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唐詩是什麽?

唐詩是什麽?

多年前,華東師範大學的施蟄存先生在招研究生時問了壹個問題:“唐詩是什麽?”這是壹個有意義的問題。唐詩是壹個美麗的詞。中文裏有很多漂亮的詞。比如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唐詩也是漢語中最美的詞語之壹。提起唐詩,我們有壹種齒頰留香的感覺。唐詩只是浪漫嗎?只是文學遺產?僅僅是語言藝術嗎?當然有,但是我們總覺得不夠。我們只從浪漫的角度來看唐詩,可能說明我們的生活可能太功利了。我們只從語言藝術和文學底蘊的角度看唐詩,可能看唐詩太專業了。湯燦的詩歌還指向更遠更大的東西嗎?

我知道唐朝有壹種兼容並包的文化精神:絲綢之路,以長安為中心,西至羅馬,東至東京,各種宗教和平共處;有壹種世界主義的文化精神:國力極強,疆域遼闊,經濟發達,文化大膽地引進來又送走,充滿了生機和瑰麗的色彩;有壹種傳承與創新的文化精神:秦漢帝國的文化格局,南北朝的官、府兵、刑法融為壹爐。在教科書上,似乎只有這些才是唐詩的文化精神。不是說這些不重要,但說到唐詩的文化精神,只能是“想漢唐多少”,這在我看來是壹種偏見。今天,我們不談這些大地方。畢竟,詩歌是關於靈魂的。再說唐詩的精神世界。不是說這些不重要,而是說靈性才是唐詩幽深處的文化精神。

我常常談到詩歌,我常常想起馬壹浮先生,壹位現代的老先生,壹位聖人般的詩人,他住在杭州的西湖邊,緊挨著華鋼看魚。

什麽是詩歌?馬先生有四句話說得好:詩其實就是人的壹生“似迷於睡眠,似夢醒,似仆,似病。”後來,葉嘉瑩教授說,這是對詩歌最美妙的定義。詩歌是人們心靈的覺醒,是最貼近我們內心的東西,是從平庸、浮華、艱辛中醒來,看到真實的自己。為什麽說只從風流韻事、語言藝術、文學傳承、漢唐氣象去讀唐詩是不夠的,那就是隔了壹層還沒有睡醒來認識自己的真身。

這似乎有點神秘。有沒有真人,本身就是壹個值得進壹步論證的問題。但我在這裏比較壹下:生活中有很多幻影和化身,詩歌是其中更強大的自我,是我熱愛和珍惜的,也是直覺的美。這讓我想起古代兩位禪師有壹天討論的問題。第壹位禪師說了很多宇宙是什麽。輪到第二位禪師時,突然看到池中有壹朵蓮花,說:“人見此花,如夢如幻。”讀唐詩的時候,恰恰是“見此花如夢”讓我仿佛懂了,問了,答了。因為讀詩是在接觸新鮮的感性經驗,多讀詩是在接觸新鮮的感性經驗並釋放出來,就像看花壹樣。也是因為我讀詩懂了,突然覺得古人是我們的夢中人,我們是古人的前世今生。

我只舉壹個小例子。十五歲離家打工,只是想家,這不是我能控制的。有壹天我讀了壹首小唐詩:

夕陽蒼山遠,天冷屋窮。

柴門聞犬吠,雪夜歸家。

突然覺得那個在風雪交加的夜晚即將回家的人就是自己的背影,心裏頓時暖暖的,感動的。唐詩為什麽會這樣?我覺得是因為唐詩表達了我們古今的人性,表達的是永遠新鮮的感性體驗。所以,唐詩壹方面是永恒的人性,另壹方面又永遠是感性的、鮮活的。而這種古今人性恰恰是中國文化心中的夢想。我覺得我們中華文化夢最深最美的部分,就是從古到今環環相扣的人文精神。永恒的浪漫,背後是永恒的人間。

具體來說,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談唐詩中所表達的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我把結論寫在下面,然後我會壹壹證明。

精疲力盡的精神和才華,全心全意的精神。

人生應該是窮盡壹生,永不放棄。

《尚書》有句古話:人是萬物之靈。這說明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這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發現。《詩經》裏有壹句詩:“長眠壹夜,非生也”。意思是,早上起來,晚上睡覺的時候,要想想自己是否對得起自己的人生。我想,如果沒有遠古先民對人類生命之美的發現,就不會有這種對生命之美的熱愛,像壹個幹凈的家庭,每天窗明幾凈地過著幸福的生活。簡單說“人是萬物之靈”有幾層意思。1.人類是宇宙的壹種創造。第二,人生而美麗,高貴,不可約。第三,活著的意義就是善待生命的美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這樣才對得起,才對得起這壹生。第四,無論有多難,生活都不會放棄。

為什麽要在這裏說唐詩?我們說唐詩裏有壹個主要的聲音,就是人在這個世界上要善待自己,不辜負這壹生是我的直覺。先從簡單的常識說起,以詩人李白為例。李白,我經常認為李白這個詞是中國文化中的壹個精彩亮點。有點像美國文化中的自由女神像,法國文化中的馬賽曲。如果說別人精力極其充沛,才華橫溢,那就是精疲力盡,而李白精力極其充沛,才華橫溢。根據我們的描述,李白壹生是書生、俠客、神仙、道士、兒子、頑童、流浪漢、酒鬼、詩人。日本學者也說他是官方間諜,付出了太多的才華和氣場。疲憊的表現,現代的說法是自由。自由有兩種。壹種是積極自由,即充分實現自己生活的美好。二是消極自由,即不受外力束縛。李白身上積極的自由,似乎有光和熱可以燃燒,有壹種不可控制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極自由表現在對權貴驕橫的王公不屑壹顧,“天子不上船,自稱酒仙”和“唉,我怎麽能對那些位高權重的人卑躬屈膝,誰也不願意被人看到壹張誠實的臉”。他是中國最自尊自愛的典型知識分子。李白幾乎成了真正文人自愛的美好理想。

杜甫是壹個厚重的字,牢牢紮根於大地。他最後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寫詩說:“戰血猶在,軍聲移至今。”中國唐代詩學的兩大高峰是天靈和地靈。他們忠於生活,積極利用世界。無論他們是否建立了什麽成就,他們的生活都充滿了色彩、光和熱。他們為他們的時代和社會奉獻著,疲憊著,才華橫溢。他們沒有從他們的時代得到任何東西,但是他們的時代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偉大。

唐朝二線的大詩人韓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隱、杜牧,都是做事有擔當、有成效的。韓愈壹生最精彩的事,莫過於諫佛骨。蘇東坡說,他是文琪八代之衰,道己溺於世。在全世界的殺佛潮中,海納百川,化險為夷。柳宗元最突出的壹生是參與王集團的政治革新,後半生不屈不撓,成就深遠。白居易的重頭戲是他領導的中唐新樂府運動,其中“民中唯歌生疾,天子欲知”,使詩歌和文學發揮了社會良知的作用,深刻影響了後世中國文學。李商隱和杜牧都是博學多才的學者,而不僅僅是詩人。是他們被壓抑的天賦沒有被意識到,才完成了他們美麗的詩篇。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詩就是他們無愧於此生的證明。所以我們可以說,唐代壹流的詩人,都想表現自己生活的美好,都想有所作為,都想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華。

關於唐詩學的壹些關鍵詞,如盛唐氣象、詩史精神、歌詩結合、諷刺詩等,都指向了蓬勃有為、對社會負責、對世界關懷的時代精神,從而對得起、不辜負此生。這些關鍵詞可以簡潔有力地代表唐詩的基本精神。我覺得唐人對唐人詩歌的評價也是崇尚竭澤而漁的精神。比如盛唐詩人任華寫的《寄李白》:“古有文章,能逸,清高,清人心,驚靈魂。聽說今天有李白。”所以我們不是空穴來風。白居易說:“天意要妳知,世間需好詩。”這是對時代精神的高度概括,說明好詩是天意之所,是對天意的肯定。這是壹個好詩的時代。詩人最懂這個道理。他們想把世界變成壹首美麗的詩。

大家會問:妳說的是盛唐精神,那晚唐呢?他們不都有點抑郁嗎?如果與盛唐相比,晚唐是不夠的。但別忘了,晚唐詩人讓所有人才的生命精神凸顯出來。直到晚唐時期,好詩才成為人們可以終生去追求的美好,類似於宗教信仰。王建說“只有好詩的名字出來,才會傷了少年兩次教”;白居易說:“天意需知,世道需詩。”。所以,從盛唐初年的疲憊生活到中晚唐的疲憊生活精神,其實還是壹種善待生命、高舉人性之美、不負此生的文化精神的體現。沒有中國文化的燦爛根基,就沒有唐詩的這種表現。所以我覺得唐詩的背後有壹個秘密,有壹種很深的精神氣質,就是鞠躬盡瘁的精神,就是無愧於此生的時代集體意識。如果誰敢說他的壹生對得起這壹生,我們就可以說他從中國文化上得到了唐詩的真正精神。

唐詩是早上,不是下午茶。

現在讓我們來讀壹讀那些流傳千年的名句。我們可以看到詩人總說“秦時明月漢時關”,總說“長征未歸”,總說“男人為什麽不取吳鉤?在關山集五十州,總說“為言盡,更西至安西!“我們發現唐詩的世界很大,充滿力量和英雄氣概。

如果初唐人失戀痛苦,會說:“莫愁以後沒有知己,天下人都不認識妳了?”妳會微笑,感覺更好。如果妳熬過壹段時間後克服了困境,妳會說:“兩岸猿猴泣不成聲,輕舟已過萬重山!”未來會有新的希望。如果詩人曾經被打敗過,遭受過很大的挫折,後來東山再起,他會說:“種桃的道士在哪裏?”劉郎回來之前!“我心中充滿了自豪的感情。詩人不知所措的時候,會有這樣的詩句:“笑看天,出門去。我們是蒿人嗎?“唐人不喜某些小人崛起,曰:“二曹身名滅,江河不絕。”這是唐詩中最有力度的壹句罵人話。它非常強大,並且基於歷史時間具有非常廣闊的視野。

唐詩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振奮生命的活力。讀了很多唐詩,真的有“東風如夜來,吹開萬梨樹瓣”的揚眉吐氣。這也是我們喜歡唐詩的原因之壹。因此,葉嘉瑩教授接著說,詩歌是不朽的心靈。

唐詩裏經常提到大江大河和山川平原。因為唐詩主要是寫中國北方文化達到頂峰的詩歌,所以要寫山水。所以宋詩多為橋河,唐詩多為山川。中國文學寫出了最好的山水作品,我敢說至今也沒有超過唐詩。如“兩岸青山相對,孤帆自太陽邊來”,豪情壯闊,如“青山在壹起做愛,明月從來不是兩個鄉”,如“山遮白日”,“大漠孤煙直”,“黃河之水如何移天入洋,壹去不復返”, 如“孤帆遠航,碧空盡,惟有長江流於天”,如“葉落如瀑沫,而我看長河總滾滾”,都是充滿力量的。 長江,黃河,山川,山川,河流,太陽,月亮,唐詩只是想驚天動地,就是想穿透宇宙的生命。“借此圍秦三區之墻,隔壹霧使五河為壹”,風煙彌漫,氣氛極為濃厚。“這樣的旅行比攀登藍天還難”,“直線上天,其峰頂入天”,這個“上天”,“上天”,都是把人類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從上到下連接起來。盛唐詩人、宰相說,大書法家王紈在衙門寫詩:“...夜晚現在讓位給太陽的海洋,舊的壹年融化在清新之中”。這代表了唐人的審美意識:天地之大美,自然之大觀——黎明、春天、新年,都壹起來到人間,使人間成為美好的存在。“活”和“入”這兩個字,熱情奔放,是活的本性。田行健,生活中朝氣蓬勃,積極向上,歡迎新鮮和廣闊。

有些詩看起來平凡而寧靜,也有壹種貫穿宇宙的活力美。例如,“我會走,直到水檢查我的路徑,然後坐著看上升的雲”,這“缺水的地方”和“雲起時間”是宇宙的無盡的脈沖。“泰山多麽雄偉壯觀啊!?蒼茫蒼茫,橫跨齊、魯兩高地。”,這“未完”三個字,不就是壹望無際的春色流淌不息嗎?有壹個詩人,有壹天晚上突然睡不著。他找不到原因,卻覺得很溫暖。原來過了壹個冬天,氣氛開始回暖,於是他寫了壹首詩說:“今夜春暖,蟲聲新。”妳看,詩人的生命節奏對宇宙的生命節奏很敏感。有壹首老杜的詩,是後世詩人特別喜歡的。是安史之亂後唐朝的黑暗社會。那是壹個沒有月亮的夜晚,詩人憂心忡忡,徹夜未眠。突然,壹輪金光閃閃的月亮從窗外漆黑的山嘴中吐了出來,樓外的水池在月光下波光粼粼,亮堂堂的。詩人的心情也是悲喜交加,充滿了對天意的無聲觸動。杜甫有壹句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壹排白鷺上青天”。這裏的文字很普通,小孩子看得懂,但是讀起來很舒服,很通透,有壹種生命和宇宙都是可以呼吸的感覺。杜甫也有絕句,“黃思娘家繁花滿,千花低。連蝴蝶也不時起舞,嬌媚的鶯兒只是啼哭。”壹種商業繁榮的美,壹種到處都是春天的美。看久了,覺得生活是明亮的,清新的,活潑的,有力量的。

有壹些詩,表面上看起來很感傷,其實骨子裏生命的力量還是很充沛的。比如柳宗元的《寒江獨釣》:“百山無鳥,千徑無足跡”。那麽,宇宙死了嗎?不,“壹葉扁舟,壹竹披風,壹老人釣寒江——雪”,越是雪天冷,錢山越走,釣魚的漁夫越看,生命力很旺盛。另壹個例子是孟浩然的《春曉》:“我在春天的這個早晨輕松地醒來,周圍到處都是鳥兒的歌唱。可是現在想起那壹夜,那壹場風暴,不知折了多少花?”聽起來詩人是那麽的多愁善感,那麽的愛玉,妳卻不懂。試想,詩人半夜被風雨聲驚醒,清晨卻是風和日麗,春光明媚。他心情也很好,躺在床上,聽著窗前嘰嘰喳喳的鳥鳴,陽光灑滿了窗格。他是多麽高興啊!那些風風雨雨,起起落落,總會過去,而人類社會,宇宙自然,就像這樣,在風風雨雨中,花開花落,永遠向前生長,向前發展,沒有什麽可以阻擋生命的成長。壹首小唐詩,總共只有20個字,據說對人生如此有益,對人生如此有益,開辟了這樣壹個無限的世界。妳能說唐詩不是不滅的靈魂嗎?唐詩不就是用中國文化表達年輕人的夢想嗎?唐詩是早上,少年,不是下午茶。下午茶的精神是反思、回味、深思、分析,要不斷思考問題。早上我們不提問,不分析,不反思。早晨,爬山充滿了情感,而看海則充滿了意義。這是壹個新鮮的外觀和充滿精神。我們想讓我們的民族在千年的漫漫征途面前有壹份朝氣,在朝九晚五的風塵仆仆中有壹個圓夢的機會,所以讓我們的下壹代多讀唐詩吧!

唐詩中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僅來自於國力增強、對外開放等時代氣象,也來自於開明先進的政治文化,即科舉、尚賢、納諫。“士為社會心理集團所吸引”,這與科舉考試、漢魏以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地位的大幅度上升、整個社會對詩、人文、美的崇拜以及唐朝國力增強有很大關系,是中華文化復興的標誌。只有在這個時代,才會有精疲力盡精神的突出表現,只有在社會上出現了鞠躬盡瘁的氣象,才會在文學上出現精疲力盡的表現。

看來我們今天特別缺英雄主義,特別是真正的生命的力量。這和我們對人性的看法有關。近代以來,科學主義無視人性,認為人性只是DNA的合成,什麽都可以做成。現在甚至還有百憂解等醫學成果。科學的傲慢,加上消費主義的物質化浪潮,使得人性要麽支離破碎,成為沒有理性框架、主心骨和人格意識的拼貼;要麽是被掏空,成為沒有真實內容和真實需求的虛無主義;要麽是被黑暗化,變成壹團人欲物欲;要麽遊戲化,成為商業流行表演。現代性主張人是經濟動物,是潛意識的盲目運動和升華,是宇宙中的過客。這些問題大到我今天無法討論現代思想的利弊,但我們對現代思想的反思和懷疑也成為我們閱讀唐詩的壹個背景,讓我們懂得珍惜和延續。

人心之間的面對面

按照中國文化的古老觀念,人們的心並不是相互隔絕的。詩三百,壹句話,思考無罪。天真就是誠實,就是人性和人性的關系。心與心之間,被巧言、算計、利益、物欲等割裂,是不誠實的。孔子說“詩是用詩發展人性和人心的基礎。”孔子也說:不讀《周南》,猶立於墻上。當壹個人靠墻站著的時候,他是分離的,也就是關閉了自己的心靈。孔子提倡的仁,是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奉獻精神是人的心靈與人性面貌的聯結。這已成為中國文化的壹塊基石,也是中國文化千百年來的壹種精神祈禱。

我看了唐代的音樂俑和舞蹈俑,我有壹種感覺,他們都很投入,很用心。表情動感簡單,卻有壹種忘我的氣息,仿佛每個人都忘記了自己,沈浸在當下的音樂意境中。這不像西方交響樂那樣理性、復雜、客觀、冷靜。這說明唐人對藝術創作和詩歌生活有壹種宗教般的執著,這是他們對自己生命創作的執著。

白居易的詩說:“心觸人心。”意思是只要人與人之間是聯系在壹起的,就是壹個充滿人心的世界。李白詩中說:“明月直入,無意猜度。”意思是人與人之間是相通的,像明月壹樣清澈單純,沒有任何雜質。這個夢在唐詩中得到了表達。

以友情為例。中國文化非常重視友誼。友誼是朋友之間心與心的表現,它不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

杜甫《送八衛處士》是唐詩中表達朋友感情的名句,很樸實。

朋友相見幾乎和朝夕星辰壹樣難。那麽今晚是壹個罕見的事件,加入,在燭光下?兩個不久前還年輕的男人,現在兩鬢已斑白。發現我們壹半的朋友都死了,讓我們震驚,讓我們悲痛欲絕。我們沒想到要過二十年,我才能再來看妳。我走的時候,妳還是未婚,但現在這些少男少女排成壹排。對他們父親的老朋友很好,他們問我在旅途中去了哪裏。現在還來不及問答,他們就拿來了酒和菜給我看。夜雨中割下的春韭,這可不是喝酒的好地方。我的主人宣布這是壹個節日,他敦促我喝十杯。但是什麽樣的十杯酒能讓我醉成這樣,因為妳的愛壹直在我心中。。明天隔著山河,明天之後——誰能說?。

每次讀這首詩,都覺得這裏的感情像美酒壹樣綿長美好。古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是:“語自肺腑”。用我們今天的話說,真是發自內心。第壹句“朋友見面幾乎壹樣難”五個字,極其簡單,像聊天,又極其厚重。在浩瀚宇宙的背景下,生命之間的聚散並不容易。“今夜”這幾個字,如歌如嘆,隨意而深情。“年輕力壯”這四句,都是老友重逢的共同感受。“驚叫”二字寫得生動,童趣十足,主客之間完全沒有隔閡。《告別》四句話,現場氣氛很真實,我們今天讀的,就像我們老同學的孩子,在叫我們叔叔的時候,突然感覺到生命的流逝,生命的短暫。“怡然”這個詞是多麽真誠和古老啊!在老壹輩和年輕壹代之間,再也沒有禮貌可言。接下來是酒漿、春韭、黃稈稻,比十稈還要粗,穿過前山。自從背了這首詩,就特別喜歡春天江南的韭菜,特別肥,特別好吃。不過我知道唐代的春韭菜都吃過,味道已經不能和當時的杜甫相比了。

再看杜甫另壹首亂世回家的詩:天紅雲西,地平日腳下。柴門鳥語喧嘩,千裏歸客。老婆怪我,我還在哭。世界的混沌在飄移,活下來是偶然的。鄰居滿墻都是嘆息和噓聲。子夜更像蠟燭,相對夢幻。

詩人杜甫終於逃出了千裏之外的豺狼世界,終於到家了。黃昏的晚霞,村頭的日出,柴門的喜鵲,都充滿了人間回歸的動人寓意。當妻子看到她的親戚時,她既驚訝又悲傷。更重要的是,鄰居們都貼滿了墻,壹起嘆息,壹起哭泣,分享這壹刻的人倫之樂。按照現代社會的觀念,這和妳的鄰居有什麽關系?他們在看什麽?但按照中國文化的觀念,人心相通,人性與人性相對。杜甫壹家在亂世中碰巧聚在壹起的歡樂和幸福,不僅是杜甫壹家的事,也是村裏所有人的事,關系到天下所有人的痛。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子夜更似燭,如夢。”把夫妻相聚的精彩寫得比神仙相會還要好。我沒見過比這更好的關於夫妻相聚的詩了。在這裏,既有詩人對女性的深情,也有他對在艱苦生活的掙紮中嘗過辛酸的女性的體貼,寫出了苦難之後的夫妻溫情。

唐詩是天才的必讀。

唐詩中提到女性,有壹種感傷的曖昧,有壹種溫暖的體貼。唐詩絕不是大男子主義,也不是輕浮浪子。總有壹種多愁善感的多義心態,總有壹種對女性的同情、愛護、關懷和思念的心態,這是壹種充滿人性的美好心態。唐詩真是太有人情味了。

以唐詩中的女性為例。唐詩中提到女性,有壹種感傷的曖昧,有壹種溫暖的體貼。唐詩絕不是大男子主義,也不是輕浮浪子。壹些自以為進步文明的現代人,將工商業社會的妓女與唐宋時期的歌妓相提並論,因而鄙視中國古代寫女詩。其實任何時代都有對女性的奴役和壓迫。在這個問題上,不能證明工商社會優於農業社會,也不能證明農業社會優於工商社會。這是壹個方面。另壹方面,更不能因為這種奴役和壓迫現實的存在而抹殺文學的獨立性、歷史性和正面價值,仿佛文學只是壹種“反映”。其實,文學不就是壹種“反抗”,壹種“創造”嗎?從唐代的“春風”之樂到宋代的“淺飲低唱”意識,既是抵禦政治壓力的心理補償,也是不同於名利的自由生命的覺醒。女人和山川是中國詩人在幾千年專制制度下舒展精神自由的兩個樂園!在唐詩中,女性從骨子裏是受尊重的。大家都知道杜牧的“十年壹夢揚州,贏得青樓美名”,其實是最無奈的自嘲:“有才之人,看不到重視時代的意義,讀之卻看到其狂妄的野心。”雖然杜牧是個迷人的才子,但他有壹次半夜和壹個女人告別,很難分開。他寫出了“燭若思別,為他人淚到天明”這樣深情的詩句,不是後人的輕狂之作可比的!

我最喜歡王力可長陵關於閨房的著名詩句:“閨中少婦不知愁。春天,他們化妝去綠色建築。忽見柳色奇,悔尋夫。”寫出了少婦對愛情的渴望,唱出了對女性情感饑渴和壓抑的感受。大家想壹想:如果唐詩不善於站在女性的立場上說話,女性的基本幸福哪裏會比侯爵的封號更重要?金昌緒《驅黃鸝,皆其樂從樹。當她夢見她去了遼西營地和他會合時,他們叫醒了她。”她在夢裏剛遇到遼西的男人,就被壹聲黃鸝的叫聲驚醒。想到女人的想法和情緒,壹時就能感受到。古人稱這樣的詩,真是奇跡。遼西的詩人的心,女人的心,男人的心都是相通的,唐詩就是這樣壹個相互相通的世界。還有壹首七絕,記不清是哪位詩人寫的了。“白玉堂前有壹棵李子樹,現在突然看到幾根樹枝開了。孩子家的門重重地關上了。春光怎能進來?”在壹個春天的早晨,梅花突然在法庭前盛開。白玉堂裏的姑娘看著心裏又驚又喜又感動,問了壹個很傻很少女的問題:我女兒家關門好。這春光妳是從哪裏來的?這個姑娘愛上了春天,詩人寫得多美。這裏精彩的是唐詩對女性心理的體貼入微!所以這首詩聽起來好像不是男詩人寫的,而像是壹個女人在那裏自言自語。李白的名作《玉族》也是如此,“玉階寒露,絲底濕,徘徊久矣。在她緊閉的窗扉後面,她為什麽還在等待,透過水晶玻璃看著秋月的光輝?. "壹個女人晚上睡不著。她站在戶外,久久地看著月亮。直到寒露侵入她的身體,她回到屋裏還是睡不著。她仍然透過水晶窗簾看著月亮。那種表情真的很生動,有許多感覺和意義,都在透過它的水晶玻璃觀看秋月的光輝?的眼睛。唐詩中對女性的同情、關心、體貼和理解也從這個眼神中表現的淋漓盡致。我們今天壹讀到這首詩,就會清晰地感受到這個女人的心情,甚至她的表情都是動態的。真的很奇怪,壹千多年過去了,印象還是那麽新鮮。所以,唐詩是壹個不滅的靈魂,是壹種永恒的不敏感,是壹種永恒的感動,是人與人心靈之間永恒的聯系。

唐詩中關於女性的名句太多了。讓我們回到杜甫,在長安的月光下思念他的妻子:“今夜?狀態月,獨自從她的房間的窗口看著它。對於我們的男孩和女孩,可憐的小寶貝,太小了,不知道首都在哪裏。她雲發香霧,玉臂寒。什麽時候倚著雙劄幌,看著這明亮的光不再流淚?. "妳看他對妻子孤獨的同情,對美麗妻子在月光下的孤獨和悲傷的想象,都是那麽的溫暖和美好。“在大廳前面,有壹個沒有食物和孩子的女人。不是為了窮,是為了怕。”表達詩人對壹個可憐無助的鄰家老婦人的同情、平等、尊重,以及在艱難生活中的人情溫柔之美。想想我們現代人對社會上的老人,弱者,對苦難毫無怨言的人有沒有這種同情心?我們看到李白就是這樣壹個童心未泯,霸氣十足的詩人,但是他在安徽的時候,住在壹個老太太家裏:“我在松下呆了五天,孤獨而不快樂。”農夫的工作更忙,隔壁的女孩在整個晚上,不害怕寒冷的秋夜。房子的主人,老婆婆,給我帶來了菇米,滿滿的像月光壹樣的白米。讓人漸行漸遠,三謝不能吃。“失去了所有錢的詩人突然變得如此猶豫,如此謹慎,他失去了所有平時的英雄主義。在艱苦的農民家庭面前,詩人是完全平等的,他的心像月光壹樣清澈溫暖。

在李商隱神秘的無題詩中,總有美麗多情的女子面容在中間搖曳。李商隱給妻子寫了壹首詩:“問君歸來,秋池起晚雨。何必剪西窗燭,談晚雨?”我們讀這首詩,總有壹種嘆息,低沈的重復,揮之不去的感覺。壹句話,詩人無限柔情的心,流進了親人的心裏,超越了過去,現在,未來。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為什麽要彈兩遍?壹次是“像把大大小小的珍珠倒進壹盤玉裏”,壹次是“雖然曲調和她以前彈過的不壹樣”。為什麽第二次以“宴者,皆聽,掩其面”結束?因為第壹次表演是技術性的,技巧性的;第二次是精神上的,白居易作詞,琵琶演奏,我們都不開心——天荒地老的情感交流。如果沒有這第二次演出,琵琶星就沒什麽價值了。《長恨歌》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國王回望時救不了它,直到他們的馬蹄下可能踐踏那些蛾眉”,壹句話呈現出壹幅對比鮮明的畫面;壹邊是代表戰爭、權力和無情歷史的高大駿馬,壹邊是代表美麗、感性、溫柔和弱者的飛蛾眉。我們會想起詩人“江州司馬春衫濕”,真是大情聖。而唐詩是愛情詩的壹種。毋庸置疑,唐詩是天才戀愛的必讀之作。它往往有著多愁善感、多義性的心靈,有著對女性的同情和愛的心靈,有著關懷和思念的心靈,這是壹種充滿人性的美好心靈。中國文化說地球?

/question/5600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