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二)銅鎳硫化物型——甘肅省金川(白家嘴子)銅鎳礦

(二)銅鎳硫化物型——甘肅省金川(白家嘴子)銅鎳礦

1.礦區地質特征

甘肅金川銅鎳礦位於甘肅省金昌市。是世界級超大型銅鎳硫化物礦床,富含鈷、鉑、鈀、金、銀等多金屬共生礦物。礦床中鎳、鉑族金屬儲量居全國第壹,銅、鈷儲量居全國第二。

金川銅鎳礦床形成於中元古代早期的穹狀隆起階段,大地構造位於華北阿拉善地塊西南緣的龍首山隆起帶南緣(圖3-4)。龍首山隆起帶南緣有20多種鎂鐵質-超鎂鐵質巖和幾種中酸性巖。北西向巖石轉向近東,東西延伸約200km至龍首山構造巖漿巖帶,金川礦床處於其構造轉折處。礦區內構造發育,主要為西北向和東西向的斷層、褶皺和節理。F1斷層是龍首山北緣的壹條深大斷層(又稱潮南斷層),是成巖成礦的主導斷層(傅開泉等,2006;高輝等人,2009年;孫貴玉,1990;文美蘭等人,2013;田玉龍等,2008)。

圖3-4金川銅鎳礦床區域地質圖(根據高輝等,2009)

1-新生代沈積;2-中生代陸相碎屑巖;3-早古生代陸相碎屑巖;4-晚古生代復理石建造;5-中新元古代碳酸鹽巖和碎屑巖;6-元古代變質巖系(前長城系);7-混合花崗巖;8-花崗巖;9-花崗閃長巖;10—金川銅鎳礦群及鐵鎂超鐵鎂巖體(群);11—測量和推測的故障

2.礦體特征

含礦超基性巖沿深大斷裂次級構造侵入太古宙白家嘴子組混合巖和大理巖之間。根據礦體的成因類型,可分為5種類型:巖漿原位拆離型礦體、巖漿深部拆離-穿透型礦體、晚期穿透型礦體、接觸交代型礦體和熱液疊加型礦體(圖3-5)(高輝等,2009)。主礦體產於純橄欖巖和二輝橄欖巖中,呈層狀、透鏡狀,少數礦脈侵入巖體下部(圖3-6)。分散的懸置礦體呈不規則的巢狀,礦體與圍巖逐漸過渡;脈主要產於巖體構造裂隙中的斷續脈中,寬度為幾厘米至30厘米。

圖3-5金川銅鎳礦床地質圖

(據葉良善等2013)

1-四元;2-條紋混合巖;3-大理石;4-含榴蓮的片麻巖;5—均質混合巖;6-黑雲母斜長片麻巖;7-混合巖;8—混合花崗巖;9-晚期花崗巖;10—超基性巖體;11-地質界線;12-故障

圖3-6金川銅鎳礦ⅱ礦區50排剪切帶示意圖

(根據高輝等人,2009年)

1-四元;2-鎂鐵質-超鎂鐵質侵入體;3-浸染狀礦體;4-網狀脈狀富礦體;5-接觸交代礦體;6-剪切帶;7—鉆孔和編號

根據野外觀察和顯微鑒定,礦石構造主要為海綿隕石狀、細-中-粗粒、星狀、變質構造等。,顯微鏡下常見各種置換、填充結構。礦體的主要構造有稀疏浸染狀、密集浸染狀、細脈狀和塊狀構造。懸掛貧礦體由星形貧礦組成,礦脈以網狀和塊狀構造為主。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鎳黃鐵礦和磁鐵礦,其次為赤鐵礦、鈦鐵礦、鉻鐵礦和鉻尖晶石,並伴有少量金和鉑。造巖礦物主要是輝石和橄欖石,其次是透閃石、透輝石、方解石和少量綠泥石。

3.遺傳模型

金川銅鎳礦床為深部巖漿拆離-復合穿透型礦床(付開泉等,2006)。含礦巖漿在深部熔融分異,依次侵位,形成巖漿、含礦巖漿、富礦巖漿、礦漿的層狀結構(圖3-7)。成礦控制因素主要分為同源巖漿控制和晚期構造控制。同源巖漿的控制以含礦超基性巖的巖相分異和層狀構造為特征。晚期構造同時控制著含礦巖體的就位和礦體的空間位置。侵入體的變質變形主要受晚期構造控制,並在壹定程度上決定了侵入體的幾何形狀、產狀及相關礦化和分布(高輝等,2009)。

圖3-7金川巖體侵入模式圖

(根據高輝等人,2009年)

1—橄欖巖;2-二輝橄欖巖;3-純橄欖巖;4-斜長石二輝橄欖巖;5-橄欖石輝石巖;6-交代礦體;7-網狀脈狀礦體;8-塊狀硫化物礦體

4.礦床系列標本簡介

2013根據金川銅鎳礦床出露地層特征、礦體空間分布、成因類型及圍巖性質,采用定點塊段挑礦法在ⅰ、ⅱ、ⅳ礦區采集樣品,共采集樣品20個(表3-2)。其中,采集區內有9個貧礦和富礦,巖性包括超基性巖漿型銅鎳礦、黃鐵礦礦和超基性巖型銅鎳礦;采集了8個圍巖樣品,巖性為輝石橄欖巖、條帶狀花崗巖混合巖、角閃石、大理巖、黑雲母斜長片麻巖和花崗閃長斑巖。采集蝕變圍巖樣品2件,巖性為蛇紋石大理巖和條帶狀混合巖;收集到1塊礦化巖石,巖性為含黃鐵礦的橄欖輝長巖。本集基本涵蓋了全區曝光和鉆孔控制的典型標本。

表3-2甘肅金川銅鎳礦采集的樣品

註:表中Cu2-b代表金川銅鎳礦試件,Cu2-B代表試件薄切片號,Cu2-g代表試件輕切片號。

5.盤子

(1)標本照片及其特征描述

Cu2-B01

超基性巖漿銅鎳礦。礦石呈灰黑色,海綿隕石結構,致密浸染狀,塊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磁黃鐵礦和鎳黃鐵礦,含少量黃銅礦。黃鐵礦,黃-黃-白色,金屬光澤,半自形-異形粒狀;磁黃鐵礦,磁性弱;鎳黃鐵礦、青銅黃,三者的總含量為25% ~ 30%。黃銅礦,銅黃色-亮黃色,金屬光澤,異形細粒結構,含量約65438±0%。含礦巖石為橄欖巖或輝石巖。巖石呈灰黑色,中粗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為輝石,含量約70%,細黃鐵礦充填於粒隙中,呈海綿隕石結構。偶爾橄欖石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2

超基性巖型銅鎳礦。礦石礦物為黃鐵礦,含少量鎳黃鐵礦。黃鐵礦,黃-黃白色,金屬光澤,異形細粒結構,含量4% ~ 5%。鎳黃鐵礦,青銅黃色,金屬光澤,含量約65438±0%。含礦巖石為橄欖輝石巖,灰黑色,中粗粒,塊狀。主要造巖礦物是輝石,其次是橄欖石。輝石為棕黑色、灰白色和淺灰色,可能有輝石和透輝石兩種,均為板狀和柱狀,粒度1 ~ 5 mm,含量約70%。橄欖石,綠-淺綠色,半自形-異形粒狀,含量約20%。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3

輝石橄欖巖巖石呈青灰色,中細粒結構,塊狀構造,局部有片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橄欖石,少量輝石和角閃石。橄欖石,綠-淺綠,玻璃質,半自形-他形細粒,粒度約1mm,含量約60%,部分為蛇紋石。輝石和角閃石,黑-綠-黑色,細粒結構,柱狀-長柱狀,含量約30%。巖石中可見少量不均勻分布的黃鐵礦,黃-黃白色,自型-他型細粒結構,金屬光澤,含量2% ~ 3%,偶見黃鐵礦細脈。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4

帶狀花崗巖混合巖。巖石呈暗肉紅色,中粗粒結晶結構,條帶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和應時,含少量黑雲母和綠泥石。鉀長石,肉紅色,玻璃質,自生,粒度5 ~ 10~20mm,最高達10~20mm,含量約60%。應時無色、透明、油狀、顆粒狀,有時有方向性,含量約20%。黑雲母和綠泥石,黑-綠-黑色,細鱗片狀,部分綠泥石化,含量為15% ~ 20%,構成暗色條帶。鉀長石和應時形成淺色條帶。明暗條紋交替分布,形成條帶狀結構。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5

斜長角閃巖巖石呈黑灰色,細粒結晶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角閃石和少量黑雲母。斜長石,白色,玻璃狀,半自形-異形,細粒,粒度< 1 mm,含量約50%。角閃石,黑色,綠黑色,自生-異形粒狀結構,粒度< 65438±0mm,含量約35%。黑雲母,棕黑色,細鱗片狀,薄片直徑< 1 mm,含量5% ~ 10%。痕量的半晶黃鐵礦沿斷裂面分布。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6

大理石。巖石為純白色,具有中細粒晶體結構和塊狀結構。巖石幾乎全部由方解石組成,白色,玻璃狀,菱形,解理發育,中細粒結構,部分區域粗粒結構,稀鹽酸發泡強烈,含量> 95%(可能有部分白雲石)。巖石中可見散在的蛇紋石,呈米色、褐色、淺綠色、蠟狀、顆粒狀,含量< 1%。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7

黑雲母斜長片麻巖該巖石呈灰色,中粒變質結構,條帶狀和片麻狀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斜長石和應時,含少量鉀長石和黑雲母。斜長石,白色,淺灰白色,玻璃狀,自形-異形柱狀,粒徑約2mm,骨料多為點狀,含量約60%。應時,無色透明,油光發亮,異形顆粒狀,含量20% ~ 25%。黑雲母,黑色,鱗片狀集合體,定向分布成條,含量約15%。鉀長石,肉紅色,粒狀,多為交代斜長石,分布不均,含量約5%。暗色礦物黑雲母由暗色條帶組成,與長石和應時亮色條帶交替分布,形成條帶狀結構。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8

蛇紋石大理巖巖石呈淺灰綠色,中粒變質構造,塊狀、條帶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和蛇紋石,含少量綠泥石。方解石,白色,玻璃狀,半自形-異形粒狀,粒徑2 ~ 4 mm,含量50% ~ 60%。蛇紋石,黃綠色-草綠色,蠟狀光澤,硬度比刀低,自形-他形粒狀,粒度1 ~ 3 mm,含量30%左右。局部方向分布呈帶狀。綠泥石,黑色,異形粒狀,分布不均勻,含量< 10%。巖石中還可見零星分布的白雲母,含量約為65438±0%。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09

超基性巖漿鎳礦。礦石呈黑色,海綿隕石結構,浸染狀結構,塊狀結構。礦石礦物為黃鐵礦和鎳黃鐵礦,含量約8%。黃鐵礦,黃白色,銀灰白色,異形細粒結構。鎳黃鐵礦,淺青銅色,異形細粒結構。含礦巖石為含橄欖石的輝石巖,中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輝石和少量橄欖石,含量約80%。輝石,黑色,自生-異形粒狀結構。橄欖石,綠色,異形顆粒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0

超基性巖漿銅鎳礦。礦石礦物為黃鐵礦和鎳黃鐵礦,海綿隕石結構,致密浸染狀構造,磁性強。黃鐵礦,黃白色,銀灰白色,金屬光澤,異形細粒結構。鎳黃鐵礦,青銅黃色,金屬光澤,異形微細粒結構,含量約20%。還有少量黃銅礦,銅黃色,金屬光澤,異形粒狀結構。含礦巖石為輝石巖、橄欖輝石巖、中粒結構、塊狀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輝石和微量橄欖石,含量約80%。輝石,黑色玻璃光澤,自生-異形粒狀結構。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1

超基性巖漿銅鎳礦。礦石呈黑色,海綿隕石結構,致密浸染狀,塊狀構造。礦石礦物為黃鐵礦、鎳黃鐵礦和黃銅礦,含量為20% ~ 25%,磁性強。黃鐵礦,黃白色,金屬光澤,異形細粒結構,含量約65438±05%。鎳黃鐵礦,青銅黃色,金屬光澤,其他形狀的細顆粒,含量約5%。黃銅礦,銅黃色,金屬光澤,異形細粒結構,含量3% ~ 5%。含礦巖石為含橄欖石的輝石巖,中粒結構,塊狀構造。主要造巖礦物為輝石和微量橄欖石。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2

大理石。巖石呈乳白色,粗晶結構,塊狀構造。礦物成分幾乎全為方解石,白色,玻璃狀,自生-半自生粗粒結構,粒度0.5 ~ 3cm,菱形解理發育,含量> 99%,未發現其他礦物。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3

帶狀混合巖。巖石呈暗肉紅色,中細粒結晶結構,塊狀構造,稍具條帶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應時和斜長石,含少量黑雲母。鉀長石,肉紅色,玻璃光澤,異形中粒結構,粒徑2 ~ 4 mm,含量約65%。應時無色透明,油狀,異形,顆粒狀,粒度1 ~ 3mm,含量約20%。局部發育不規則應時細脈,在鉀長石中呈乳滴狀分布。斜長石,白色,玻璃狀,半自形-異形粒狀,粒度1 ~ 3 mm,含量10% ~ 20%。黑雲母,深褐色,細鱗片狀,定向分布,與應時形成暗色條帶,然後與紅色鉀長石交替分布,形成條帶狀結構,含量小於5%。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4

花崗閃長斑巖。巖石呈灰-淺灰色,中細粒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巖約占40%,成分主要為斜長石、應時、角閃石和黑雲母。斜長石,白光灰白色,玻璃態,自形-半自形粒狀,粒度1 ~ 2mm,含量約15%。應時,無色透明,油狀有光澤,異形粒狀,粒度1 mm,含量約20%。角閃石,黑色,細長柱狀。黑雲母,深褐色,片狀,含量約5%。基質為細粒隱晶質,由長石和應時顆粒組成,含量約60%。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5

含黃鐵礦的橄欖石輝長巖該巖石為黑色、細粒和塊狀。主要礦物成分為輝石,少量橄欖石和少量黃鐵礦。輝石,黑色,玻璃狀,自生-他形細粒結構,粒度1 ~ 2mm,含量約80%。橄欖石,淺綠-深綠色,半自形-他形粒狀,粒度約1mm,含量約10%。黃鐵礦和磁黃鐵礦為黃白色,有金屬光澤。黃鐵礦含量低時為異形粒狀結構,含量高時為弱磁性海綿隕石結構。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6

超基性巖漿銅鎳礦。礦石呈黑色,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及少量黃銅礦,含量約10%,磁性較弱。黃鐵礦呈絲狀結構,孔隙中充滿輝石顆粒,形成海綿隕石結構。含礦巖石為輝石巖,中細粒結構,塊狀構造。造巖礦物幾乎全部由輝石組成,黑色,玻璃狀,自型-同型粒狀,含量為85% ~ 90%。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7

超基性巖漿銅鎳礦。礦石呈黑色,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和微量黃鐵礦,總含量約10%,磁性較弱。含礦巖石為橄欖石輝石巖,黑色,細粒,塊狀。主要礦物成分為輝石和少量橄欖石。輝石,黑色,玻璃狀,自生-他形細粒結構,粒度1 ~ 2mm,含量約80%。橄欖石,綠色,玻璃質,自形-他形中粒結構,粒度1 ~ 2mm,含量約10%。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8

黃鐵礦礦石。礦石呈黃-淺黃色,風化面呈棕黃色,具其它細粒結構和塊狀、致密浸染狀構造。礦石礦物主要為黃鐵礦和磁黃鐵礦,含少量黃銅礦和磁鐵礦。黃鐵礦,黃白色-銀灰白色,異形微細粒結構,金屬光澤,含磁黃鐵礦,磁性弱,含量約80%,可見後期充填的黃鐵礦脈,脈寬1 ~ 2mm。黃銅礦,銅黃色,金屬光澤,異形微細粒結構,含量< 5%。少量磁鐵礦呈青灰色。脈石礦物包括橄欖石、輝石和綠泥石,含量為15% ~ 20%。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19

超基性巖型銅鎳礦。礦石呈灰黃色-灰黑色,具異形微細粒結構、海綿隕石結構、細脈、密集浸染狀、塊狀構造。礦石礦物有黃鐵礦、含銅黃鐵礦、磁黃鐵礦和鎳黃鐵礦,總量達80% ~ 90%,磁性強。當呈浸染狀結構時,黃鐵礦含量僅為30%。礦石以塊狀構造為主,局部發育純黃鐵礦團塊和黃鐵礦細脈。脈石礦物含量低,主要為角閃石和輝石,呈黑色長柱狀晶狀,含量小於10%。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20

透輝石透閃石矽卡巖巖石呈青灰色,中粒變質結構,塊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透閃石、透輝石、方解石和少量綠泥石。透閃石與透輝石緊密共生,綠灰色,玻璃狀,自形-他形,長柱狀、粒狀,集合體呈纖維狀、放射狀,硬度低,含量60% ~ 70%。方解石,白色,玻璃狀,異形粒狀,帶狀分布,稀鹽酸劇烈起泡,含量約30%。綠泥石,綠-灰-綠-黑,其它形狀粒狀,含量< 5%。巖石中可見稀疏的細粒和細粒黃鐵礦,含量< 1%。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2)顯微鏡下標本鑒定照片及特征描述

Cu2-b13

混合搖滾。粒狀結構,塊狀結構。主要礦物成分為應時(Qz,約45%)、鉀長石(Kfs,約30%)、斜長石(Pl,約20%)和少量角閃石(Amp,約3%)。具有異形顆粒結構的應時具有大約0.4毫米的顆粒尺寸..鉀長石,負低突起,具有不明顯的晶格孿晶,斜消光。斜長石,半自形板狀,負低突起,明顯孿晶發育,具環帶,粒度約0.5 ~ 1 mm角閃石,長柱狀,角閃石解理,明顯多色。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b20

半透明蛇形片巖。鱗片變質構造,片狀構造。主要礦物成分為蛇紋石(Chr,約70%)和透輝石(Di,約25%)。蛇紋石,纖維狀,鱗狀,無色-淺綠色,弱多色,正低突起,幹涉色為ⅰ級灰至ⅰ級黃白色。透輝石,短柱狀,無多色,高幹涉色,突出高度,粒度約0.5 ~ 1 mm。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g10

主要金屬礦物有磁黃鐵礦、黃銅礦、鎳黃鐵礦、磁鐵礦、鉻鐵礦、鈦鐵礦、赤鐵礦和紫鎳礦。磁黃鐵礦(Po)含量約為65,438+0.5%,呈異形粒狀、脈狀結構,粒度為0.65,438+0 ~ 5 mm,以海綿隕石或填隙結構形式分布於透明礦物中,裂隙發育。黃銅礦(Ccp)含量約8%,呈半自形-異形粒狀或脈狀結構,粒度0.1 ~ 3 mm,與磁黃鐵礦共生,裂隙發育。鎳黃鐵礦(Pn)含量約為5%,呈半自型-同素異形粒狀結構,粒度範圍為0.1 ~ 2mm,大部分與磁黃鐵礦和黃銅礦共生。磁鐵礦(Mag)含量約為3%。早期呈自生-半自生粒狀結構,粒度0.1 ~ 0.5 mm,被磁黃鐵礦和黃銅礦溶解於殘余結構中,後期多呈不規則脈狀或塊狀。鉻鐵礦含量約為0.3%,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少量鈦鐵礦、赤鐵礦和紫鎳礦。

礦物形成順序:鉻鐵礦→磁鐵礦、鈦鐵礦→黃銅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磁鐵礦→赤鐵礦、紫鎳礦。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g11

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黃鐵礦、黃銅礦、磁鐵礦和鎳黃鐵礦,含少量鉻鐵礦、自然金和紫硫鎳礦。磁黃鐵礦(Po)含量約20%,呈異形粒狀結構和脈狀結構,粒度0.1 ~ 5 mm,充填於海綿隕石結構中的透明礦物之間,裂隙發育。黃銅礦(Ccp)含量約65,438+00%,呈異形粒狀、脈狀結構,粒度0.65,438+0 ~ 5 mm,裂隙發育,後期被磁鐵礦充填溶解。鎳黃鐵礦(Pn)含量約為5%,呈半自型-異形粒狀結構。磁鐵礦交代,網狀脈狀結構,裂隙發育,與黃銅礦、磁黃鐵礦、紫鎳礦共生,粒度0.1 ~ 2mm。磁鐵礦(Mag)含量約3%,早期為自生-半自生粒狀結構,粒度0.1 ~ 0.5 mm,後期為硫化物溶解後的殘余結構。部分裂隙可見自然金和黃銅礦,後期有硫化物溶解。少量自然金(Gl)呈不規則粒狀和細脈狀,粒度為20 ~ 50μ m..少量鉻鐵礦(Chr)和紫鎳礦(Vil)

礦物形成的順序:鉻鐵礦→磁鐵礦→自然金、黃銅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紫黃鐵礦→磁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g15

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黃鐵礦、黃銅礦和磁鐵礦,其次為赤鐵礦、鎳黃鐵礦和鈦鐵礦,偶見紫紅色鎳礦。磁黃鐵礦(Po)含量約6%,呈異形粒狀或脈狀結構,粒度0.1 ~ 3 mm,與黃銅礦和鎳黃鐵礦共生,被後來占的磁鐵礦溶解。黃銅礦(Ccp)含量約2%,呈半自形-異形粒狀或脈狀結構,粒度0.1 ~ 2mm。與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共生,後期被磁鐵礦置換溶解。磁鐵礦(Mag)含量約65,438+0%,早期為自生-半自生粒狀結構,粒度0.65,438+0 ~ 65,438+0 mm,後期以脈狀充填於早期硫化物裂隙中。赤鐵礦(Hem)少量,具異形或脈狀結構,粒度0.1 ~ 0.05 mm,局部彎曲變形皺折。含少量鎳黃鐵礦,呈粒狀結構,粒度為0.1 ~ 1 mm。少量鈦鐵礦(Ilm)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度為0.01 ~ 2mm。壹種鈦鐵礦呈半自形粒狀結構,另壹種呈板狀自形晶體溶解於早期磁鐵礦中。少量紫色黃鐵礦、交代鎳黃鐵礦。

礦化順序:磁鐵礦、鈦鐵礦→磁黃鐵礦、鎳黃鐵礦、黃銅礦→磁鐵礦→紫鎳硫化物礦、赤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g18

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磁黃鐵礦和赤鐵礦,其次為黃銅礦和磁鐵礦。黃鐵礦(Py)含量約40%,呈自形-半自形粒狀或粗脈狀結構,粒度0.1 ~ 5 mm,與磁黃鐵礦、黃銅礦共生,表面凹坑多,裂隙發育,部分被赤鐵礦膠結。磁黃鐵礦(Po)含量約為35%,呈半自型-他型粒狀結構,粒度為0.1 ~ 3 mm,裂隙發育。赤鐵礦(Hem)含量約為10%,為脈狀、雜色或異形粒狀集合體,粒度為10 ~ 100微米,表明磁鐵礦和硫化物呈邊緣結構。黃銅礦(Ccp)含量約5%,呈粒狀或塊狀結構,粒度0.1 ~ 5 mm,後期被磁鐵礦或赤鐵礦溶解。磁鐵礦(Mag)含量約3%,早期呈自形-半自形粒狀結構,粒度0.1 ~ 1 mm,後期被硫化物溶解,呈殘余結構。

礦化順序:磁鐵礦→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磁鐵礦→赤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

Cu2-g19

主要金屬礦物為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和黃銅礦,其次為黃銅礦、紫鎳礦和赤鐵礦。磁黃鐵礦(Po)含量約55%,呈塊狀或半自形-異形粒狀結構,粒度0.1 ~ 10 mm,解理或裂隙發育,與黃銅礦和鎳黃鐵礦緊密共生,可見鎳黃鐵礦和黃銅礦穿插於脈中。鎳黃鐵礦(Pn)含量約30%,呈半自型-異形粒狀集合體或脈狀結構,粒度0.1 ~ 10 mm,裂隙發育,被紫色黃鐵礦所替代。黃銅礦(Ccp)含量約為65,438+00%,呈脈狀或異形粒狀集合體,粒度為0.65,438+0 ~ 3 mm,與黃銅礦形成不混溶的連續晶體。黃銅礦(切)含量約2%,多有擦痕,常與磁黃鐵礦、鎳黃鐵礦共生。少量紫色硫化鎳礦(Vil)和赤鐵礦(Hem)充填在不連續細脈中的磁黃鐵礦解理或裂隙中。

礦物形成順序:磁黃鐵礦、鎳黃鐵礦、黃銅礦、黃銅礦→紫色硫化鎳礦、赤鐵礦。

中國典型礦床的系列標本和光學薄片。鎢、鉬和銅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