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木魚,敲著桌墊。小“木魚”敲在手裏。
拿著“木魚”的姿勢是:不敲的時候,雙手支撐;魚椎在“木魚”的外面,兩個食指和兩個大手指托著,另外六個手指托著。
打“木魚”的姿勢是:左手持魚,右手持椎。抱魚是用媽媽的手指、食指和中指來抱。捏住脊椎骨也是母指、食指、中指捏住。魚椎頭與木制魚頭朝上相對。雙手合十。這就是所謂的“穿越roe”。
敲“木魚”要用力穩,不要輕忽重、緩、急。如果需要快速敲擊,應由慢到急逐漸加速。
木魚是重要的佛教樂器之壹。古代稱木魚鼓、魚鼓或魚板。
關於“木魚”的起源,有壹個傳說。據說曾經有壹個和尚,因為違背了師父的教誨,下輩子投胎為魚。這條魚背上生了壹棵樹。風浪壹攪,不堪其擾,至於出血。後來他的師父路過海邊,可憐他的苦難,就為他創立了水陸法會。所謂“水陸法會”,就是供養“四聖”,布施“六凡人”的“無蓋法會”。心虛的和尚靠著那次“水陸法會”的功德利益,擺脫了那條魚。根據罪孽深重的和尚的遺言,他的師父把他身上的樹雕成魚的形狀,掛在廟裏,以警示和尚。——(這個值得懷疑。)
此外,據兩部古籍《百丈清規筆記》和《佛教儀軌說明》記載,“相傳魚常晝夜不閉眼而醒;所以佛教裏把木頭雕成魚的‘木魚’,誦經時輕拍,以警醒大眾不要懈怠。"
據石《姚瀾》(又名《佛典》)載:“五分僧問佛:錘須用何種木(“錘”亦稱“錐”)?佛陀回答說:“除了漆樹,其他的木頭只要能發出聲音,都可以用它做。"
“木魚”的雕刻方法是將壹塊木頭雕刻成木魚的大致形狀(毛坯),然後將內部挖空,再將形狀雕刻成頭、尾、甲。粉刷外部,然後用金色和黑色做點睛之筆。它的大小,小壹點的口徑只有兩三寸,大壹點的口徑有壹尺甚至兩三尺。
“木魚”的形狀原本是壹條直長的魚。這種“木魚”通常被稱為“梆子”。這種梆子掛在寺廟的廳堂裏,或者倉庫的走廊下面,人多了就敲。後來進化出了壹種圓形的“木魚”。這個“木魚”被放在寺廟大殿裏,誦經的時候敲壹下,以此來控制音調,提醒心靈。
木魚是用來警戒的。如果壹個人總是保持警惕,木魚是沒有用的。我常想,浩如煙海的佛典,其實說的都是各種汙垢,磨洗心靈的方法。它的目的只有壹個,就是恢復明澈在人們心中發光的功能,把它們磨成壹面鏡子,讓生命的宇宙真相得以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