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看著面前的兩個年輕人,做了兩個預言。當時的偉人和蕭瑜情都沒有把預言放在心上,但幾十年後預言實現了。這兩個預言,壹個指明了中國的出路,壹個指明了成為偉人的痛苦。這到底是怎麽回事?這期間發生了什麽?
說到這個故事,就不得不介紹壹下本文的兩位主角,偉人和蕭瑜。說到蕭瑜,妳可能不那麽熟悉,但說到蕭子升,壹定是恍然大悟。蕭子升就是蕭瑜。他和這位偉人同時受教於他的老師楊昌濟,楊昌濟成了他最喜歡的學生之壹。
楊昌濟曾公開表示,在他教過的這麽多學生中,最受贊賞的只有三個人,分別是蕭瑜、偉人和蔡和森。蕭瑜,1894,湖南人。雖然她比那位偉人年輕,但她比那位偉人大三歲。他從小聰明好學,成績名列前茅。
蕭瑜的文章寫得很好,楊昌濟也把文章中的句子摘抄下來,讓他在閑暇之余慢慢欣賞。不僅如此,蕭瑜文筆也不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1914年,偉人和小雨成為校友,再加上是老鄉,很快就成了朋友。
眾所周知,偉人也寫得壹手好文章,兩個人對當時中國的局勢有著不同但相似的看法,所以除了上課,他們幾乎形影不離。閑暇時,他們兩人經常壹起討論國家大事,為中華民族尋找救國之道。
與偉人相比,蕭瑜是壹個溫和的改革派。他認為中國可以通過改革振興中華。但這位偉人是壹位徹頭徹尾的革命者,他認為只有革命才能拯救中國。觀點不同可以碰撞出思想火花,兩個人不會因為觀點不同而影響友誼。
1917年夏天,偉人邀請蕭瑜壹起學習,到寧鄉、益陽等五縣實地考察,了解當地的基本情況。當時,他們的服裝相當禁欲。這兩個人穿著破舊的衣服,身上沒帶錢。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要靠別人的幫助,壹路上非常辛苦。
壹路走來,雖然物質條件很差,但他們也看到了很多平時接觸不到的東西,看了很多名勝古跡。在這段旅程中,他們得到了精神上的滿足。當他們來到寧鄉時,天色已晚,他們來到了壹座古老的寺廟。
據說這座古廟歷史悠久,在當地很有名氣,所以他們想在這裏過夜。據傳這裏的主人是個很有才華的老和尚,所以蕭玉和大人物都想強起來。他們兩個特地給老和尚寫了壹封感謝信,讓他們有機會見到他。
那兩個人站在老和尚面前,老和尚看了他們壹眼,準確地說出了大人物和小雨的名字。兩個人都很驚訝。雖然帖子上寫了名字,但是老和尚怎麽知道誰是誰呢?
看到他們的疑惑,老和尚說:“字如其人,從帖子的字跡可以看出妳的兩種性格。”。大人物和蕭瑜情聽了,心知肚明,非常佩服老和尚。他們三個在廟裏討論了很久,每個人都玩得很開心。到了第三天,他們準備離開。
我總是在他們轉身離開時攔住他們。他先問小雨願不願意留在寺裏,在這裏度過余生。蕭瑜情聽到這句話很不解。他禮貌地拒絕了老和尚。他說他的誌向不在這裏,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他不想在這裏度過余生。
老和尚聽了,有些失望地表示:妳以後恐怕很難留在中國了。然後老和尚轉向這位偉人,問了他壹個問題:“毛施主,不知妳對佛教有何看法?”面對這個問題,這位偉人說,宗教只是統治者統治人民的壹種手段。
老和尚接著問:“那麽佛教是怎麽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的?”偉人想了壹會兒,說:“這是人民的信仰,所以保存下來。”聽到這個回答後,老和尚沈默了壹會兒。他看著大人物說,以後佛教的存亡就看妳的了。兩個人都不明白老和尚是什麽意思,但是老和尚也不想多說什麽。
離開寺廟後,兩人都收獲頗豐。但沒想到,老和尚對他們說的兩句話,都壹壹應驗了。偉人留學後投身革命,信仰馬克思主義,加入* * *。如上所述,蕭瑜情介紹的改進,註定了他和偉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蕭瑜留學後不久就出國留學,回國後為國民黨效力。可惜這兩個曾經的朋友最後成了敵人。蕭瑜對無政府主義的堅定信念,即使在國民黨倒臺後也沒有改變。65438年到0949年,蕭瑜隨國民黨去了臺灣省,後來又去了烏拉圭度過余生。
朋友的離去成了偉人心中的壹大痛,余生再也見不到對方。老和尚的另壹個預言後來被證實了。偉人雖然是唯物主義者,但也知道很多人信仰宗教。所以建國後偉人對宗教采取了不提倡不攻擊的政策,讓宗教在中國繼續發展。
對於這兩個預測,現在無法判斷真假,但留學經歷壹定是真的。據說在1956年,這位偉人曾經叮囑當地的工作人員要好好愛護這座寺廟。對於壹個偉人來說,這座寺廟承載著他和他的朋友們的回憶,是壹個值得紀念的地方。
對於壹個偉人來說,他以前的朋友最終分道揚鑣壹定是壹大遺憾。如果蕭瑜情也能走上偉人的道路,那該有多好。可惜兩人的友誼走到盡頭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