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類聚,身邊自然有很多精英。據吳軍博士介紹,他身邊有很多來自農村或者底層家庭的孩子,通過努力實現了社會階層的提升,成為社會所有人羨慕的對象。他接觸了朋友家的老人,發現他們有三個共同特點。
從這些特點中,我們的父母也可以借鑒,讓自己成長起來,才想要壹個“雞寶寶”!有什麽共同特點?
第壹,首先是大氣,開朗,不斤斤計較,不倚老賣老。
央視曾經拍過壹個紀錄片《鏡子》,裏面有壹個孩子的表白讓人印象深刻:我是壹面鏡子,我的臉可以表現出我對父母有多忠誠,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我和他們有多相似。
家庭是塑造孩子人格的第壹環境。當家裏的老人大氣、開朗,不斤斤計較,不計較老死,就說明他們有了相對豁達的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觀,能夠以平常心看待很多事情,這也可以在無形中傳遞給子女,讓他們有更積極的世界觀。同時,因為孩子受到的限制少,可以自由發展自己。
另壹方面,我們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執著於子女的成功,卻心胸狹隘,甚至倚老賣老。他們總想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孩子,要求孩子什麽都聽。他們可能沒有想過:如果子女聽父母的話,如何突破出身家庭,取得進步,成為父母羨慕的社會精英?
雖然俗話說“不聽老人言,自受其害”,但在這個社會快速變革的時代,教育中更可怕的問題是,父母壹直用上壹代人的思想禁錮著孩子。他們如何迎接20年後的未來?
第二,我雖然學歷不高,但是學習欲望很強,願意嘗試新事物,接受新事物。
吳軍博士還舉了壹個例子:
有壹次,壹個以前長期住在農村,現在去美國看望孩子的老人跟他說:“妳(指吳軍和他的孩子)不像過去那麽年輕了。保重身體,註意飲食,少吃紅肉(指豬牛羊肉)。”
吳軍博士聽了他最後壹句話,覺得很奇怪。這位老人壹直住在農村。他怎麽知道應該少吃紅肉?這是美國普通醫生給出的建議。中國很多老人認為冬天吃羊肉是大補。於是吳軍醫生問他這個常識是怎麽得來的。他說,來到美國後,醫生給他新的飲食建議,這與他過去幾十年的經歷不同,但他覺得合理時就接受了。
對此,吳軍博士總結道,壹個人是否願意接受新知識,取決於他是否有開放的心態,而不是他以前的教育水平。
正是因為父母有開放的心態,強烈的好奇心,不自滿,孩子才會對生活印象深刻,不斷探索和嘗試新事物,這也是壹個人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質之壹。
第三,那些老人雖然物質上並不富裕,但會繼續給予子女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
上面那個老大爺,他兒子在美國打拼的時候,壹直跟孩子說不要擔心。他的孩子不管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國,他們都很支持,從來沒有伸手向他們要過錢。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能有壹個好的起點。
之前有個家長熱議:優秀的孩子來討債,愚蠢的孩子來還債。都說優秀的孩子會飛走,愚蠢的人可以留在父母身邊。很多家長甚至吐槽說,如果我知道他離我那麽遠,我年紀大了,照顧不了我,就不會把他培養的那麽好了!
這些家長不矛盾嗎?壹方面,我從小就是壹個“雞寶寶”,希望孩子有出息,有出息了就嫌棄孩子只關心事業,忽視自己。孩子在這種情況下進退兩難,不知道該怎麽辦!
吳軍博士在《知識》壹書中也強調,其實中國很多父母都是需要成長的。
是的,不是讓孩子成熟,而是父母先成熟。父母天天看無聊的電視節目,打麻將,卻逼著孩子學習。可想而知,孩子不太可能讀好書。父母自滿沒有好奇心,孩子自然得過且過,不愛探索;父母的思維還停留在農耕時代,孩子很難在商界脫穎而出。
不是說孩子沒有成為精英,都是父母的錯,但是在孩子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如果父母能成為助推器,而不是障礙,那就是孩子最大的幸運,這個家庭的未來壹定是光明的。
美國之父傑斐遜常說,我們應該相信年輕人和未來。
孩子本身就被放大了。想要孩子將來成為精英,首先要成為精英思維的父母,做好自己,相信年輕人,相信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