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希望這個小女孩長大後能識字,於是給她取名為“文”。再加上她那壹代人的排版“顏”“毛彥文”,這些飽含父母期望的名字,被賦予了這個小女孩。
出生在壹個鄉紳的家庭並不富裕,但這足以讓毛的父母為他們的寶貝女兒提供壹個良好的生活。也許大多數人會把鄉紳和地主相提並論。其實他們有壹個共同點,就是都有很多土地。在其他方面,地主遠遠落後於鄉紳的社會地位。
在封建社會,有壹種說法是皇權不下郡,郡以下的國家除了縣令以外,都由鄉紳把持。鄉紳們名聲在外,縣令在執政時往往需要鄉紳們的支持。所以鄉紳們既有書香門第的門楣,又有地主士紳的錢財,是壹個生活得相當不錯的群體。
毛彥文的童年非常幸運。她不僅過著每天伸手入不敷出的大小姐生活,還因為父親的教化,從未被封建陋習毒害。
毛彥文的父親是壹位學者,他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繼承書香門第的血脈,所以在她7歲的時候,她被送到壹所家庭私立學校接受啟蒙教育。
盡管毛彥文的父母從不相信女人沒有才華是壹種美德,但他們不得不屈服於女性早婚的習俗。在當地,如果壹個女人超過10歲,還沒有和任何人結婚,她會被嘲笑。
婚姻貫穿人的壹生。有的孩子還沒出生,就被長輩幾句話定為終身大事,只有等到結婚了。
怕女兒成為別人茶余飯後的談資,毛彥文的父母還在她9歲時為她訂了婚,只等她成年後結婚。
因為毛彥文壹直在上學,她應該在15歲結婚,她壹直推遲到19歲,這時男方不能再等了,於是和毛彥文的父母商量,定下了婚期。
其實毛彥文只是不想以讀書為借口履行包辦婚姻協議,原因有二:壹是毛彥文已經暗地答應了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妹朱君毅,兩人壹拍即合,已經定下終身,自然不想嫁給壹個連面都沒見過的男人;其次,毛彥文接受了那麽多年的教育,是文明的,校長也勸她不要陷入包辦婚姻的枷鎖,所以自然不願意結婚。
眼看婚期越來越近,毛彥文變得越來越不安,並把自己的煩惱告訴了表妹朱君毅和母親。
母親總希望孩子幸福,愛人總希望和愛人在壹起。於是,當轎子即將登上毛家大門時,毛彥文在母親的幫助下從後門逃走,投到在後門等候的表姐的懷抱中。
過了這麽壹段時間,婚姻自然就告吹了。雖然毛父很惱火女兒讓毛家蒙羞,但女兒心疼,最後還是為了給了女兒自由。
看著女兒跪在自己面前,淚流滿面,乞求她同意自己與表妹結婚,心疼女兒的毛父心軟了。
毛的父母覺得從小是在他的眼皮底下長大的,人品可靠,所以放心。而且朱君毅學了很多,還是清華的高材生。現在是月谷的女婿,開心的親來親去。
堂兄妹就像壹家人。按理說,毛彥文和朱君毅應該在征得雙方父母同意後結婚。畢竟他們互相仰慕了這麽多年,也該在壹起了。
但是,朱君毅決定先去美國留學,因為那時,他被北京清華學校錄取去美國留學。這個機會太珍貴了,他不能放棄。
於是朱君毅向毛彥文許下了壹個六年的承諾,說等他從學校回來就給她辦壹場風風光光的婚禮。雖然沒有放棄,但深愛表哥的毛彥文不忍心耽誤他的前途,也不想阻止他的理想。他心裏充滿了孤獨,臉上帶著微笑答應了。
對愛人的思念,隨著遊輪啟程赴美而愈發深刻。毛彥文對著那艘看不見的遊輪緩緩地揮了揮手。從此,她在這裏,表妹在大洋彼岸。
熱戀中的戀人,總是互相牽掛。毛彥文的信像雪花壹樣流進綠色的郵箱,上面的地址都是美國。
鴻雁遞書寄托對毛彥文的愛,卻發現朱君毅的信越來越少。每次有家信,她都歡天喜地的趕過來,卻又常常失望。那不是我表妹給她的。
每三或四封信寄出,也許朱君毅會寄壹封給毛彥文。在這個不眠之夜,毛彥文憂心忡忡。而且表姐給她的信越來越短,甚至帶著壹點敷衍。即使她為他收拾殘局,內心深處總有壹個聲音告訴她朱君毅的冷漠。
毛彥文不是壹個因春傷秋悲的人。她冷靜下來後,開始改造自己,想成為我表姐喜歡的新女性。
在毛彥文眼裏,朱君毅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過去,他經常給她講世界上最新的大事,給她帶來最新的思想,鼓勵她走出封建主義,成為壹個受人愛戴的新女性。
那時,毛彥文只是壹個從未出過江山縣的小女孩。她消息不靈通,缺乏遠見。朱君毅跟她談起侃侃,他是壹個非常有權勢的人物,所以她總是用欽佩的目光看著她的表妹。
也許他們不知道。毛彥文喜歡朱君毅,這個為她獻身並帶給她壹個新世界的領袖,而朱君毅喜歡毛彥文,這個人崇拜他並服從她。
隨著毛彥文的成長和眼界的開闊,她開始對新女性有了新的認識,並開始反駁朱君毅灌輸給她的不合理的觀念。
女人讀的書越多,思想就會越獨立。當毛彥文的思想可以與朱君毅的思想並行時,朱君毅開始害怕這個女人。
毛彥文要求壹夫壹妻制,因為這符合新時代和新女性的要求。然而,在男人的世界裏,這損害了他們同時享受多個女人的特權,包括朱君毅,他曾經鼓勵毛彥文成為壹個新的女人。
事實上,在和毛彥文談戀愛的時候,朱君毅也和別的女人有過瓜葛,但毛彥文當時並不理解,認為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她是在這樣壹個男權世界裏長大的。
當她認識了真正的新女性後,她的愛情觀發生了變化,但這種觀念不被朱君毅接受,所以他經常指責毛彥文有這麽多奇怪的想法。
不老不新的朱君毅,註定無法到達與全新的毛彥文同樣的世界。於是在毛彥文等了他六年之後,他毫不猶豫地拋棄了她,理由是他接受了現代觀念,明白了近親結婚的弊端。歸根結底,只是他向前看了,愛上了別的女人。
毛彥文把他最好的年華都花在了等待朱君毅上,但這種等待最終壹無所獲。要說他不難過是不可能的。
也許是因為我知道得早,也許是因為毛彥文近年來變得足夠強大。她的世界裏有更重要的東西,不僅僅是愛情。毛彥文並沒有因此變得歇斯底裏。就像笑著送朱君毅出國壹樣,這次她笑著和他分手了,但眼裏的淚水卻流到心裏。
此時,毛彥文已近中年,早已是剩女。家裏的父母為了她的婚姻已經變白,但是經歷了壹段痛苦的戀情之後,她已經無心追求下壹段愛情了。
然而流水已失戀,自有清風去追失戀。朱君毅不再喜歡毛彥文,但有人把她視為掌上明珠。這個人叫吳宓,是朱君毅在美國讀書時的同學。
當時,毛彥文給朱君毅寫了壹封信來表達他的愛意。為了展示自己的魅力,朱君毅給了吳宓壹封非常私密的情書。
讀完毛彥文寫的情書,吳宓立刻被這個女人的文采所感動。因為他身邊從來沒有過這麽出色的女人,所以我心中對毛彥文有壹種向往。
只是在那個時候,毛彥文是好朋友朱君毅的未婚妻,而朋友的妻子是不能被欺負的。像吳宓壹樣肆意的她,只能隱藏自己躁動的心。
當時,吳宓和朱君毅的同班同學陳烈勛把姐姐陳欣怡介紹給了吳宓。碰巧陳欣怡是毛彥文的同學。出於對毛彥文這樣的女子的向往,朱君毅在信中委托毛彥文為他了解陳欣怡的性情。
壹打聽,吳宓崇拜的毛彥文原來是吳宓和陳欣怡的媒人。仔細想想。也許是因為陳欣怡得到了毛彥文的肯定,吳宓才同意和她成家。
但得不到的人,永遠在騷動。當毛彥文再次單身時,吳宓那顆曾經藏在心裏的悸動又蠢蠢欲動了,不顧家裏的妻女。他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向毛彥文表白。
毛彥文自己也遭受著男友移情的痛苦。她的同學怎麽會遭受和她壹樣的痛苦?好人總是不願意傷害別人,自己受過的傷自然不會嫁接到無辜的人身上。
但是毛彥文低估了吳宓的毅力。盡管她斷然拒絕,並遠離他千裏之外,吳宓離婚陳欣,跟隨毛彥文到南方。
對於毛彥文的堅持,吳宓真是瘋狂。在他的吳宓詩中,“吳宓先生的煩惱”組的第壹首詩是“吳宓苦戀毛彥文,三大洲人驚。離婚不怕聖賢,金錢功名都不夠。”
這份愛不能等全世界都知道,這份情也不能等全世界都見證,但吳宓的高調是毛彥文避免的。
而且吳宓每次給毛彥文寄信都會說“某年我看了她從朱君毅寄來的信,漸漸產生了愛情和幻想。”這真的是直奔毛彥文的頂點,那她怎麽可能對吳宓有好感呢?
想來後來的國學大師吳宓,讀了半輩子詩書真的是浪費。我對追女人很執著,但是我根本沒有做對方向。難怪在毛彥文很老的時候,有人問他對吳宓的感覺,所有人都沒好氣地評價他是“書呆子”。
然而,毛彥文壹直拒絕吳宓,並不是因為他是壹個“書呆子”。畢竟壹個對她這麽上心的男人,哪怕是個書呆子,也會幸福壹輩子。
毛彥文總是拒絕吳宓,因為她看得很清楚。她曾用血指出:“他愛的是壹個想象中的我,而不是真實的我。”
毛彥文的眼睛真的很邪惡。後來她的態度緩和了,吳宓這種知難而退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他享受的只是追求高不可攀的人的快感。
女人看得越清楚,對感情就越失望。在兩次感情受傷後,毛彥文投身於慈善事業。
她已經過了三十多歲,沒有年輕時對待感情的熱情和堅持,所以再也不會輕易談婚論嫁。
毛彥文的同學熊智見她如此熱心慈善,想到父親也是慈善家,便邀她壹同北上,到北平開開眼。
熊誌的父親是熊希齡,人脈很廣。他曾經是國務院總理,站在政權的最高層。因此,毛彥文感到非常幸運,能從這樣壹個人物身上學到如何做慈善。
當時,熊希齡在北平創辦香山幼兒園,共收留孤兒1600余人,成為北平最大的慈善機構。
熊希齡的願望是用現代教育培養這些孩子,於是招募了胡適、李大釗、蔣夢麟等高端人才,共商良策。
毛彥文在參觀香山幼兒園後感到震驚。之前,她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麽。遇見熊希齡後,她心中的燈被點亮了。
看著面前這位儒雅的長者,毛彥文的心中充滿了無限的崇敬,而她對熊希齡的尊敬,在別人眼裏又生出了其他的含義。
熊希齡和妻子毛坤深愛著,在妻子去世後的四年裏壹直不幸福。他的女兒熊誌和他的侄女朱看上去很焦慮。
當他們看到熊希齡和毛彥文說話時笑容燦爛,他們受到了鼓舞。既然兩人都是單身,相處愉快,為什麽不配對呢?
而熊希齡的慈善需要幫助。如果熱衷於慈善事業的毛彥文嫁給熊希齡,豈不是成了他最好的幫手?
他們考慮得很好,但轉念壹想,熊希齡已經65歲了,毛彥文才37歲。他們之間有28歲的年齡差距。風華正茂的毛彥文會同意嫁給壹個可以做她父親的老人嗎?
但很快他們之間的顧慮就被熊希齡自己打破了。他拋開長期以來的冷漠,開始給毛彥文寫信,照顧好自己,毛彥文會像朋友壹樣給他回信。
他們之間的交流使熊誌更容易撮合他們。在確定了父親的心意後,她急忙南下,替父親當面向毛彥文求婚。
經過認真考慮,終於給了熊家人壹個肯定的答復。後來,毛彥文在回憶當時的考慮時說:“當時變態心理學告訴我,壹個年齡差不多是我兩倍的長輩,永遠不會改變主意,不會考慮他的年齡。而且熊的善良體貼,已將性命托付於他,中間並無分離之虞。”
所以仔細想想,毛彥文對感情總是缺乏安全感,而熊希齡恰恰給了她這樣的安全感。
1935年2月,相差28歲的毛彥文和熊希齡在上海結婚了。白發美人,這場婚禮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申寶以“新娘38,新郎66!”寫道:
“前總理熊希齡,66歲,悼念四年。昨天下午3點,她通過穆唐與毛彥文女士結婚。毛女士是壹位漂亮的學生,也是壹所大學的教授。她今年38歲,有壹張漂亮的臉和壹頭白發。風流韻事傳,上海百姓鹹賀,車堵。”
對於熊希齡,毛彥文只有兩個要求,壹是剃掉胡子,二是拍照時扔掉拐杖。她向已經是丈夫的熊希齡解釋道:
“拄著拐杖,壹來顯得蒼老,二來象征無奈。現在有了我,妳就有了依靠。妳的余生,我只允許妳依靠我,不允許妳依靠其他任何東西。”
毛彥文的演講藝術真的很值得學習。本來她覺得兩人年齡差距太大。如果熊希齡再拄著拐杖,她會更像壹個父親,而不是壹個新郎。但聽了毛彥文的話後,熊希齡高興而心甘情願地扔掉了拐杖。
婚後,熊希齡像個剛談戀愛的小夥子壹樣,對小妻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用他女兒熊誌的話說,他把毛彥文當成了女兒的寵物和妻子的愛,這讓毛彥文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和幸福。
雖然毛彥文壹開始並沒有帶著愛走進婚姻,但他們婚後經營了壹段童話般的愛情。兩人每天形影不離,把幼兒園裏的孩子當自己的孩子壹樣疼愛。
毛彥文在密歇根大學學習教育管理和社會學,並獲得了教育學碩士學位,因此開辦壹所兒童友好型學校是有益的。
兩人攜手度過了幸福的兩年,但好景不長。七七事變後,因為熊希齡為災民和民族興亡奔走,勞累之下突發腦溢血去世。
失去了心愛的丈夫,年僅40歲的毛彥文也失去了再婚的勇氣。她有過世界上最完美的婚姻,她害怕自己會再次失望。
雖然對丈夫的記憶只有兩年,但足以讓她度過余生幾十年。在剩下的61年裏,毛彥文接手丈夫的慈善事業,遵循丈夫的遺誌,用博愛覆蓋更多可憐的棄兒。
毛彥文出任香山幼兒園園長後,再次南下,在西南等邊疆地區興辦了規模較大的幼兒園,收留了10000多名流浪兒童,她成為這些兒童共同的母親。
98歲時,毛彥文著手辦理丈夫熊希齡遺體回鄉事宜,讓漂泊半個世紀的熊希齡終於回到了他深愛的香山。
處理完所有的後顧之憂,毛彥文終於可以安享晚年了,1999 10.3去世,享年101。
毛彥文只享受了兩年的婚姻生活,但他有超過65,438+00,000個孩子,享受著他們的愛和尊重。這樣的人生是傳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