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區地殼厚度的分布特征有顯著差異。壹般來說,大陸地殼較厚,海洋地殼較薄。大陸地殼厚度通常在30-70公裏之間,而海相地殼厚度只有5-10公裏左右。?
地殼結構的主要特征:矽和鋁層的不連續分布。
地殼是地球固體表面結構的最外層,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 km,其中大陸地殼相對較厚,平均厚度約為39-41 km。山地和高原地殼較厚,可達70公裏;平原和盆地的地殼相對較薄。海洋地殼比大陸地殼薄得多,只有幾公裏厚。青藏高原是地殼最厚的地方,厚度超過70公裏。大西洋中部赤道附近海底谷的中地殼厚度只有1.6 km。太平洋馬裏亞納群島東部的深溝地殼是地球上最薄的地方。
太古宙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既廣泛又強烈,頻繁的火山噴發導致了大氣圈和水圈的形成。原始海洋的面積可能比我們知道的要大,但平均水深要淺得多。在此期間,世界各地形成了富含海相層狀礦床的變質鐵錳礦床和巖漿活動形成的金礦床。當時的大氣可能富含碳酸氣體、水蒸氣和火山灰,只有少量的氮氣和非生物氧氣。海水也是酸性礦化水,土地炎熱貧瘠。
自形成以來,地殼壹直在運動,導致地殼結構不斷變化。地震是人們直接感受到的地殼運動的反映。壹般地殼運動持續時間長,速度慢,人們很難察覺。只有通過儀器長期觀察才能檢測出來。比如,大地測量數據證明,喜馬拉雅山脈還在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