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給我介紹壹下隨州。

給我介紹壹下隨州。

地理環境

隨州位於湖北省北部,北緯31,東經19分至32度26分,東經112度43分,東經113度46分。全市南北長約130公裏,東西寬約105公裏,總面積9636平方公裏,人口258萬。其中,山區面積4285平方公裏,丘陵面積2094平方公裏,平地530平方公裏,河漫灘面積80平方公裏,分別占總面積的61.3%、30%、7.6%和1.1%。隨州北鄰河南省南陽、信陽,南接湖北省江漢平原的京山縣、鐘祥,正好處於北方黃河流域和南方長江流域的交界處。可以說,西有萬羅,南有吳越,地危人危,扼住了項漢的咽喉。顧祖禹的《讀史地紀要》曾這樣描述隨州的地理情況:“北接乃俄,東接韓冕,引項、應、申、安,確實重要;益陽南陽的鎖鑰匙,跟真公司的;這裏群山環抱,溪水潺潺,就在關隘旁邊。使用Mushatokoro幾乎是危險的。”

早在遠元古代中期以前,隨州地區就被原始海洋所覆蓋。在呂梁隨後的構造運動中(約17億年前),由於地球構造運動的加劇,巖漿不斷生成,地殼強烈褶皺擡升,部分地區海水後退,使得鄂西、湖北大別山首次成為陸地,而隨州地區仍沈睡在大海中。寒武紀早期(約6億年前),包括隨州在內的大紅山地區成為古島。晚寒武世(約5億年前),綏南盆地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誌留紀末(距今4億年左右),隨著隨州西北部的武當山長成陸地,隨州乃至湖北大部分地區相繼成為陸地。二疊紀(兩億多年前),地殼再次頻繁升降,湖北有兩次大的海進和海退,隨州也處於變動狀態。直到三疊紀末(約2億-1.9億年前),地殼再次擡升,隨州終於和整個湖北省告別了大海。

地球的構造作用造就了隨州奇特的地形地貌和復雜的地貌,形成了良好的地形特征和復雜的地貌景觀:山川縱橫交錯,谷坡相接,丘陵與平地相呼應,素有“千山萬泉千洞”之稱。隨州以北是桐柏山,屬於淮揚山西段。其主峰太白頂海拔1140米,西南為褶皺斷層山大紅山,主峰寶珠峰海拔1055米。中間有丘陵和斜坡,中間有壹條西北-東南方向狹長的平原,稱為綏棗走廊,是古今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平原上,有嗎?水流過它。?水是漢水以東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大紅山北麓,流經隨州、安陸、雲夢,在應城、雲夢交界處流向夏嘴。西支經漢川北部至新溝流入漢水,東支經雲夢至孝感至武漢至陳家集至長江。妳在線嗎?在水的兩岸,艾白支流呈脈狀分布,其中決水、漂水、貧水、均質水,流量較大,形成相對獨立的水系,可稱為淶水流域。可以說是江河縱橫,土地肥沃。同樣,地球的構造作用給隨州留下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如大理石、銅、金、鐵、硫和石油。

生態環境

隨州地處中緯度季風環流區中部,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受太陽輻射和季風環流季節變化的影響,隨州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夏季冷熱時間短。據統計,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降水量865-1070 mm,影樓總時數在2009.6-2059.7小時之間,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無霜期220-240天。溫暖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地貌特征造就了優越的生態環境,特別是大紅山地區,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植物物種,主要有中亞熱帶的常綠闊葉林和北亞熱帶的落葉喬木混交林。茂盛的植物和豐富的果根使隨州的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從腔腸動物、昆蟲、魚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到哺乳動物,還有壹些珍貴的物種如大鯢、金魚等。可以說,隨州自古以來就是動植物棲息繁衍的理想之地。

自然環境和生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特別是在古代,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生物資源是原始人類生存、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隨州氣候適宜,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綠草如茵,果根豐富,動物眾多,大紅山地區石灰巖分布廣泛,溶洞發育。因此,隨州成為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重要地區之壹,也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源頭之壹。

編鐘與隨州

編鐘與隨州

1978年春,湖北省隨州市爆出壹條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新聞:在城西兩公裏壹個叫“擂鼓墩”的地方,發掘出壹座戰國早期的大型木質墓——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許多造型獨特,工藝精湛。

當時因為“文革”剛結束,軍隊還在參與壹些地方工作。而且我軍是隨州唯壹的建制師,所以應當地邀請,我軍參與了古墓的發掘和保護。當時我剛調到總部政治部新聞官,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項工作。所以我親自參與了壹些古墓的發掘工作,現在還記得當時的壹些場景。“擂鼓墩”在發掘前只是壹座普通的小山,北面是桐柏,南面是臥山(大紅山)。群山連綿,古墓密布。相傳,公元前605年(九年),幽尹(相當宰相)杜月姣起兵造反,並與之狼狽為奸。楚莊王率軍追擊,親自擊鼓督戰,終於消滅了叛軍,因此得名於此。兩千多年後的某壹天,隨著解放軍戰略建設時的壹聲炮響,這個沈寂多年的地方又出名了——壹項史無前例的考古發現呈現在世人面前。

曾侯乙墓建在紅砂巖坡上,石頭鑿成洞穴狀。墓主人是戰國初期曾國(春秋時期隋國的疆域)壹位名叫B的君主。墓口東西長21m,南北寬16.5m,墓深11m,墓面積約220m。它的形狀很像我們今天的三室壹廳,分為東、中、西、北四個房間,都是用巨型優質楸樹隔開的小房間。其中中室最大,南北長9.75米,東西寬4.75米。它主要存放鐘等青銅禮器,而其他三個房間存放棺材和其他隨葬品。主棺分兩層,外棺高3.5米,內外棺均彩繪;棺材有21口,大部分都是彩繪的。大多數受害者是13-25歲的年輕女性。從屍骨中是否存在利器或掙紮的痕跡來分析,這些殉道者可能是被活埋,也可能是被殺害後被裝進棺材,可見奴隸社會實行的殉難制度極其殘酷。

古代帝王為了防止自己的陵墓和陪葬品被破壞和盜竊,往往不遺余力地投入物力,把陵墓造得非常堅固,保護措施也相當嚴格。曾侯乙墓也是。從整個墓室結構來看,上部和墓室周圍填充了厚厚的木炭,總重量約6萬公斤,用於防潮。木炭上覆蓋壹層半米厚的梓木方,梓木方內填充厚度超過10米的綠糊黃褐土,具有很強的密封作用。重達數噸的石條密密麻麻地排列在褐土上,被稱為蓋石。再往上是厚厚的壹堆土。

然而,如此嚴密的防範措施未能阻止盜墓賊的光顧。發掘中,在墓上方西端發現了壹個深十余米的盜洞,在盜洞底部的泥土中發現了壹具骨架和幾件古代盜墓工具。據考古專家分析,盜墓發生在東漢末年。當時戰亂頻仍,百姓水深火熱。幾個盜墓賊在月黑風高的時候來盜墓。經過幾個晚上,他們盡了最大努力,終於穿過了那個洞。但不知道是墓中深度缺氧,還是墓中有什麽,隱藏的武器。壹個盜墓賊在腰間綁了壹根繩子,壹進墓就死了。上面的人看到這壹幕,都天天逃。幸運的是,墓中的文物並沒有丟失。

不知道是因為千百年來的自然滲漏還是山洞被盜。墓穴打開後,發現裏面全是死水。水是深棕色的,就像從煤礦裏流出來的壹樣。所有的文物都泡在水裏,無壹幸免。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汙水中流失了兩千多年的各類文物卻絲毫沒有受損。出土後,它們會壹如既往的明亮,耀眼,迷人。

古墓的挖掘是壹項巨大的工程。綠色的石膏泥、沈重的石條、方形的子木、黑炭、重達數千噸的覆蓋物、珍貴的文物,都需要從地下運到地上。所以我軍專門派了壹個連配合考古隊,鏟挖,日夜奮戰,還專門派了壹輛吊車(吊車司機馬樹祥同誌,現就職於徐水縣公安局)負責較重的。隨著墓中的水被抽幹,墓中大量文物暴露出來。考古工作指揮部和部隊首長協商後,將所有出土文物用軍車運到部隊營房,放在我師禮堂寬敞的舞臺上逐壹清點、擦拭、整理、檢驗。

經過初步清理,曾侯乙墓已出土青銅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漆木器、竹簡等15000余件,為中型博物館。墓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說是精品,都令人嘆為觀止。我記得有壹個兩尺多長的金彈簧,是用直徑不到壹毫米的金絲做的。它在我手裏非常有彈性,閃閃發光,很難想象當時的條件下工匠是如何鍛造出來的。在眾多文物中,數十件木制漆器也非常引人註目。有碗、碗、盒等。漆器中,內有壹碼磚紅色,外繪黑紅漆器。表演的主題壹般是遊魚、鴛鴦等。,色彩鮮艷,圖案生動。這些漆器埋在泥土裏久了,不僅沒有變形腐蝕,連壹點褪色的漆也沒有消失。太不可思議了。

還有壹件後來被專家命名為“六合”的青銅器,在迄今為止國內外出土的文物中絕無僅有。它的形狀非常獨特:壹只細長的鶴頭上長著兩只鹿角,大聲鳴叫,展開翅膀。看著這只超凡脫俗、栩栩如生的“鹿鶴”,人們不禁贊嘆我們祖先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後來“六合”也被隨州市定為自己城市的標誌。壹進城,就看到高傲的“六合”站在街中心的花壇裏,似乎在向人們展示古代隨州的燦爛文明(六合在這裏已經不存在了)。2007年第八屆中國藝術節吉祥物“楚楚”以鹿鶴為原型。

但在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註目的是124件古代樂器,其中以編鐘這種體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打擊樂器最為壯觀。這套鈴鐺***65塊,總重量2500多斤,大的沒有水桶大,大的有五六百斤。它們設計精美,非常壯觀。出土時掛在銅鐘架上三層。只要敲擊刻在鈴底的音標,就能發出或渾厚或清脆的聲音,音域寬廣,音色優美。經湖北省專家用精密儀器測試,其準確發音用現代標準樂器壹點都不差!我記得,測試結束後,在場的專家驚訝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他們無法理解2500年前人類如何在非常簡單的冶煉條件下鍛造出如此精美的樂器。這套編鐘的出土震驚了中國,震驚了世界,舉世矚目。它被譽為“世界奇跡中的瑰寶”和“古代世界第八大奇跡”。

在文物清理過程中,湖北紀實電影制片廠攝制組沖進來,全面反映發掘工作,重點表現編鐘。於是,在我軍禮堂,在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師宣傳隊的幾名女兵舉辦了壹場別開生面的編鐘音樂會:《東方紅》《太陽升起來了》《中國出現了壹個毛澤東》...鐘聲美麗而震撼。後來是編鐘奏響了《東方紅》這首歌,在我國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上反復播放,古韻新聲傳遍世界,傳入太空。前段時間,我有幸再次踏上隨州。臥山腳下,河邊,如今的“擂鼓墩”已被打造成風景如畫、遊人如織的景區。

二、顏地神農和隨州驪山

因為神農和顏地有時差,所以在討論他們的出生地時把他們分開是合適的。至於炎帝神農統壹後的出生地,那就另當別論了。

(1)神農的出生地

根據大量文獻記載,神農出生在烈山。“普通話?魯豫說:“過去烈山氏得天下,其子為棟梁,可耕百種莊稼蔬菜。“《左傳》?召公二十九年也說:“有壹個烈山氏的兒子,叫朱越,從夏天就開始拜了。”禮記?《祭法》的表述基本壹致:“李善家有天下,子為農夫,可耕百谷;夏之衰,周棄之,故我以為是粟。”已經充分證明、烈山、驪山實際上是壹個人,他們的兒子朱或農就是神農。烈山很可能是神農的祖先,也可以說是第壹代神農放火燒荒地,或者人給山命名,或者山以人命名。總之,毫無疑問,神農始於烈山。

唐代蕭德言編《擴誌誌》記載:“歷山在隨州睢縣北,山東有石洞。昔神農生於李湘,所謂驪山氏,春秋時為郭利。”?晚唐李繼孚編撰的《元和郡誌》記載:“隋縣,漢代舊郡,屬南陽郡。也就是跟國家城市,過去沒變過。.....驪山,又名烈山,在縣城以北壹百裏。”《禮記》說:李善氏,顏地也;始於驪山,故稱驪山氏。”

北宋王存主編的《元豐九域誌》記載:“隨州:神農寺,在李村。”

南宋米羅《道史》記載:“神農井在萊山(即歷山),古語壹井取之,八井皆動,人不敢動。如今唯壹的山洞是大樹旁的樹蔭,也就是建立俱樂部的地方。”

章學誠主持了清代《湖北通誌》的編纂。《地理誌》記載:“李湘,在本州北部,今名驪山店。.....亦雲賴鄉,故賴也。有神農社。”

以上記載均表明神農出生於歷山,歷山位於今隨州北部。神農生於隨州歷山,幾代同堂是真的。

(2)炎帝神農統壹後的出生地。

炎帝神農合壹的歷史事實雖然在古代就形成了,但大壹統的觀念直到秦漢才形成。

最早指出炎帝神農氏出生地的學者是東漢著名儒生鄭玄。鄭玄根據“國語?魯語與《左傳》中的展鳥?蔡邕《召公二十九年》關於烈山氏及其後裔的論述,依據的是秦漢時期炎帝神農合壹說。《祭法》中類似記載註釋時,將李善家或烈山氏、顏地視為壹人:“李善家,顏地也。從歷山,或烈山氏”。由於鄭玄認為烈山氏(神農)與顏地是壹人,所以他的出生地自然是在壹個地方。不久之後,吳率先響應了三國時期的鄭。他在為國語寫作?魯豫在評論鳥的話時說:“烈山氏也是炎帝的名字。來自烈山。儀式(記得嗎)?祭祀法以烈山為歷山。“由於先秦典籍只記載了神農(烈山氏)的誕生地,而沒有炎帝的誕生地,所以鄭玄和趙薇認定炎帝和神農結合的誕生地是烈山。

那麽炎帝神農統壹後,出生地是“烈山”還是“華陽”?我們認為,神農和顏地是先秦典籍中兩個部落及其首領的稱謂,不可能在同壹個地方。炎帝神農統壹後有“烈山”和“華陽”兩種學說。前者可能因神農出生地而沾炎帝,後者可能因顏地出生地而沾神農。因為五行學說把顏地學派設定在南方,這就讓“華陽說”走到了谷底,讓“烈山說”更是錦上添花。兩者結合後,華陽被炎帝神農感動,烈山被炎帝感動。但由於顏地位於南方,所以烈山說比華陽說更有道理。而且,曾的故國,定都隨州驪山(烈山)的姜氏,無疑是地道的苗。所以,如果壹定要找出炎帝和神農的出生地,“驪山論”的理由是最充分的。更何況炎帝神農氏的遺跡在長江支流漢水中遊最為常見,隨州歷山最為集中。相傳谷城縣因顏地神農嘗五谷而得名,神農架因顏地神農嘗百草而得名。至於隨州歷山,有神農洞、神農府、神農井、神農會等遺跡:湖北省隨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隨州誌?風景,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1988。因此,可以說歷山是顏地神農的故鄉。

隨州旅遊

隨州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是聞名中外的“顏地神農之鄉、編鐘古樂之鄉”,擁有大量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隨州是中國的祖先顏地神農的出生地。每年農歷四月二十六日是顏地神農皇帝的生日,大批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尋根祭祖。城西墩鼓樓出土的戰國早期文物大型成套編鐘,改寫了世界音樂的歷史,被列為世界八大古代奇跡之壹。

隨州曾是隋文帝的封地,隋朝因隨州而得名。隨州山川秀美,大紅山、桐柏山、中華山、徐家河、峰江等景區享譽省內外。唐代大詩人李白曾以“美輪美奐東華,明月川藏”的不朽詩篇贊美隨州。被譽為“北楚天空第壹峰”的大紅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群峰雄偉,山清水秀,林幽草幽,泉醇湖美。豐江、徐家河水庫兩岸,楊柳依依。數百個島嶼競相展示,漁船遊弋,被譽為“水上樂園”。平井黃土、武勝三大古隘口,地處險要,巍然屹立,氣勢非凡;吳山雞鳴山,相傳以道教發源地張三豐命名;高尚三灘景區等。壹切都令人著迷。

隨州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包括古代的顏地神農。春秋時期有季梁、隋侯;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唐朝有胡子揚,李白與胡子揚交往頻繁,寫了不少詩。至今有《隨州紫陽先生壁題》、《冬送香煙隨州紫陽先生定夏樓序》等。現在隨州計劃重建定夏樓,保護賢光寺等文物,並將其擴建為賢光山旅遊景區。唐代詩人劉長卿曾在隨州任刺史,《劉隨州集》代代相傳。宋代有歐陽修。他4歲隨母親來到隨州投靠叔叔,24歲離開隨州北上求學,留下了五眼橋、八角樓等遺跡。在元朝,有明於震,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和大夏的創始人。原名於敏真,因信奉明教而改姓“明”。柳林古城是個迷。元末農民起義攻打重慶,攻陷成都,定居四川,自稱甘川王。鄭智二十二年(1362),皇帝設於重慶,國號大夏(史稱“明夏”),建立元朝。明軍大舉入川,依附於明朝。到南京後,封為歸義侯。第二年,朱元璋懷疑旌鳴有外遇,把家人送到朝鮮。

地理位置

隨州位於湖北省北部,西鄰四川、陜西,北臨中原,南接江漢。自古以來就是連接荊楚與中原的重鎮,是國家歷史文化版圖。隨州南有大紅山,北有桐柏山環繞。它是中國著名的南北界河淮河的發源地。地貌包括山脈、丘陵和沖積平原。2000年6月25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隨州市,地級市,轄曾都區、廣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大紅山風景區,幅員面積9636平方公裏,人口258萬。這裏山川秀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歷史和文化

隨州歷史悠久。據《禮記》、《左氏》等多種文獻記載,隨州古為烈山氏,中華民族的始祖顏地神農始於烈山。五千年前,顏地神農在這裏“耕讀五谷,嘗百草”,開啟了史前農耕文明。早在兩千多年前的西周,這裏就制作了印章。《左傳》中有“漢華東之國與之共長”之說。每年農歷4月26日,隨州都會舉行隆重熱烈的“中國湖北烈山顏地神農節”,紀念華夏始祖的誕生。這壹天,世界各地的烈山宗親會等海外華人組織都會派團參加節慶活動。

說到隨州的文化背景,不能不提到青銅編鐘。1978年夏,在隨州城西壹公裏的擂鼓墩發掘了壹座戰國早期曾侯乙墓,出土各種珍貴文物l5000余件,其中壹套大型青銅編鐘被稱為稀世珍寶。這枯萎的損失有65塊,軍隊有三層,氣勢磅礴,神奇無比。宏偉的規模,精美的鑄造,珍貴的金銘文和完整的音階不僅讓世界驚嘆,也讓全世界的人對隨州刮目相看。這套編鐘出土於2400多年前的隨州,是“20世紀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之壹”。被譽為“中國樂器和禮器之王”,它的發現改寫了中國的音樂史,將中國古代音樂史提前了500年。

基礎設施

彰顯歷史文化名區的魅力與優雅,追求現代開放城市的豪放與胸懷——隨州人用這種形象定位改造和裝飾自己的家園。市政廣場、神農大道、白雲大道、飛鳥路等市政工程全面開工並陸續竣工;實施沿河大道、316烈山大道、解放路商業步行街高標準包裝改造,立交橋維護,明珠廣場、白雲山公園商業旅遊街、88街巷道路綠化,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白雲湖水庫即將建成,屆時白雲湖將成為僅次於東湖的第二大城市湖泊。城南新區標誌性建築市政大廈正式投入使用;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建成12現代住宅小區和商業步行街,市區街道形成五縱六橫的大格局。市區43平方公裏,人口40多萬。武漢至安康復線、西寧鐵路及與武康鐵路唯壹的連接線312國道、316國道、l07國道貫穿全境。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韓石高速公路和隨嶽高速公路在隨州市郊交匯,即將開工的馬竹高速公路將經過隨州開發區西河鎮。

工業概況

隨州堅持“對外開放、工業興市、項目興市”,壹座現代化的新興工業城市崛起於中原腹地。

波導公司催生信息產業城。波導隨州公司是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總部以外的唯壹生產企業。目前,已有德力電子科技公司、陸發特效公司、韓國A&B公司、新加坡Melody公司、日本東芝松下三井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落戶隨州。根據波導公司的市場規劃,隨州公司三年內年銷售收入超過6543.8+00億元。

東風公司誕生了改裝汽車城。隨州改沛汽車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2004年,東風汽車公司在原湖北汽車廠的基礎上重組了東風隨州專用汽車制造公司。隨州有53家汽車制造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去年實現總產值29億元,已成為湖北乃至整個中南地區重要的改裝車及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2007年,隨州獲得“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稱號,多家中外知名汽車企業落戶隨州。

武漢建民催生醫藥化工城。2000年,武漢健民集團先後兼並隨州制藥廠、楚天制藥廠、楚天外藥公司,擁有顆粒劑、沖劑、口服液等18個品種,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以武漢健民為代表,隨州醫藥化工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已達59家,資產超過6543.8億元。

武漢大學科技園誕生新材料城。2004年初,武漢大學在隨州正式建設了集R&D、成果孵化、產業化、風險投資、園區管理功能於壹體的王業園區,擁有10產業化項目的生產技術。這些項目都是填補國內和省內空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目前,工業園區已啟動生產改性納米矽膠康氧基矽坑及其合成光纖光纜專用材料項目,年銷售額12億元,利稅4億元。

蘇鐵集團催生紡織服裝城。2003年,集佳與劉穎共同收購蘇鐵公司,成立隨州蘇鐵紡織有限公司..壹個以蘇鐵、靖康為龍頭,集紡紗、印染、服裝加工等為壹體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正在隨州展現出勃勃生機。今年,隨州市將充分發揮紡織服裝產業吸納勞動力資源的能力,積極培育品牌,在316國道沿線建立紡織服裝產業走廊。

香江集團孕育了壹座商務旅遊城市。香江集團是以家居流通和物流市場為主業,以房地產和金融為兩翼的全國性大型企業集團。2003年,湘江集團計劃在365、438+06國道沿線收購1萬畝土地,投資8億元建設湘江隨州商務中心。目前,壹個集人流、物流、信息流於壹體的現代化大型批發市場已正式投入使用。與此同時,以編鐘和顏地神農為特色的旅遊業繼續鞏固和發展。2004年,隨州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9.3億元。

隨州人文環境優雅,自然風光秀麗。“峰陡、林幽、洞奇、湖美、泉醇”,既是隨州西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楚天空第壹峰”大紅山的典型寫照,也是隨州絕佳風光的濃縮。在這片土地上,古老國度的遺風、顏地神農文化的內涵、編鐘文化和當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融為壹體,形成了和諧、淳樸的人文氛圍。隨州將成為壹個旅遊城市。顏地神農驪山景區和大紅山國家地質公園正在緊張建設中,環城公路將連接擂鼓墩和驪山景區。新的隨州博物館將於2008年6月5438+10月開放,以慶祝出土編鐘30周年。

隨州行政區劃

隨州行政區劃

隨州是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地級市,土地總面積9636平方公裏,人口258萬。下轄壹市壹區:廣水市、曾都區。

廣水市有18個鄉鎮。

曾都區有29個鎮、辦事處、市場。

廣水市有18個鄉鎮,即:

武勝關鎮、城郊鄉、郝店鎮、林平鎮、馬坪鎮

楊寨鎮吳店鎮李店鎮太平鎮廣水辦事處

陳翔鎮羅店鎮長嶺鎮十裏辦事處

關余店鎮蔡河鎮營山辦事處

曾都區有29個鎮、辦事處和市場,即:

三裏崗鎮、柳林鎮、雙河鎮、紅山鎮

均川鎮覃楨安居鎮萬福店農場

新街鎮羅陽鎮何典鎮府河鎮

西河鎮萬店鎮高塍鎮尹店鎮東城辦事處

曹甸鎮小林鎮淮河鎮新城鎮西城辦事處

萬和鎮上市鎮唐縣鎮五山鎮南郊辦事處

歷山鎮北郊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