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究竟是怎樣壹本奇書,能歷經千年,依然魅力無窮,魔力無窮?看了熊逸的解讀,我既開悟又失落。
先看看正宗的周易占蔔方法。壹般來說,先想好預測什麽,再用50蓍草做計算。如果找不到,不妨拿50個圍棋子什麽的。經過18輪的計算(這是女大學十八變的來源),就可以算出壹個占蔔。算完壹個卦,我們就可以從這個卦算出心意的變化(即心意的變化由此而來),通過比較《周易》中的卦詞來預測吉兇。
有兩個條件來確保正確的結果。第壹,預測的東西不能量化,必須定性,非常粗略;二是預測結果模糊,卦爻辭費解,沒有明確的時空範圍。說白了就是不可證偽。
此外,這種算法經歷了許多變化,並通過欺騙流傳至今,如古代朱的復原法和那嘉的方法。其實,最初的《易》只是壹個卦的指標,沒有可操作性和內涵。後來儒家知識分子對其內容進行了哲學發揮,如周而復始,量變引起質變等等。
追根溯源,我發現周易的計算是如此的不靠譜。為什麽還能繼續蓬勃發展?原因是有需求就有供給,滿足了人們預測的需求。其實每個地方每個文明都有自己的占蔔方法,沒有周易就沒有別的。
易學中“善易之事者不預言”的可能含義是,他們已經看透了它的本質和演變,那就算了吧,因為他們不再依賴它提供的預言了。
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