宮外是類似的)。653年,唐朝頒布法令,禁止道士給別人治病,以後的朝代也有類似的規定。到了清朝道光年間,道教基本上被徹底趕出了清廷,與政治完全隔絕。所以道教在近代的逐漸衰落,是歷代壹些原因的最終結果。
佛教之所以不能像佛教壹樣被那麽多人崇拜,有兩個原因:1。五代十國以來,全國在皇帝的影響下開始信佛,導致道教在中國的勢力急劇下降;2.道教和當時封建時代的中國壹樣,固步自封,沒有進取精神。它只是整天宣揚咒語之類的,不像外來的佛教,不符合普通人的需求,還衍生出什麽禪宗凈土宗之類的宗派來滿足當時市場的要求。宣言的概念也非常適合普通人的心態。於是道教逐漸被外來的佛教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