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全國各地發現的各民族家譜中,有大量的家譜,其祖先的出生地就寫在山西洪洞的大槐樹裏。
似乎從例子來看,“山西洪洞的槐樹”是“漢人的發祥地”已經成為事實。但事實未必如此?是我們的祖先通過口口相傳誇大了事實。
“大槐樹”不是中國人的籍貫,而是因為壹個特定的事件,大量的大槐樹人去了全國各地。造成了全國各地都有家庭指著大槐樹的事實。然後就出現了漢人起源於“大槐樹”的浪漫謠言。
《大槐樹》的浪漫起源是血腥的。
元朝建立後,蒙古人未能徹底處理好民族矛盾。當時黃淮流域洪水不斷,造成大量饑民。整個矛盾徹底激化,大約從公元1351年開始,元朝陷入了長達10多年的戰亂。
在這場戰爭中,有反抗元朝中央軍的農民軍,也有壹些農民軍為了瓜分利益而互相爭鬥。朱元璋在擊敗同樣來自農民軍的對手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時,於公元1367年前後順利完成北伐,將元朝皇室趕回草原。
元末爭霸,為了補充兵員,把青壯年都耗光了,尤其是中原地區。《明太祖誌》記載,中原地區是“壹片廢墟,人煙稀少”,“多為無人之地”。
面對“人手不足,長期荒蕪”的現實,朱元璋執政後,當務之急是在全國範圍內重新分配勞動力。人口多的地區遷移到人口少的地區。
因為搬遷目的地都是比較富裕的地區,所以民眾非常願意接受,沒有大規模的抵觸情緒,尤其是那些在當地沒有資產的“無產者”。對他們來說,這是壹個絕好的機會。這就是《大槐樹》浪漫的土壤和背景。
朱元璋的大遷徙
“大亂之後,中原波濤洶湧,民不聊生。所謂田地開放,戶籍增加,乃中原之當務之急。”
在蘇州蘇琪的建議下,朱元璋於洪武六年(1373)開始籌劃移民事宜。至於他遷出的地方,經過綜合統計,明朝把山西作為重要的人口輸出地。原因很簡單。當時山西的人口是403.04萬,而河南和河北的人口加起來只有400萬。在人口密度上,山西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所以朱元璋也說“山西人狹隘。”
輸出人口的目的地確定了,人口入地朱元璋有點自私。第壹批大規模移民從山西來到他的家鄉安徽鳳陽開荒。可見妳是皇帝,朱元璋還有壹顆建設家鄉的心。
但是,我們應該註意到,朱元璋的遷徙不僅僅是“洪通大槐樹”的遷徙。根據目前已知的記載,朱元璋是主令遷出山西,而根據明初山西的行政區劃,所謂太原是指太原府,轄6州20縣;平陽是平陽郡,轄6州29縣。澤即澤州,為省級直隸州,轄4縣;遼為遼國,直隸壹省,轄2縣;秦致指欽州,為省級直隸州,轄2縣;魯為瀘州,屬省級直隸州,轄6縣;“汾”指的是省府直隸府汾州,轄3縣。這樣,明初山西移民涉及2州17州66縣。
同時,朱元璋的遷徙計劃持續時間非常長,從洪武六年(1373)開始,基本結束於永樂十五年(1417)。這種大分布的結果,壹個社會現象就是山西人遍布全國。成為“問祖問大槐樹”這句話的直接來源。
至於為什麽全國各地都有人從山西遷徙過來,最後成了傳言中的“大槐樹”,目前無從考證。主流觀點只有兩種。有人說是因為“槐花”是山西移民必經之路上的壹個符號。在文化、教育普遍不高的情況下,普通人把它當做對家鄉最後的留戀。
還有壹種更直接的說法是因為山西洪洞遷徙的人最多。哪裏有數量,哪裏就有更多的機會產生人才和學者。漸漸地,在文字記載中,山西洪洞成了這個移民的代名詞。
至於山西國槐,有什麽特殊性?為什麽全國各地都有人,去哪裏尋根問祖。因為它代表了明朝勞動力的再分配,同時也象征著人們從山西走出來,回歸根源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