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2年2月12,0804)是德國哲學家、天文學家,星雲學說的創始人之壹,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唯心主義者,不可知論者,德國古典美學的創始人。1804年,康德去世,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人物誕生了:費爾巴哈(1804 ~ 1872),路德維希·安德烈亞斯。
肖像畫(10)18世紀德國的天空中,思想和藝術的群星閃耀,它們的光芒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多年前,在東普魯士哥尼斯堡壹條種滿菩提樹的小路上,每天下午三點半,總有壹個不到五英尺的矮個男人準時到來。他走路時保持沈默,只用鼻子呼吸。據說他認為在路上張嘴不衛生。有人開玩笑說他“小心眼”,因為他胸凹胸窄,卻有壹片寬廣的精神天空;無論晴雨,他都像精確的時鐘壹樣準時。當市民們向他致以敬意的問候時,他們總是會趁機校正壹下自己的時鐘。只有壹次,鄰居們沒有按時看到他的樣子,都很擔心他。當時他沈浸在盧梭的《愛彌兒》裏,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然而,幾十年來,這是他唯壹壹次沒有準時出現。這個理性而近乎刻板的人就是康德。伊曼紐爾·康德墓碑
伊曼紐爾·康德出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進入柯尼希斯堡大學。從1746開始做了9年的家教。1755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擔任15講師。在此期間,康德作為壹名教師和作家的名聲越來越大。除了教物理和數學,他還教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建築、自然地理等等。65438+60年代期間,這壹時期的主要著作有:《自然神學與道德原則的明確性研究》(1764)、《將負數概念引入哲學的嘗試》(1763)、《上帝存在論證的唯壹可能根源》(1763)。靈見之夢(1766)測試了所有關於靈界的觀點。1770被任命為邏輯與形而上學教授。同年,他出版了《感覺和理性的形式和原則》。從1781,9年時間出版了壹系列涵蓋廣泛領域的偉大原創作品,在短時間內帶來了壹場哲學和思想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純粹理性範圍內的宗教》在1793年出版後,被指責為濫用哲學,歪曲和蔑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所以政府要求康德在他的演講和著作中不要談論宗教問題。但在1797國王去世後,他在最後壹篇重要論文《學院之間的爭論》(1798)中重提了這個問題。從自然科學的最高原理到物理學的過渡,本來可以成為康德哲學的重要補充,但這本書並沒有完成。1804二月12去世。1804年2月12日淩晨11,伊曼紐爾·康德在他的家鄉康納斯堡去世。康德死時形容枯槁,只剩下屈指可數的骨頭,身體像木乃伊壹樣躺在那裏。此外,他的屍體確實像木乃伊壹樣陳列著:康納斯堡的居民排隊向這個城市最偉大的兒子致敬。當時天氣寒冷,土地凍得無法挖掘。康德的屍體在16天後才被埋葬。康德死時,似乎只是自己的壹個影子。在他去世前的幾年裏,他的身體和精神都極其虛弱,作為哲學家的康德只剩下壹個影子。當時,費希特、謝林和黑格爾是德國哲學最重要的人物,他們作為德國唯心主義的領袖而聞名於世。1799年,康德發表了他的最後壹篇文章——《論科學學與費希特科學學的關系》。在這部密封的著作中,康德對費希特科學哲學的評價是,它毫無價值。這是康德作為哲學家的遺言,從此他告別了哲學舞臺——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康德從小身體就不好,幾乎從未離開過哥尼斯堡方圓40公裏的範圍。據說因為身體不好,康德曾在給朋友的信中說:“我的胸廓狹窄,心肺活動余地很小,生來就有疑病癥。我小時候甚至很厭世。”紀念物品(8件)他的生活很有規律。他每天早上5點起床,學習兩個小時,教學兩個小時,寫作到下午1點,然後去餐廳吃飯。下午三點半,他準時走了壹個小時,剩下的時間,他看書,寫字,準備第二天的講座。晚上9-10之間睡覺。康德有結婚的沖動。壹次,當他還在計算他的財產時,他被搶先了。還有壹次,他碰巧遇到壹個正在柯尼希斯堡參觀的年輕女子。當他還在為要不要求婚進行哲學上的爭論時,那個女人離開了柯尼希斯堡,從此以後,她就難找了,只能不了了之。海涅對此評論道:“康德的人生經歷難以描述,因為他既沒有活過,也沒有經歷過什麽。”這是壹個很難評價的問題。也許康德的生活有點平淡,但他在精神領域的生活太豐富了。“有兩件事。我對它們思考得越深、越久,它們在我腦海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越來越日新月異,越來越壯大。這是我頭頂的星空,也是我心中的道德法則。”出自康德《實踐理性批判》的最後壹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在他死後,康德很快就從哲學的影子變成了人類思想天空中的巨星。卡爾·卡爾·雅斯貝爾斯(1883 ~ 1969),德國當代著名哲學家,現代存在主義哲學創始人,與康德、柏拉圖(約公元前427-347年)、奧古斯丁(公元前354-430年)並稱三大“永無止境”。
康德出生於東普魯士的首都康納斯堡(K?Nigsberg),他出生的時候,被稱為“軍事戰爭之王”的普魯士國王弗裏德裏希-威廉壹世已經在那裏統治了11年。康德的父親是馬鞍匠,父母都是信奉新教的Pietismus。虔信派強調宗教精神,重視宗教感情,康德小時候的精神世界深受虔信派的影響。八歲時,康德開始上學。學校提倡人文教育,反對宗教帶來的思想僵化。學校教育改變了康德的宗教態度,他開始對宗教祈禱和教堂歌唱感到厭惡,厭惡了壹輩子。也是因為學校教育,他開始懷疑基於感覺和感受的宗教,他的宗教哲學簡直就是對虔誠者的反動。1740年,康德進入康納斯堡大學。人們無法考證他當時註冊的是什麽專業,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經常上哲學課。1748,24歲畢業於康德大學,因為父親去世兩年,衣食無著,前途黯淡。由於大學裏沒有他的位置,他決定在康納斯堡附近的壹個小鎮當家庭教師。康德曾經說過,沒有壹個導師比他差,其實他很謙虛,因為他教過的學生對他的口碑都很好。在做導師期間,他出版了自己的第壹本書——《關於生命力真實估計的思考》,內容是關於笛卡爾、牛頓、萊布尼茨提出的哲學和科學命題。當了五年家庭教師後,康德回到了康納斯堡,他再也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回到家鄉後,康德再次進入大學。1755年,康德拿到了“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的碩士學位,三個月後獲得大學私人助教資格,開始教授哲學。作為私人助教,康德工作了15年,學生的學費成了他的生活來源。因為康德的課很受歡迎,有很多學生願意聽他的課,所以他也過得很好。在擔任助教期間,康德開始頻繁發表作品。他的課題包羅萬象,從自然科學、美學、神學甚至巫術,但貫穿始終的問題只有壹個,那就是如何進行哲學研究:從理性的角度出發,從普遍真理或從經驗中推導出關於事物的道理,通過觀察得出普遍的結論。康德的著作和講座使他成為受人尊敬的哲學家,他的影響開始離開康納斯堡,許多學生來到這裏成為他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是與。然而,康德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都沒有得到教授職位,在此期間,他拒絕了康納斯堡大學提供的詩歌藝術教授職位。他還拒絕了埃爾蘭根大學和耶拿大學的教授職位。他只想成為康納斯堡大學的哲學教授,因為他不想離開家鄉,他的身體狀況也不允許他移居到另壹個國家。康德在給朋友的壹封信中說:“我的胸部很窄,心肺的活動空間很小。我天生有憂郁癥,甚至小時候很厭世。”1770年,46歲的康德終於得到了康納斯堡大學邏輯與形而上學教授的職位。他的就職報告題為“感性和知性世界的形式和基礎”。成為教授後,康德沈默了十年沒有發表壹篇文章,而是潛心研究他的批判哲學。1781年出版《純粹理性批判》。僅憑這本書,康德就能確立自己在哲學史上的不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