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天地萬物分為陰陽,陰代表黑暗,陽代表光明和生機。
數字也有陰陽之分。奇數代表陽,偶數代表陰。所以1,3,5,7,9都代表陽。如九月九日,日月交匯於九月九日,二陽重,故稱重陽節。有陰天壹年,陰天壹月,陰天壹天。而且在個位數裏,1,3,5,7都是質數,只能自己除,不能再分解。在古人眼中,它們有著神秘的力量。從數的順序看,1是數的原點,是所有數的最低分子,如“萬物形而上,九九合壹”;而3代表很多,如《論語》中的“三人行,必有所師”,“道生壹,生二,生二,生三,萬物三”;5是數的中間,符合中位數的觀點,所以皇帝被稱為九五至尊;9在單數中代表最大、最高的程度,也有特殊含義,如諧音“長”,代表長;又因為在我國,人們視九為“天”,因為九是龍形或蛇形的圖騰文字。所以古代帝王為了表明自己神聖的權力是上帝賦予的,就極力把自己和九聯系在壹起。最後是數字7,古代人最早知道的最有用的星星組合是北鬥七星,所以對占星、歷法、宗教都有重要意義,比如女媧七日生辰。這就造成了奇數的特殊地位。
另外,奇數往往存在於古年級。如《禮記》規定“帝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唐代《營修令》規定:“壹堂三品以上者,勉強跨五室九架,壹堂壹府兩頭,壹門樓不得跨三室五架;四五廳舍不得五室七架,門樓不許三室二;六七級以下的廳堂,不忍有三室五架,門樓不能有壹兩個。”可見,不同級別的官員所能擁有的“房”和“架”的數量是有嚴格區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