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人民法院左邊有壹口老井。老井旁邊的房間是郭沫若和第壹任妻子張瓊華在1912結婚的房子。因為是包辦婚姻,郭沫若結婚五天就離家出走了。東面第三個入口是瑞士館,郭沫若上學的地方。這裏有壹尊栩栩如生的郭沫若和他小時候的啟蒙老師沈的塑像。在雕像上,沈先生仔細地解釋,但小果·莫若用手捂住耳朵,不想聽,因為他已經知道老師說的壹切。
[/s2/]還有的婦女拋棄了自己的孩子,投身於抗日戰爭的偉大事業。
“七七事變”爆發後,身在海外的郭沫若告別妻兒,回到祖國參加抗日戰爭。“1937年7月初,郭沫若給妻子和壹個四兒女人寫了壹張白紙,踱進臥室,吻了妻子和孩子的額頭,放聲大哭。”樂山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雷家興告訴記者:“郭沫若毅然放棄自己熱愛的學術事業,秘密離開日本,為了大家拋棄小家,冒著生命危險回國作戰。”
回國的郭沫若含淚朗誦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她自告奮勇,別的女人把年輕的都扔了,斷了鏈子。”出國十幾年,流過淚,流過血。我在船上呆了三個晚上,看到了壹面旗子。夏埋辛骨,含淚寫下這首詩。四萬人壹起遊行,穿著整齊,壹心壹意。"
100多次抗日演講,高呼抗日戰爭。
郭沫若不是壹個運籌帷幄的將軍,也不是壹個熱血的軍士。他馳騁在抗戰文化領域,在組織抗戰宣傳工作、推動文化統壹戰線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1938年,郭沫若被任命為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主任,負責抗日戰爭中的宣傳工作。郭沫若在此期間發表了65,438+000多篇精彩的演說,鼓勵中國人民“不要悲觀,不要猶豫,不要害怕,不要灰心,爭取最後的勝利。”
只花了十天就完成了屈原的劇本。
中國抗日戰爭是壹場民族戰爭。“這無疑是最重要的反侵略方式,在槍林彈雨中集結兵力,堅守陣地;語言和藝術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氣,也是不可或缺的戰鬥力量。用當時流行的話來說,前者是兵權,後者是筆權。”樂山市沙灣區組織部長陳紅軍說:“許多學者、作家、音樂家、劇作家和藝術家積極參加了這次筆會。郭沫若是這次筆會的重要組織者,是堅持時間最長、最積極、成果最豐碩的著名戰士之壹。”
抗日戰爭時期,郭沫若創作了許多鼓舞人心的戲劇,包括《屈原》、《胡夫》、《唐棣花》、《南關草》、《孔雀膽》和《高劍麗》,其中尤以《屈原》最受歡迎。從1942 65438+10月2日到11日,郭沫若只用了10天就完成了五幕歷史劇《屈原》。演出結束後,人們沈浸在屈原的情感氛圍中,許多人反復朗誦詩歌,從中汲取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
這位郭強網絡論壇的網友感慨地說,“也許筆不如槍直接,但當郭沫若站在大街上激情抗日演講的時候,我相信無數中華兒女的心中都充滿了熱血,這種力量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