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荀子,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寫過壹篇散文《勸學》,原文如下:
古代的學者是自己,今天的學者是人。君子之學,也是為了美;小人學,以為鳥為犢。
古代人讀書是為了自己的道德修養,現代人讀書只是為了炫耀別人。君子學著提升自己,小人學著炫耀和嘩眾取寵,把知識當成家禽小牛之類的禮物來博取好評。
分析了“君子”和“小人”兩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態度,指出應該對學生進行選擇教育。教育的方法不是為人師表或強加於人,而是舉止得體。作者特別強調“君子學修身養性,小人學取悅於人”,旨在闡述“勸”的最終目的是“止於禮”。
擴展數據:
《勸學》是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荀子寫的壹篇散文,是荀子的第壹部著作。本文系統論述了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態度、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與學習有關的問題。
荀子是戰國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自然的存在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誌的,但是人可以用主觀的努力去認識它,適應它,利用它。為了揭示後天學習的意義,他創作了《激勵學習》壹文。
荀子是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政治家,他被稱為“荀卿”。荀子發展了儒家思想。在人性問題上,他主張性惡論,主張人性本惡,否定天賦道德觀,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他的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與孟子的性善論相提並論,荀子在整理儒家經典方面也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