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真名
壹直以來都很難考證,甚至這個人是否真的存在都有爭議。晉代以前,傳說此人以其隱居之地的地名命名為鬼谷子。從晉代壹直到宋代,慢慢有文獻記載鬼谷子的名字,說鬼谷子姓王,賜名如荀或徐,等等。但這些記載鬼谷子名字的古籍,大多是《神仙傳》、《太平廣記》等奇書,並不可信。
鬼谷子的弟子
世人最熟悉的是龐涓、孫臏、張儀、蘇秦。但只有蘇秦,張儀,在《史記》中明確提到他師從鬼谷子,“東學齊,學誌鬼谷子先生”(見《蘇秦列傳》),“初嘗與蘇秦共掌壹切的鬼谷子先生”(見《張儀列傳》)。但就《史記》中的這兩句話而言,史家的考證往往是模棱兩可的。由於先秦古籍和《韓曙文藝誌》中缺乏關於鬼谷子及其學術的記載。
先秦古籍經過天災人禍,已經失傳。缺乏足夠的文獻記載,並不意味著史記中的記載壹定是錯誤的。畢竟司馬遷的時代更接近先秦,可供參考的先秦古籍比我們現代的信息量更大,也更可靠。
鬼谷先生隱居的傳聞
關於鬼谷先生的隱居,歷來眾說紛紜,鬼谷。對與錯就更神秘了。而唐司馬貞為《史記》所作的《索隱》認為:“鬼谷,地名也。扶風池陽,潁川陽城有鬼谷市場。蓋伊住在他住的地方。因為數量。”這裏司馬貞並不確定鬼谷在哪裏,只是列舉了兩個地方。而且有壹個“蓋”字,就是鬼谷先生隱居的地方大概就在這兩個地方。
除了這種說法,還有人認為鬼谷在湖北當陽。如《玉帝紀勝》說當陽鬼谷洞是“鬼谷子的藏身之處”。也有人認為在今天的河南省淇縣就不壹樣了。總之“鬼谷”的名字很多!
壹個
從當時的地理位置來看。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古代交通極其不便,更何況是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
《蘇秦列傳》說:“蘇秦是東周洛陽人”。
《張儀列傳》:“張儀,也”。
《史記》雲:“晉大夫張老,河東有邑。張是的必爭之地。”
可以肯定地說,張儀是河東(今山西)人。當時洛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蘇、張只能來到洛陽附近、遠離城市喧囂的幽僻之地雲夢鬼谷拜師。
其次,
據文字史料記載,鬼谷子隱居於汝陽雲夢鬼谷。
《東周列傳》說“鬼谷子,晉平公人,隨雲蒙山詩人翟墨采藥修寺。”
前前後後辭去父親在七國讀書的孫臏說:“聽說河南汝州雲蒙山水簾洞有個鬼谷先生,兵法戰術無所不知,想請他當老師。”晉國樸詩說:“壹千米清溪有壹道士。我可以問壹下這是誰嗎?雲是鬼谷子。”
明鄭德《汝州周誌》說“雲蒙山在弋陽縣南,相傳鬼谷子寺”。“鬼谷子,春秋晉平公人,嘗雲蒙山采藥,顏如紹同居清溪鬼谷子。蘇秦、張儀三年後要求辭職。”
清順治《益陽縣誌》載:“雲蒙山,東南五十裏,鬼谷子藏於此,蘇、張贈書於此。”現在的汝陽是原來的弋陽郡,民國二年前壹直歸汝州管轄。雲蒙山位於汝陽縣城以南100公裏處.山腳下有個村子叫鬼谷村。清溪(馬蘭)河沿山勢北流,與汝河匯合流入江淮。素有“張穎垂壁,清溪動山雲”之稱,名句流傳至今。
第三
根據現有的歷史遺跡,汝陽雲蒙山鬼谷子今有壹些烙有鬼谷子先生及其弟子印記的遺跡,如水簾洞(即鬼谷子洞)、雲夢洞(又稱孫臏洞)、孫臏墓、鬼谷子墓、石陣、淚井、劍試石、宴月崖等。如今,水簾洞是鬼谷先生居住和講學的地方。
《廣於吉》載:“鬼谷子嘗此處,通俗說是蘇秦、張儀贈書,故名王禪洞”。
《河南通誌》又稱“鬼谷子,楚人,今宜陽縣東南有洞天。”再比如淚之井,就是雲蒙山下的鬼谷村有壹口井,是鬼谷為了測試蘇秦和張儀的能力而挖的。
東漢王充《論衡》等史書均有記載:“蘇秦與張儀縱橫研究鬼谷先生,把地面挖成坑,老師說'妳若說我哭,可以分國君之地',蘇秦說鬼谷先生哭,張儀不肯。”
再比如石陣,這裏據說是孫臏的戰陣。經考證,石陣確實是人工移動的,並非天然巖石。
此外,近年來在雲蒙山鬼谷洞、孫臏洞和鬼谷村出土的文物已初步鑒定,其中較早的有商周石清、東周青銅器和銅像、漢宋遺物等。這些都從側面證明了汝陽雲夢鬼谷早在商周時期就存在,提供了有力的旁證。
第四。
從當地的民間傳說中,也可以說明這裏確實有壹個鬼谷。汝陽雲夢鬼谷村至今還流傳著鬼谷先生和他的弟子們的感人故事。
我們可以瞥見附近的壹些地名:
例如,在今天汝陽白樹鎮東的曼流村,據說鬼谷子測試了孫臏和龐涓兩個弟子的智力,命令他們在壹天內砍下100多擔木柴。當他們到達柏樹溝時,聰明的孫臏明白了師父的意圖,砍倒了壹棵柏樹,拿回了兩捆柴火,很快就完成了任務。而龐涓的努力也不是壹天就夠的。無奈之下,我把柴火放到河裏,擡走了。途中因水流湍急,龐涓忙叫道:“溢!溢出!”今天,漫流河和漫流村就是以它命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