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曲文君對中國古代“拋蠅”習俗的考證

曲文君對中國古代“拋蠅”習俗的考證

中國古代“拋蠅”習俗考辨(摘要)

(臨沂師範學院曲文軍,山東臨沂276005)

摘要:“投石”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占蔔形式之壹。始於唐代,盛行於宋元。其特點是儀器簡單,操作方便,神的意誌簡潔明了。到了明清時期,逐漸被祈禱內容更加復雜、神靈意誌更加具體的“求簽求蔔”所取代。

[關鍵詞]摔彜摔杯彜族民間簽約文化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H【文獻識別碼】A【文章號】

中國古代的占蔔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古代周朝,朝廷中就有專門占蔔的官員,如大補、蔔師、龜人、詹等。千百年來,作為壹種重要的民間文化現象,龜蔔、錢蔔、雞蔔、石蔔、術蔔、鏡蔔等各種占蔔形式在民間流傳。既然沒有人探索過“扔石頭”這種占蔔形式,我就在這裏做個粗略的考證。“擲杯”“擲杯”“擲碑”“占蔔”“投擲”。是中國古代占蔔的重要形式之壹。《爾雅》、《說文解字》等早期辭書中並未出現“易”字,最早出現在宋代陳彭年主編的《廣韻》中。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最早使用“揖”字,記載“擲揖”習俗的是唐代的韓愈。他在《衡山寺畔我題此詩於城樓》[1,卷壹P836]中寫道:

踏上臺階,彎腰獻上肉和酒,以表示對錢的謙恭祭獻。

掌管神廟的老人能夠理解這種神聖,他反復凝視著神廟,壹次又壹次地向我鞠躬。

手杯角教我扔法,說這種博最難吉他壹樣。

這是壹次幸運的逃脫,簡單的食物和簡單的衣服是我曾經想要的。

韓愈的詩向人們透露了兩個信息:第壹,從產生的那壹天起,“轉經”就與佛寺緊密結合,僧人擁有其發明專利。其次,“雲最吉祥”是因為“扔壹個燧發槍”產生“吉祥燧發槍”和“中燧發槍”的概率是三分之壹,而“猛燧發槍”的概率只有三分之壹。對於“僥幸不死”的失意者來說,不求好運,更容易獲得壹點解脫。

關於《漢語大詞典》中的“北裏”,引自宋代程大昌的《範艷呂布角》。有詳細記載:“後人問杯李以神著稱,拋兩蚌於空中,觀其投之,以斷其咎...或者用竹子或木頭做成略呈蚌形。【2、4卷P812】這段話說明“投”的器具主要是蚌殼,偶爾會用到竹子。前蜀高僧關修寫了壹首《念到竹根》的詩,說:“節也因人清凈,聲自地聽。但是實力擺在那裏,我也壹直願意報時間。"[1,卷二P2033]說明晚唐五代時已經用竹根制作竹椽。此時的“杯”是用竹木雕刻而成的蚌殼或蚌形物體,而不是後來人們所理解的“杯”。

宋代的壹些正史和野史資料對“投擲”有詳細的記載。

如宋代費祎的《梁Xi滿誌吳江翔宇神》:“賀州吳江縣應暉廟,蓋有項羽,其靈名。紹興辛已侵淮南,屯兵廟下,祈福。扔幾十塊石頭不吉利,他很生氣。他想用火焚燒他的神廟。俄羅斯看到神社,聳聳肩,張開嘴,眼睛射向人。敵人驚恐地走了出來。”【3、4卷P1941】這說明不僅宋朝的漢族人擅長扔石頭,就連不同民族的金人也非常迷信這壹招。

再比如《宋史·安兵傳》:“壹、我從事郎鹹公(吳)的工作。我在河池,嘗夢祈福祠,投銀杯。神站起來叫日出,說:‘公疑何事?妳為什麽懷疑?在那之後,政治事務被分配給了文子。“日出之前,上帝說,‘壹個文子人有足夠的天賦來做這件事。’龔智覺,心有異,其有語。”[4]這個例子說明,到了宋代,“投儀”所用的器皿已不必是蚌類、竹類之類的物件,而可以用“杯”來代替了。”“投銀杯為石”說明這種占蔔活動的任意性在逐漸加強,為元代投石習俗的全面普及奠定了基礎。

在元代的文獻中,雜劇和散曲是最豐富的“投”的材料。據粗略統計,僅在《金泉元曲》、《元曲選》和《元曲選續》中,就有20多處提到“拋”的習俗。

比如張國斌的雜劇《壹起毛衣》第二折:“(邦老雲)我徐州東嶽廟至聖,有玉杯,是小童子;扔扁是女兒;投出不自然的球就是鬼。在那裏做生意很容易,翻壹倍利潤也是十倍。(張孝友雲)既然如此,我就跟妳扔壹個杯子。(邦老雲)我跟妳去也沒用,還得用身體親自摔壹杯,我就靈光壹現了。(張孝友·克勞德)我告訴我父親我知道。(邦老雲)活,活,活!那如果除了妳我和妳嫂子第四個人知道就不行了。(張孝友雲)妳也說過。收集更多的金珠和珍寶。壹是扔杯子,二是做生意,去壹次。”[5,1卷P124]

又如馬致遠的雜劇《薦福碑》,第二折:“我在碑上許了願,在香爐上花了幾回。元來是異端。(3科)(唱)怎麽能壹投不神呢?而且這臭芹菜泥爬起來也貴。莫是焦慕嬌和,大古裏是今秋。妳下去淹了我壹大片田地的幼苗。我的壹些有金銀的富翁死了,我撞見了妳這個沒有犧牲,享受泥巴的神。(帶著壹朵雲)我罵妳,(唱)還有壹場好雨。”[5,2卷P584]

又如劉廷心的套曲《壹夜船吟青樓妓》,說“上弦時恐驚呆,井裏瓶愁。婚姻山高海深。如果占蔔換成燕子的心意,蠍子扔下壹個鴛鴦的簽,夫妻就抽到了。牙是甜的,耳是吹的。”[6]

這幾個字說明“投石”的民俗在元代是很盛行的。男女結婚,生子,生產勞動,求財求財,都需要神靈提前指引。結果有三種,分別是“登頂求好運”、“公道自在人心”、“違心而下”。當然,占蔔師也不會完全按照神靈的指示來決定自己的行動。在不能實現願望的時候,占蔔師還會義憤填膺地詛咒“這臭芹菜泥也掉價了,爬得更高了。”

在筆者所發現的資料中,《明佚名傳》的記載最為珍貴,其中詳細記載了“投石”的程序步驟和具體內容,現摘錄如下:

“有壹天,亂兵過寺,寺裏燒了和尚。晚歸,祝吉兇,曰:‘若容我避難海外,以陽報恩,保守則以陰陽報恩。’祝妳大團圓結局,扔在地上就是雙陰。這是第三個。恭喜他,說神說:‘不準妳出入,神能報答妳嗎?沒有什麽是欲望。我是壹個英雄,然後繁榮,對不對?然後就像以前壹樣。“祝妳壹切順利。神答應了,又驚又願,說:‘恐怕我要跟男了。願上帝給我壹個好兆頭,去別的地方避難吧。祝妳壹切順利。我撲到地上,給卓立蓋上了壹層陰影。我看到上帝的旨意必須由男性遵從,因為我堅守著我的家。十天結束前,朋友帶著書從混亂中過來,簡單說了壹句自己不小心。看完之後,他們把它們燒了。不出十天,有人來告,有知書之人,有意知之,知之於心...隨著四方的逼近,假言興起,決心追隨英雄。記者:聖父起兵的原因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伽藍體現了皇帝和明朝統壹的工業。”[3,7卷P3]

這段話展示了豐富的內容:首先,朱元璋在起兵前猶豫不決,決定憑借“伽藍易”來“臣服群雄”,最終實現了明朝統壹天下的大業。可見,《易》不僅在民間影響了普通人的壹些行為,而且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有關。第二,第壹次明確了掌管“投擲”的神是佛教的“嘎蘭神”。這壹點可以從清代陸慈雲的《湖汊雜記》中的記載得到佐證:“明末,靜思壹僧,晝寢,夢到了的俗語:‘有壹暴發戶,名喚張,我欲迎之。’那和尚嚇壞了,轉身到山門去找壹個書生,他正屏息凝神...事後,他又回到了伽藍,他很幸運也很快樂。【2、8卷P1159】三、《扔摩登原始人》的程序詳細記載:同時扔摩登原始人只能導致雙陽、雙陰、壹陽壹陰三種可能。投石前要有祈禱內容,對實際內容要賦予三種可能的形式,通過反復投石來理解“神的旨意”。理解了這段話後,人們對拋卦的形式基本上是“自學”的了。

通過對上述文獻的梳理,我們對“投石”有了進壹步的認識:它萌芽於唐代,盛行於宋元,衰落於明清,延續了壹千多年。其特點是儀器簡單,操作方便,神的“意誌”直截了當。人們可以嚴肅、公開地去寺廟接受神靈的“旨意”,可以私下許壹些不方便的願望而不被別人知道,具有高度的保密性。但因為扔壹塊石頭只有三種結果,所以神靈的意誌對於人們的祈禱也只有“是”、“不是”、“什麽都沒有”,太單調簡單了。隨著人們認知水平的相對提高,人們了解未來的欲望逐漸加強,人們對神靈的期望也更高,對神靈的意誌也要求更高,“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欲望。於是人們逐漸拋棄了這種相對簡單的鑄蔔方式,轉而求助於內容更加復雜、神意更加具體的占蔔。在明代的《三言二拍》、《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花刺》等文學作品中,很少有“擲地有聲”的描寫。清代的《聊齋誌異》、《紅樓夢》、《儒林外史》等文學作品中,幾乎沒有“投信”的描寫。在明清的文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求簽、求蔔的記載。說起來,從“扔”到“求簽”,神靈的意誌更加具體直接。從占蔔手段來看,這也是壹種“進步”。當然,現在的人用電腦算命,應該算是手段上的進步,而不是“求簽”。

參考

①《全唐詩》第93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版。

②羅《漢語大詞典》第4卷,812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9版。

(3)《唐詩全集》,下冊,第203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④中國野史,第4卷,第1941頁,泰山出版社,2000年。

⑤《宋史》第35卷,12189頁,中華書局,1997版。

⑥臧《元曲選》,第1卷,第124頁,中華書局,1979版。

⑦臧《元曲選》,第2卷,第584頁,中華書局,1979版。

⑧全元曲,1292頁,中國標準出版社,電子版1999。

⑨《中國野史》第7卷,第3頁,泰山出版社,2000年。

⑩羅《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1159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198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