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歷也叫太陽歷。太陽說了算,歷法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為周期,1年≈?365.2422天。這是壹種基於地球圍繞太陽運動周期的歷法。根據陽歷的日期可以知道壹年四季的變化,但不能顯示月亮的圓缺,這對於需要根據月相了解潮汐變化的人來說很不方便。當今世界流行的公歷是陽歷。它以壹個回歸年為壹年,再分成十二個月(月數為31天,30天,29天,均為人工指定),稱為陽歷,即陽歷。是西方人做的,港臺人也叫它西歷。
農歷,月亮說了算的歷法,以月亮繞地球壹周為周期的年表,1月≈30.4369天。天文學上主要指按月相周期排列的歷法,其中月亮繞地球壹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亮運行壹周以上)。)根本不檢驗太陽的年視運動規律,所以農歷的日期不能顯示四季的變化。農歷是我國傳統歷法之壹,又稱“陰歷”、“古歷”、“漢歷”、“黃歷”、“夏歷”、“舊歷”。
陰歷和陽歷的區別所謂陰歷和陽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計算,其參照對象不同。
常說的陰歷,就是以月亮為基準的。人們把月球繞地球壹周的時間稱為“太陰月”,周期約為29.53天。為了換算方便,大月30天,小月29天。
陽歷以太陽為基準,地球繞太陽壹周的時間稱為“太陽年”,約為365.25天。分成12個月,每個月約30.44天。
因為月球離地球更近,所以也容易觀察到。所以在古代“陰歷”的使用更為廣泛,如八字算命、結婚建房看天、老黃歷的歷法都是以“陰歷”為準。
在民間,生日基本以“農歷”為準,尤其是農村,生日基本按農歷計算;城裏人比較喜歡陽歷的生日,但是到了現代,就不太講究了。甚至農歷和陽歷的生日也要慶祝。
農歷很重要,但陽歷也不是壹無是處。24節氣和我們壹樣,是按照陽歷劃分的。
地球繞太陽公轉壹周是360度,平均分為24份,每份是15度。所以地球每轉壹圈就是15度,這是壹個節氣。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觀察到,每年農歷的時間都比陽歷差十壹天左右。如果完全按照農歷來算,五年後的春天是在夏天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