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中讀《白鹿原》,思想的野馬奔向勝利,強烈感受到宗族文化和祠堂文化教育和規範的力量。通過小說,我們洞察了農耕文化影響下普通人的勤勞、樸實、堅韌、善良,同時也揭露了普通生活下湧動的暗流和人性的狹隘、自私、虛偽、無情。深感陳老師是用文字來建構儒釋道的具體體現。
從書上看,整個宗族,如果沒有族長白嘉軒,可能早就散了,會亂成壹團。儒家思想是個體成員的日常需要。壹句話,就是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和大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朱先生在書中談到國共兩黨的旗幟時,藍天白旗只是沒有在空中落地而已。儒家思想和各地的紅旗壹樣,非常接地氣,從不脫離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前,宗族文化和祠堂文化守護著仁義道德,維系著善良淳樸的民風,維系著鄰裏之間的關系,讓世代得以安寧祥和。這難道不是人民想要的嗎?後來,在新思想的沖擊下,如火遇幹柴,出現了小娥、黑娃、魯、等壹批新青年。作者用文字解釋,新的思想要先生根發芽,才能燎原開花結果,就像男女之間的事情,不是只看壹瞬間的“顫抖”就能升華的,還需要被來回玩弄才能纏綿。書中,白嘉軒從父親手中接過了族長的接力棒。他壹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清正無辜,維護和塑造了祖師的權威和聲譽。儒家思想幫助了士人文化,讓這個社會得以世代延續。
朱先生住在縣城西北白鹿原坡上的白鹿書院。從地位上來說,區別於世俗的人,有天然的超脫和脫俗。朱先生的壹生可謂傳奇而神秘,他喜歡安靜、舒適而自然、明亮而無憂無慮。白嘉軒聲稱白鹿原是最好的君子。豁達坦然的接受他的死訊,提前安排好他的葬禮,囑咐家人壹切從簡——這壹切都顯示出拓荒者的風度,包括他面前的壹系列傳奇的事情,比如禁梨毀罌粟,去贛州勸清軍總督,放糧救災等等。,這些都不是道家的影子。書中提到,道教是壹個藥房。生病了還得入道教找救命的“良藥”。這不,從白嘉軒發現風水寶地到後來的壹系列事件,哪壹個不是向朱老師尋求安慰和藥方。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達官貴人,誰也離不開道。他們不僅要知道道,更需要道和處事之道。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透明地生活,才能理解,否則就會陷入世界上的利益之爭。比如陸子霖,直到去世都過著很迷茫的生活,總是在名利中打轉,求壹時風光,從來沒有感受到做人的純粹,活得灑脫。
黑娃壹開始是叛逆的,痛恨傳統社會。所以,她和別人私奔,當土匪搶劫。後來她改變了想法,學會了求助於人性。黑娃明白自己已經成佛了,就懺悔了,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好好做人。而朱老師也是既往不咎,因材施教,把儒家思想傳授給黑娃。黑娃不是追求功名,也不是裝酷做學問,而是實實在在地學習做人,這就應驗了“學而優則仕,為官則優則學。”黑娃是個敢幹敢愛敢恨的血性漢子。後來悟出人生後,他能大膽改過自新,學會做壹個好人,可見教育的力量。
《白鹿原》的大量筆墨體現了佛教。在亂世與和平年代,儒釋道始終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個人。
小娥的刻畫令人耳目壹新,她的叛逆、敢愛敢恨、人性善良成為小說中的壹大亮點。小說通過自然“性”的安排,融合了傳統與反叛的沖突,愛與恨交織在壹起,直到去世,小娥在她心中的確是最幹凈的。她住在離村子很遠的壹個山洞裏。書裏這樣安排是因為她逃跑了,背叛了第壹次婚姻,這是宗族所不能容忍的。無論是她壹個人,還是和黑娃、鹿子霖、白孝文講和,其實她都沒有傷害任何人,只是活靈活現地過著壹個人的生活。孝文和小娥在窯裏玩的時候說,以前驕傲是那麽奇怪,現在不要臉就是這個樣子。無恥的像個男人!這麽普通的壹句話,道出了每個人的真與假,坦誠與虛偽。人總是要有面子的,尤其是中國人更註重面子,但這個面子不是偽裝,而是個性的化妝。以前的孝道無非是受制於宗族傳統,無法打開人性真實的壹面。現在,它不要臉,豁出去了,會自發地,真實地表現出來。但是,白嘉軒是捍衛傳統的典型。在儒家思想的教導下,他也活出了人的味道,在自我否定中捍衛了傳統。孝道放任靈魂,追求短暫的快樂,這不是生活的主要部分,更不是全部,所以選擇孝道是因為它的虛偽和殘忍。小E所映射的性,是壹種隱喻,可以理解為人性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原始沖動,是人類刺破或刺穿傳統之墻的力量。人們對自然進行了長期的人為壓制,在新舊觀念的激蕩下,對自然進行了催化,從而掀起了壹股突破傳統藩籬,借助自然推動構建新的人工世界的浪潮。
其實傳統文化中的儒釋道就像壹面鏡子,每個個體都能在鏡子裏看到自己真實的樣子。底層的人,比如小E,只能通過性來表達自己。德高望重的祖師白嘉軒以個人修養和中庸之道來詮釋儒釋道,而儒者朱先生則以道家的超脫來活出人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