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廿八渡鎮的民俗

廿八渡鎮的民俗

在無數的謎團中,“年八都”這個地名本身就教人深思。

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胥江郡建立時(931,即五代長興二年,胥江改名江山),有少量山民在此居住,土地屬胥江縣道,成為鄉。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江山縣在鄉以下設44都(“都”相當於村),從縣城東北的壹渡江開始,按順時針方向編號命名,在此排第28位,故名“二十八都”(或“年八都”)。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江山縣繼續沿用明制,分為十二鄉四十四都,稻城鄉包括四都,共二十八都。這在康熙江山縣誌的地形圖上可以看到。

無論歷經多少朝代更叠,世事變遷,無論是清朝以前稱都城、裏或莊,民國以來稱鄉或鎮,還是共和國成立後稱鄉、人民公社、大隊、行政區或鎮,地名“年八都”壹直沿用至今。

多年後,日本華僑作家陳感嘆“像二十八都這樣的四字地名,在中國並不多見。”其實這樣的地名在壹開始並不少見,甚至到現在也不是唯壹的。福建南平有個念八渡,浙江嵊州有個念八渡。在江山,像四都、五都、二十七等地名還在沿用。

“國語”之謎

除了流行的念八都官話,念八都至少還有九種常用方言,包括江山話、浦城話、廣豐話、惠山話、嶺頭話、西溪下話、河源話、霞浦話和田陽話。方圓的壹個小山谷裏有如此多的方言,但它確實是壹個“方言王國”。據楊占三先生說,北京有個學語言的女博士。她在楊家大院住了半個多月,還是舍不得走。她說,中國大部分村莊或集鎮都是同宗,同村的人往往也是同宗,姓單壹,語言單壹。但年八都是南方口音,有自己統壹的方言——“年八都官話”。

年八都的居民樓基本都是黑白灰,古樸典雅。

方言的多樣性最能體現年八都移民的特點。“江山腔”、“浦城腔”、“廣豐腔”不用多說,“惠山腔”其實就是江西的宜黃腔。600多年前,江西撫州地區宜黃縣的許多人來到這裏開石灰窯,燒石灰,促進了年八渡造紙手工業的發展。他們定居下來,繁衍生息,壹直說著家鄉的方言,所以他們的聚居地叫灰山,他們的方言叫“灰山話”。灰山的人賣了石灰以後,壹定要買些酒和豆腐,坐在店裏邊吃邊聊,所以這裏有豆腐店和酒店,民國時期還有六七家,這也是壹個特色。嶺頭話其實就是福建的汀州話。“下西鄉”是福建泉州、莆田壹帶的方言,又稱下福強,指福建省下八府方言。“田陽話”和“河源話”是浙江和福建交界處福蓋山腳下的兩個小村莊使用的方言。受浦城方言影響較大,但又有所不同,基本屬於多種方言。這些方言的存在,明確了年八都先民的起源。

最令人費解的是“年八都官話”,當地人又叫“正字”,與同屬吳語系的江山話大相徑庭,形成了獨特的“年八都音韻”(衢州市誌)。但它雖然保留了“普通話”的特點,但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也受到附近河山等地方方言的影響。他們稱孩子為“寶貝”,稱女孩為“女孩”。凡是有小意思的都叫“男孩”,比如狗仔、貓、牛仔、豬、羊等。連小砂鍋都叫“煲仔”或“風竈仔”。

這種語言是怎麽產生的?有壹種說法是,清初在仙霞關和鳳嶺關之間設立“浙閩鳳嶺營”,遊擊隊衙門設在廿八渡。“官話”是駐紮在年八都的清軍的通用語。其實只是外地口音,所以也叫“華冠”,俗稱“念八都話”。

年八都人後來在遙遠的東北丹東遇到知音,找到了自己語系的源頭,這絕非偶然。老楊曼青山說,抗美援朝時,鎮上有幾個年輕人加入了誌願軍。部隊在丹東駐紮時,驚奇地發現當地方言和“年八都官話”幾乎壹樣,於是恍然大悟,“官話”不過是“華冠”,是山海關外的壹種文字。據說幾個年輕人禁不住喜極而泣。

“廿八都官話”不僅在東北找到了源頭,而且與衢州著名古商埠華埠鎮的方言以及雲貴川的語言有著神奇的相似之處。所以還有壹種說法是,年八渡方言中,雲貴川語系占了很大比重,因為當年對抗黃巢的高駢軍,大部分都是雲貴川人,有壹部分是在年八渡居住的。但這只是猜測,並不可信。

神秘的“人”鎮

年八都(包括其13村)100多人口中至少有146個姓氏,現在3600多人口中有141個姓氏。是名副其實的“平民”小鎮。據統計,現在的十二姓分別是:陳、戴、王、李、謝、徐、劉、楊、黃、周、金、饒。過去“四大家族”中的楊、金等姓氏仍在其中,江、曹等不再是大姓,可見變化之大。

壹般的鄉鎮有100多個姓氏,但所有的村莊和地方都是群居的,某個姓氏占人口的大多數。廿八渡146個姓氏中,人口最多的陳、戴、王、李四個姓氏只有500多人,各占全鎮人口的6.1%-7.5%,其他姓氏占人口的比例。

研究表明,在146個姓氏中,只有40個姓氏是由婚姻和移民引起的。由於地處相對封閉的山區,人口婚姻遷移的地理範圍很小,對年八都的姓氏分布影響不大。

“人”鎮的主要原因是歷史移民。雖然146姓氏中只有47個姓氏有歷史遷徙地的記載,但這47個姓氏占總人口的近95%,真實地反映了年八渡移民的來源,主要來自浙閩贛交界的江山、廣豐、浦城,以及從年八渡方言判斷的閩贛其他地方(包括福建沿海和泉州),也是壹致的。

清初是移民的高峰期,很多最流行的名字都是在這個時候遷移到這裏的。這些年八都人的祖先選擇這裏作為棲息地,並不是因為這裏的生活環境那麽好,而是因為他們原本的處境可能更差。年八都周圍的山坳和隘口似乎帶來了壹些安全感。雖然千百年來險峻的群山從未讓楓谷幸免於刀光劍影和戰火紛飛,但在動蕩的亂世,相比之下,這個山谷還是需要更加的平靜和安全。尤其是清朝“三藩之亂”之後,180多年的和平,使得年八都商業繁榮,移民大量湧入,“人”鎮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最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