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公歷
1.公歷是什麽?
根據西方學者大衛·鄧肯的說法,中國的農歷是由堯帝創造的。以滿月和缺月的間隔來衡量,分為24個節氣。其主要目的是為農民提供播種和收獲的依據。然而,並不是只有中國有農民歷,其他國家也有不同的農民歷或日歷。無論東方還是西方,農民的日歷都提供了實用的生活信息。基本上,農民的日歷不僅為人們提供了關於壹天的質量、婚姻、搬家...,而且還經常會有壹些八字分析或者明年的生肖運勢,以及用農家歷印出來的不同版本,會有壹些星座和生活小竅門...同時也反映了中西方人民對未來生活的祝願、期待和祝福。(羅奇,Min 90)。
但在中國,壹般說黃歷之所以叫黃歷,是因為黃帝創造的歷法是《黃帝歷》的簡稱。有人稱之為民用歷、日歷、帶筆記的日歷等。又因為它制定四季二十四節氣的規則,主要是為了配合古代農民的播種和收獲,所以又叫農民歷。至於《黃歷》中選擇要避免的說法,雖然秦漢以來就有,但主要是唐以後,大量關於行為好壞的內容在《黃歷》中流傳。
二、陽歷、陰歷、黃歷、陰歷的比較
我們常說新歷是陽歷,舊歷是陰歷和陰歷。人們似乎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其實新歷法是陽歷沒錯,但舊歷法常被稱為陰歷或陰歷是值得商榷的。
1.公歷→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制定的歷法。
地球壹天自轉壹周。
地球壹年繞太陽壹周,壹年有365和1/4天。
目前所謂的陽歷,壹年有365天或366天(閏年)。
壹年12分為12個月,壹個月有30或31天(二月除外)。
2.陰歷→是以月亮繞地球運行的周期為基礎的歷法。
地球壹天自轉壹周。
月球繞地球運行壹個月,等於29或30天。
目前所謂農歷,壹年有12個月354天,或13個月383~384天(閏月)。
3.黃歷→是清朝頒布的歷法,包括農歷和二十四節氣,指導人們農事。
所謂舊歷,其實就是黃歷,俗稱“農歷”或“農民歷”;
但真正與農耕相關的是黃歷中的“二十四節氣”。
第三,年鑒出版概述
雖然歷書在各大書店的榜單上並不是暢銷書——因為是以書的形式出現的“非主流出版物”,但相信很多人家裏都會有壹本當年的歷書,甚至不止壹本。尤其是年底,很多家庭肯定都收到了壹些機構印制贈送的黃歷。
很多人在選擇婚禮、葬禮、慶典、建築甚至選舉登記的日期時都會參考公歷。事實上,它在壹定程度上制約了社會中的許多活動,對我們的影響不言而喻。如果妳看看現在的歷書,妳會發現除了歷書那部分,它更像是壹部生活小百科全書。內容可能包括壹些與技能數量相關的部分,如生肖運勢、星座運勢、體重計算、手相、男女生秘方、姓名好壞、筆畫等。還包括壹些生活常識:如電話區號、郵政編碼、簡單急救方法等。內容包羅萬象,甚至還有壹些廣告,實際上具有雜誌的特點。
如前所述,歷書對中國人有著深遠的影響。不過,雖然現在書店還是有賣的,壹本100元左右,但是今天大部分人都是從贈品中獲取歷書的。但在古代肯定不是這樣。
由於制歷在古代是最高政治權力的象征,能夠帶來豐厚的利益,所以從唐代開始,可以說已經成為“國營出版企業”,由各個朝代的天文機構出版,如秦、司、司天臺、太史局等。
歷書的長期銷售自古以來就很普遍。比如元文宗歷元年,當年全國售出的官印歷書就有300多萬冊,平均每四戶壹冊,政府賣歷收入高達全國歲幣的千分之五。
四、如何理解公歷(從理解幹支開始)
幹支:是“天幹”和“地支”。從幹枯的樹枝上取正義,幹枯幹枯;支,支也。
1.十天的工作
所謂“天幹”,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桂等十個秩序的排列符號,意為天地之間的秩序。有十個“天幹”,所以也叫“十天幹”。古代用“旬幹”來記錄日子,後來演變成某些事物的順序,如:A類、B類、C類、D類、A級、B類、C類、學習成績D類、體檢A類、B類。此時A、B、C、D、E、Ji、G、Xin、Ren、Gui等於阿拉伯數字的1、2、3、4、5、6、7、8、9、10或英文字母的A、B、C、D、E、F。
2.十二地支
所謂“地支”,就是將子、醜、寅、卯、辰、巳、午、衛、申、酉、戌、亥等十二個符號按順序排列。這十二個符號也暗示了天地之間的秩序。有十二地支,所以也叫“十二地支”。在古代,十二地支被用來記錄月份。目前除了歷書,很少用到。
3.六十甲子
後來古人發現只用十天幹十二地支記錄日月是不夠的,容易混淆,於是把十天幹十二地支整理組合起來。即天幹的“甲”與地支的“子”相匹配成為“甲子”;地支醜與天幹“乙”相匹配,成為“乙醜”;天幹的“C”與地支的“陰”相匹配成為“C陰”,以此類推,最終得到以下六十個序列符號。依次為:甲子、乙醜、丙寅、丁卯、陳武、基斯、耿武、韋辛、任申、貴由、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己卯、陳賡、辛巳、仁午、桂味、沈嘉、乙酉、丁醜。這六十個符號,依次從甲子到癸亥,稱為“六十甲子”,用來計算時間和年份。通常稱之為六十年,也來源於此。
4.年度、月度、每日和每小時分支
在黃歷中,年、月、日和小時都由六十個分支表示。根據《時代通譜》中的記載,黃帝創建於公元前2698年(即黃帝元年),在涿鹿之地與起義軍蚩尤交戰,流血數百裏,仍無法平息亂局。於是黃帝齋戒拜天,天為主枝。黃帝用十幹圓布象天,十二方布象地,殺蚩尤、朱。黃帝以身後之風為相,以牧為將軍,於公元前2696年(即黃帝三年)受命制作歷法。
從上面可以看出,公元前2696年,主支是甲子,60年壹次,反復。1984年(民國七十三年)是甲子七十九年,按六十甲子的順序排列,2001年(民國九十年)當然是辛巳年,所以九十年的黃歷封面上會有“辛巳”四個字。
年主枝每60年循環壹次,月主枝每60個月循環壹次,壹輪5年。每月支出現在位於黃歷中每個月的第壹行。以1990年的黃歷為例。在90年國歷的1月下,妳會發現“為醜月”的字樣,這是89年國歷12月的延續。當然,“90年國歷二月”是“庚”了。每月主幹和分支循環每60個月壹次,
每日主幹和分支每60天循環壹次。以1990年的黃歷為例。國歷1月1日(12月7日)為甲子日,是1989年國歷12月31日(12月6日)癸亥日的延續。甲子日之後是醜日,所以90年國歷的1月2日是醜日,以此類推,每60天壹次。每日主幹和分支每60天循環壹次,
主幹和分支每60小時循環壹次。壹天有十二個小時,所以樹幹和樹枝每六十個小時循環壹次,也就是每五天循環壹次。壹天有二十四小時,每兩小時就是壹小時。從晚上十壹點開始,每兩個小時換壹次小時。
11-1分時段;1-3醜;3-5印石;5-7是石矛;7-9是壹天中的時間;9-11;11-13是中午;13-15不合時宜;15-17申請;17-19酉時;19-21小時;21-23赫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