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由劉表統治,是全國重要的政治軍事力量。雖然劉沒有野心,但他不希望看到自己的權力被削弱。劉離開荊州後,依靠蒯良、蒯越、蔡瑁等襄陽士族。這些人可以分享繁榮,卻享受不到給國家帶來的和平與穩定。劉表采取的是自保自保的政策,隨時間而變化。但是,荊州已經成為當時各種政治勢力爭奪的焦點。曹操在北方基本平定的情況下準備出兵南下,孫權卻盯上了江漢,想把荊襄據為己有。看到這裏,劉表覺得沒有聖人幫助他。於是他把希望寄托在舉世聞名的龐德公身上。
劉多次上門拜訪,屢遭拒絕。劉表曾對龐德公說:“老師生活在壹個悲慘的地方,拒絕做官。為什麽後代要離開後代?”龐德公答道:“人人都有危險。今天,它是安全的。雖然不壹樣,但也沒什麽。”意思是有些人出來當官,參加混戰。這不是把危險留給後代嘛!我不是官員,但我把和平留給我的子孫。雖然傳承不同,但也不是沒有傳承!對於龐德公的這種態度,劉表只好嘆口氣離開。為了避免劉表再來看他,龐德公幹脆把家搬到了鹿門山,在那裏他以采集草藥為樂。
龐德公為什麽不做官?理論上,古人讀書是為了做官。大的可以救國,小的可以祭祖。古往今來的聖賢,向來如此。雖然龐德公口口聲聲說“和平解決”,但這是對付劉表的借口。所以我們只能想象,龐德公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沒有找到民主領袖。
他的學生諸葛亮和侄子龐統受劉備之邀,沒有聽到他的反對。而是稱諸葛亮為“臥龍”,稱龐統為“鳳雛”,為他們制造了不少輿論。於是,龐德公拒絕做官,而是拒絕在劉表手下做官。
龐德公的選擇可能是對的。假設他答應做劉表的智囊,他能像荀彧壹樣在曹操手下發揮作用嗎?恐怕他的地位不穩,劉表的接班人劉聰已經陪曹了。這不是王燦走過的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