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原則
對巴菲特來說,買壹家公司100%的股份和只買壹部分股份沒有根本區別。但巴菲特更喜歡直接擁有或控制壹家企業,因為這讓他能夠影響企業運營和價值形成的最重要方面:資本的分配。如果他不能直接擁有壹家公司,巴菲特將改為購買普通股來持有該公司的部分股份。雖然沒有控制權,但這種不足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明顯的優勢來彌補:(1)可以在整個股票市場範圍內選擇,即選擇範圍更廣;(2)股票市場可以提供更多尋找價格合適的投資的機會。無論控股與否,巴菲特始終遵循同壹個投資策略:找到壹家他真正了解的公司,這家公司需要有長期令人滿意的發展前景,由誠實能幹的經理人管理。最後,以有吸引力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股票。
巴菲特認為,“當我們投資股票時,我們應該把自己當成企業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證券分析師或宏觀經濟分析師。”在評估潛在的M&A機會或購買壹家公司的股票時,巴菲特總是從企業家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企業進行系統、整體的評估,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檢查企業的經營管理和財務狀況,進而評估股票收購價格。
企業指南
巴菲特認為股票是壹個抽象的概念,他不從市場理論、宏觀經濟思維或局部趨勢的角度去思考。相反,他的投資行為關系到壹個公司如何運營。巴菲特總是集中精力盡可能多地了解企業的深層次因素。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1.企業的業務是否簡單易懂?
2.業務歷史是否壹致?
3.企業是否有長期滿意的前景?
管理指南
巴菲特對壹個管理者的最高獎賞就是讓自己成為企業的股東,也就是讓他把這個企業當成自己的。這樣,管理者就不會忘記公司的首要目標——增加股東權益的價值,並會做出合理的經營決策來盡力實現這壹首要目標。巴菲特欣賞那些嚴格履行職責、向股東全面如實匯報、勇於抵制巴菲特所說的“慣例驅動”影響的管理者。
巴菲特對有意收購或投資的企業管理層的調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者是理性的嗎?
2.經理對股東誠實嗎?
3.管理者是“慣例驅動”嗎?
財務標準
巴菲特評估管理和盈利能力的財務方面的標準是基於壹些典型的巴菲特信條。比如他不太關註每年的經營業績,更關註四五年的平均數字。他總是說,盈利企業的回報不像行星繞太陽轉的時間那樣不可改變。他對通過會計伎倆獲得驚人年終業績數據的做法相當反感,雖然這並沒有什麽實用價值。他將以下標準作為財務評估的指導原則:
1.關註股權資本收益,而不是每股收益。
2.計算“股東收益”。
3.尋找營業利潤率高的股票。
4.對於每65,438+0美元的留存收益,確認公司至少產生了65,438+0美元的市場價值。
市場指南
理論上,公司股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決定了投資者的行為。當公司沿著其業務生命周期不斷發展時,分析師會重新評估公司股票內在價值與其市場價格的相對關系,決定是否買入、賣出或繼續持有公司股票。簡而言之,理性投資有兩個要點:
1.這個企業真正的內在價值是什麽?
2.我能以相對於其價值的較大折扣購買這家公司的股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