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個從小相處很好的朋友,但自從進入中學後,關系逐漸惡化。比如壹個孩子小剛的家離另外兩個孩子小明和小強的家很近,所以小剛想去哪玩就去哪玩。不過,小明壹開始並沒有那麽在意小剛的行為,但後來他經常產生懷疑,認為小剛壹定是又去了蕭薔,而不是去找自己,他確信他們在說自己的壞話。他心理特別難受。爸爸媽媽經常打電話來吃飯,他還坐在沙發上悶悶不樂地想著。
這個案例是典型的偏執狂特征。因為小剛沒去找自己,小明很不開心,懷疑小剛和蕭薔故意不和自己玩,雖然心裏有壹種不滿的感覺。其實完全沒必要這麽不開心。這是青春期心理發展的結果。往往大多數年輕朋友此時都是這樣,沒必要太在意別人的做法。
著名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懷疑就像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這種心情令人著迷,令人困惑。它能迷惑人,迷惑敵人和朋友,從而毀掉人的事業。”在日常生活中,妳經常會遇到壹些可疑的人。比如妳跟他打招呼,他也反復品味“弦外之音”;如果妳開了壹個無心的玩笑,他會認為妳是把刀子藏在笑容裏,沒有任何善意;他看到兩個人在竊竊私語,就猜到是在說自己的缺點等等。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往往會讓多疑的人浮想聯翩。那種高度警惕和沖動的性格讓人不得不敬而遠之。
單純的妄想癥通常是在誤解他人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才會成為壹個人的行為習慣。比如有些年輕朋友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別人,所以妳總覺得別人會看不起自己,處處算計自己。如果別人在和別人說話時向妳投來不經意的壹瞥,妳認為別人在說自己的壞話;或者有人跟他開善意的玩笑,他就懷疑別人對他有偏見等等。抱著懷疑的心態,妳常常“疑神疑鬼”,常常用主觀臆想代替客觀事實,產生壹種憤恨的報復心態。
妳對青少年有多懷疑?壹般在小時候受到嚴重虐待或遭遇不幸,主要是因為缺乏情感交流,逐漸形成對任何人的不信任。這種類型的青少年往往自負、心胸狹窄、神經質。遇到任何事情,他們總喜歡往最壞的方面想。他們總覺得所有人都在和自己作對,導致言行過激,導致在家裏無法和親人和諧相處,在外面無法和同伴相處,人際關系變得很難。
懷疑和猜忌是不壹樣的。對他人的懷疑和不信任限制了交往的範圍,因此,會失去青少年應該享受的快樂,同時,也損害了與他人的感情。猜疑像壹條無形的鎖鏈,束縛著我們的手腳,促使青少年遠離親朋好友,從而走向人生的極端。
懷疑只是壹般的懷疑,但這種懷疑可能是純粹的緊張所致,也可能是符合客觀事實的。青少年要想讓情緒的表達變得合理,即保持情緒的恒定和適度,最好不要為所欲為。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不要拿別人出氣,也不要盡忠,否則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