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寺位於廣州市金龍西路任偉寺錢潔,舊潘塘鄉境內,占地2200平方米。是壹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寺廟。在當時,它是周恩十八個鄉鎮中最古老和最大的廟字,潘塘。史料記載:任偉寺始建於宋祐四年(1052)。在明日二年(1622)、清乾隆年間(1736 ~ 1795)、同治年間(1862 ~ 1874)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建。清乾隆年間重修,寺內只有中路和西階的前三棟,重修時又增加了第二棟和東階。
任偉寺初建時,名為北帝寺。據說是因為真武大帝管水,所以人們稱他為北帝或水神。因為北方真武田璇神被稱為“神威”,它後來改名為任偉廟。
關於任偉寺的名字還有壹個故事。
位於嶺南水鄉的潘塘,以蓮藕、菱角、慈菇、馬蹄(菱角)、竹筍等潘塘五秀聞名。為了“感恩、邀福於神,以免惹禍”,潘塘村民“拜神”。據說當年潘塘有兩兄弟。哥哥叫任,弟弟叫魏。壹天,兄弟倆去釣魚,發現了壹塊奇怪的石頭。他們把它帶回家,讓它成為偶像。從此“生活壹帆風順,得心應手”,傳遍全村,方圓十裏之內,朝拜者甚多。當他們去村裏集資建廟時,村民們把廟的名字改成了“任偉”。
任偉廟平面略呈梯形,坐北朝南,光三路五步深,東面壹排平房。前三座建築,包括主樓、東西廳、第四廳和第五後樓。沿南北中軸線依次為頭門、正殿、中殿、後殿、後樓,左右為東西順序。立面寬11m,深8m。大門外,兩邊各有壹根花崗巖石柱,頭上雕著壹只石獅,身上雕著祥雲,還有兩條玩珍珠的龍。線條流暢,形象十分傳神,俗稱“龍柱”。
主體建築東西寬40米,南北深54 ~ 60米。是磚木混合結構。屋內有9根橫梁,屋頂為5級風火山墻,上覆青灰色管瓦,鑲藍色琉璃瓦。瓦當裝飾的陶瓷人物、屋脊裝飾的亭臺樓閣、屋脊主脊和兩側山墻頂的戲臺戲曲人物,都是清代廣東佛山石灣文如璧店燒制的。隱約可見“同治丁卯”(同治六年,即1867)字樣。屋頂梁、梁、拱、雀等。都是做成木雕工藝構件,雕刻成麒麟等吉祥圖案,到處都是金色。飛檐雕刻更加精美,吉祥紋和戲曲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頭上的磚雕花紋也是雕刻精美,獨具匠心。蓮花形鬥拱、柱梁叉臂、支架都雕刻成倒扣的鉗子形狀。雀替、駝峰、飛檐板更加通透精致,彩繪鍍金,是潮州金漆木雕的風格。多層次的復雜透雕將浮雕、重雕和圓雕融合在壹幅畫面上。
正殿9框4柱,正殿梁架與四檀木卷亭梁架以掛鉤形式連接。鬥拱、梁架、雀替、駝峰等所有部件與頭梁架風格壹致。駝峰上有吉祥圖案,如舞獅球、龍鳳吉祥、鯉魚躍龍門、喜氣洋洋等。在大殿前的橫梁方下,有神仙的雕刻,慶祝他們的長壽和祝福他們。底部有光滑的如意紋,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層次分明。兩根金柱之間的漆面上雕刻著八仙等明代人物。所有橫梁的底部都雕刻有圖案,雕刻極其精細。人物和動物栩栩如生。木雕都塗上了金色。
三、四號樓及東、西序的房屋略欠考究,但建築風格和樣式與正殿基本壹致。
寺內的建築雕刻融合了畫家、木刻、磚雕、灰雕等藝術。它們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濃縮了嶺南古建築藝術的精華,故有“桂殿蘭宮”之稱。同時,整個寺廟有不同的形狀,包括方形、八角形和盆蓋形。截面有石柱、木柱、方柱、八角柱、圓柱、角柱。任偉寺的木雕、石雕和磚雕各具特色,工藝精湛。陶器和灰雕精美絕倫,具有濃郁的嶺南地方特色和風格,就像陳家祠壹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廟裏也有很多牌位。
據說過去農歷三月初三是廟會的生日,廟會活動豐富多彩,其中上香、上香、唱八字是廟會生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村裏有壹位老人,他將主持村裏的大事。在清朝,祠堂被取締了壹段時間。為了保護這座寺廟,村民們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後座的孔子和關公。當時寺裏有壹副對聯:“仁在四海。“魏鎮之城”——第壹聯“仁”指孔子,第二聯“魏”指關雲長。這裏以前有很多對聯,現在大部分都拆了。其中有壹副對聯:“旭日湛珠江源遇香蒲石門,四海共帝裏;金龍連盤水派紅紅橋、黎安、錢球去任偉洗澡。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外敵入侵,於是恢復了這裏的團練,以抵禦“外患”。“事實上,任偉廟在清末已成為廣州抗擊外國侵略者的重要據點。
歷史上,任偉寺壹直是廣州西部和南海、番禺、順德等地信奉道教的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後,任偉寺的宗教活動仍在繼續。“文革”後,任偉廟得到恢復,廣州的道教信徒多次要求將其恢復為道教活動場所。5438年6月+2002年2月,經廣州市和荔灣區政府批準,任偉寺移交給廣州市道教協會,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任偉寺成為繼三元宮、黃大仙廟和春陽寺之後,第四個由政府註冊並開放的道場。
1993年8月被廣州市政府定為市級文物單位。
從荔灣湖公園東北的任偉寺錢潔壹路走來,穿過大街小巷,擠過低矮屋檐下的眾多攤位,壹座千年古剎——任偉寺就在眼前。廟前有湖,中桌挺立。兩邊都是古宅,仿佛時光倒流,讓人懷疑是不是在廣州。
歷史上,潘塘地區包括周恩十八個鄉鎮。由於當地村民以捕魚和種植“菱角、荷花、蘑菇、菱、菱角”而聞名全省,所以特別流行祭祀宣武皇帝,以求感恩和邀福,平災減災。玄武是蛇和龜的結合體。它是中國古代的北方神。與青龍、白虎、朱雀並稱四方元神。因為水居北方,武帝掌管水,所以人們稱玄武為北帝,水神。後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古潘塘鄉有兩兄弟,壹個叫任,壹個叫魏。有壹天,他們去釣魚時,發現了壹塊奇怪的石頭,並把它作為神像帶回家。沒想到,從那以後,他們壹路順風順水,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他們有錢又幸福,覺得“偶像”更讓人捉摸不透。這件令人高興的怪事在農村傳開了,聞訊歡欣鼓舞的人們紛紛奔走相告,信眾雲集,許多人參觀了任偉巖,於是村民們異口同聲地響應,幹脆集資修建了“任偉廟”。-任偉神廟的傳說
據《南海縣誌續修》記載,任偉寺始建於宋四年(1052),明天啟、清乾隆、同治年間相繼進行大規模修建。清乾隆年間改建前,只修建了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間,乾隆年間增加了後兩間和東序。最值得壹提的是,任偉廟的奠基和修建是由潘塘十八個鄉鎮的村民自發捐助的!這是人民自己建造的祝福和靈魂的殿堂!
任偉寺是典型的明清建築風格,講究富麗堂皇,是中國各種雕刻藝術的結晶。其主體建築略呈梯形,占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寺內木雕十分精美,將頭門做成木雕的工藝構件,雕刻吉祥圖案,遍施金色。最上面是巫山風火山墻。主脊是石灣文如塑造的陶俑的瓦脊,上面有“同治丁卯”字樣。其精美的木雕、粗糙的石雕、清晰的磚雕,曾被譽為“桂殿蘭宮”。——任偉寺的建築藝術
每年農歷二月初八是任偉寺的生日。廟會期間,村裏的活動豐富多彩,像壹個盛大的宗教節日,每個人都會進行沒完沒了、不知疲倦的靈魂沐浴,如上香、上香、唱八音等。
據說,任偉廟是周恩18個鄉鎮中最古老、最宏偉的寺廟,占地500多畝,廟前有壹個大池塘。寺內有許多對聯,其中有“珠江源頭旭日連香蒲石門與地利,金龍連盤水與李紅橋安共浴任偉世代”;還有壹副對聯,如“仁無處不在,魏鎮三城”(第壹副對聯指孔子,第二副對聯指),都是經典,仿佛仁與魏軟硬兼施,互為表裏。期待咀嚼,讓人有奇思妙想;無論是喜慶的日子還是孤獨的日子,普通的日子還是重要的日子,快樂的日子還是悲傷的日子,豐收的日子還是饑荒的日子...任偉廟總是默默地歡迎前來燒香拜神的善良男女。他們祈求好運和好運;他們祈求和平和好天氣...令人神往的境界是,殿外有壹大片飄著清香的荷塘,粉色的花朵在風中優雅地綻放,對人微笑點頭;殿內香爐中,壹圈青煙升起,奇香彌漫室內。迷蒙優雅的煙霧蒙上了壹層柔和的光和霧...這氣氛就像古代名人的墨家!然而,它是農村人的壹種蘆葦。即使不能與眾多苦難眾生共度漫漫歲月,但足以成為支撐民生信仰的精神家園。
煙雨籠罩了任偉廟前的蓮花香池。在靈魂憔悴的炎熱歲月裏,寺廟的形象壹片廢墟。沒有漣漪的水淹沒了祈禱的漣漪,只留下廟宇的灰燼,四處搖曳,悲傷地呼吸。20世紀20年代,孫克是廣州市市長。村民們害怕征用寺廟,所以他們把任偉寺廟大廳變成了壹所學校。到建國初期,已將工農業余學校、西村第壹中心小學、潘塘小學及部分房屋設置為潘塘街派出所。20世紀60年代發生革命,警察局被取消,幹脆在廟裏辦了個塑料廠...壹座寺廟的命運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像廢物利用壹樣無法生存。而那些打破資本主義的“革命少年”,簡直是毫不留情地把廟裏的神砸得粉碎。幸運的是,為了保護任偉寺雕刻精美的梁柱,潘塘的村民們連夜用石膏覆蓋了梁柱,使這些精美的民間藝術作品得以保存。直到8月1983,廣州市人民政府才為任偉寺的不公正待遇“平反”,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寺的余,以其鼎盛時期的香火,正逐漸恢復其原有的歷史面貌和風采。
在廣州西關有壹座任偉廟。據說建於宋祐四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這是壹座供奉道教真武大帝的廟宇,但人們為什麽稱它為任偉廟呢?原來這裏有壹個感人的傳說。
宋初,村裏有兩兄弟,壹個叫任,壹個叫魏。他們的父母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多虧了鄰居分發的食物,他們長大了。兩個成年的兄弟以捕魚為生。雖然他們很窮,但他們相處融洽。他們早出晚歸,把抓到的魚賣了壹部分,送了壹部分給鄰居,贏得了大家的稱贊。
壹天,像往常壹樣,兩兄弟在灰蒙蒙的晨霧中外出釣魚。突然,天空烏雲密布,平靜的海面上湧起壹個大浪。兩兄弟急忙收網,駕船返回。當他們回到村子的時候,村子裏已經是汪洋壹片。從自然界逃出來的人站在水岸邊哭泣,水面上隨處可見豬、雞、狗等動物的屍體。兩天兩夜後,洪水逐漸退去。阿仁和阿偉對村子裏的災難感到非常難過,他們決定去尋找能夠拯救村子的寶藏。壹天,壹塊大石頭出現在他們去釣魚的海岸上。這塊石頭是長方形的,看起來像壹條長長的龍附在上面。兄弟倆覺得這塊石頭不尋常,喜出望外,就把它帶回了村子。當他們把大石頭擡到村頭時,石頭突然變得很重,五六個人都搬不動。於是村民們在村頭給大石上香,跪拜,祈求平安。從那以後,村裏真的再也沒有出過壹次洪水,大家都相安無事,年年豐收。10年後的壹個中午,陽光明媚,天空中突然響起壹聲驚雷,將村頭那塊不尋常的石頭劈成了兩半。偏偏這壹天,大家都沒有看到阿仁釣魚回來,第二天,第三天,大家都四處尋找,也找不到他們的下落。從那以後,兄弟倆再也沒有回過村子。每個人都認為他們移動了王海龍的珠寶,受到了王海龍的懲罰並葬身大海。
為了紀念這兩兄弟,在村頭建了壹座廟,把劈成兩半的石頭當門柱用。這座寺廟以兩兄弟的名字命名為任偉寺。從那時起,任偉寺就成了人們燒香拜佛、表演戲曲和聚會過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