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官員管理
明朝朱元璋統治時期,由於廢除了宰相制度,皇帝直接領導六部,每個細節皇帝都要親自處理,皇帝很累。明朝成祖年間,文官制度日臻完善,後來內閣制的雛形在朝廷逐漸形成。這種內閣制後來被西方國家模仿,延續至今。但內閣的等級不高,壹般需要國子監的庶吉士來行使,於是就形成了“除非是庶吉士,否則不能入閣”的潛規則。
功夫呵呵
為了徹底解決蒙元貴族殘余勢力造成的邊境麻煩,從永樂八年(1410)開始,明成祖朱迪親自率領明軍進行北伐。在這次北伐中,明軍在非雲山戰爭中擊破蒙古鐵騎五萬,迫使蒙古本部的韃靼人向明朝進貢,永樂皇帝封韃靼可汗為和平王。後來明軍壹路打到極北的捕狐山,在巨石上刻下“瀚海為鏟,天山為鏟”的碑。永樂十年(1414),永樂皇帝舉行第二次北伐,打敗了另壹個蒙古瓦拉。在瓦拉派遣特使道歉後,永樂皇帝遷回朝鮮。永樂十七年(1421),永樂皇帝第三次北伐,大敗無量哈蒙古。蒙古勢力在受到永樂皇帝的連續打擊後,幾十年都無法對明朝構成威脅。永樂七年(1409),明朝在黑龍江下遊東岸的特靈設立了努爾戇徒司,掌管黑龍江、烏蘇裏江、松花江流域和庫頁島。以及對安南的戰爭。
文誌·菲然
永樂十九年(1421),明成祖遷都南京。他下大力氣整頓內政,鞏固邊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在文化事業上,加強儒家文化思想的統治,大力擴建國家圖書館。永樂四年(1406),去故宮看書,問大學士解縉:“文遠館的經史子集都有嗎?”解縉回答說:“經過粗略的歷史,仍然有許多子集。”他還說讀書人家裏錢多壹點就想買書。法院怎麽了?於是叫禮部尚書鄭慈派使者去見天下遺書。他還指示,購買異國情調的書籍應該不惜任何代價。“書的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只有自己想要的,普通的珍奇書籍才能得到。”永樂年間(1403),解縉等人奉命編纂《自訂書約以來的經史百書》。至於天文、地理、陰陽、醫蔔、術數,每壹系列都是壹本書,並不枯燥。”聘請了3000多名學者、學者,編纂了8000多種古今圖書,被稱為“編集文房四寶之書,購集天下遺書,從古至今”。永樂六年(1408),共編22877卷,裝成11095卷,定名為《永樂大典》。藏於文遠館,為保存古代文化經典做出了重要貢獻。遷都後,在宮殿的東部和南部修建了《南京書·文遠亭》。這本書運到北京後,存放在文樓。明代國家圖書館建設發展迅速。《永樂大典》收錄的書籍都沒有刪改,真是中華文化的壹大貢獻。全世界只剩下3%了。朱迪即位之初,對洪武和文健兩朝的政策進行了壹些調整,提出了“寬和適度是治國之道”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度和編書籠絡地主和知識分子,宣傳儒學改變明初愛佛之風,選官用人唯才,為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永樂
永樂大典初名文學大成。明朝永樂元年(1403)七月,明太祖朱迪命、姚、王敬、鄒忌等人編纂大型書籍,永樂二年(1404)十壹月,編纂文獻集。《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編纂的大型書籍。《永樂大典》收錄的書籍並未被刪除或更改。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收錄的重要古籍多達七八千種,從先秦到明初,在當時真的可以說囊括了宇宙的浩瀚,統壹了古今的異同。宋元以前的秘籍多有失傳,可保存流傳。藏書內容包括:經、史、哲、集、釋莊、道教、戲曲、白話、工藝、農學、醫蔔、文學等。收集到的書籍壹個字都不容易看完,按照整本書、整篇文章或整段文字來編,進壹步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書的風格是“用韻統字,用字結事”,檢索起來很方便。《永樂大典》是中國古代編纂的大型書籍,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全書正文22877卷,內容60卷,分11095卷,總字數約3.7億字。該書保存了中國自先秦、宋元以來的失傳秘籍,至明初的古籍資料達8000余種,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鄭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明朝永樂三年),明太祖成祖命令鄭和率領壹支由240多艘海船和27400名船員組成的巨輪下西洋。
團隊遠航,訪問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與東南亞和東非的友好關系。每次都是從蘇州劉家崗出發,直到1433(明宣德8年),壹共航行了8次。最後壹次,八年四月玄德回古裏,病死於船上。民間故事《三寶太監西遊記通俗演義》稱他的旅行冒險為三寶太監西遊記。鄭和到過30多個國家,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裏、暹羅、阿丹、田放、佐法爾、休謨、穆古都舒,遠至非洲東海岸、紅海、麥加,可能還有澳洲。鄭和於1414年(永樂十二年)從非洲帶來長頸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