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星座運勢大全官網 - 八字算命 - 九龍寺歷史

九龍寺歷史

這座廟的年代不詳。根據現有資料,元明兩朝在北極供奉真武神,真武廟的修建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因此推測最晚建於元末明初。明萬歷和清康熙、道光、鹹豐、同治都曾重修或加建。1981年,河津市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維修,使寺廟煥然壹新。九峰形似龍,俗稱九條龍,因其優美的紫韻,遠在青幹龍之前就有“臥龍崗”之稱。鹹豐十壹年(1861),崇文社王等人創作崇文閣、春陽洞時,題名為“林島”。它位於九龍廟後林道上方,占地面積超過65,438+20萬平方米。山前寺腳下有160級臺階。登之,入山門,過戲臺,經寺院東西回廊,登二十余步,至香亭(乾隆年間重修)。正面壹塊金匾寫著“威震天黑河”。香亭後面是供殿,南北向,三間寬,兩間深,壹間東西跨僧舍。越是穿過走廊,越是進入正廳。周圍有8尊泥塑,是真武衛士。從正殿到達後宮的是真武沈戈。從仙殿向西北,有呂祖春陽洞、仙亭、王耀廟、崇文閣、回廊、曲柱。經過玉皇閣、魏紫大帝、三宮、黃三洞、老君殿,跨過南天門,爬上棧道,到達朝天宮(已毀)頂峰。九龍寺,居住情況突兀,高低錯落,是壹般古建築選址難以比擬的。

關於九龍廟的起源,眾說紛紜。據縣誌記載,河津在秦朝時叫皮市縣,縣城位於孫村東南,北對龍門(禹門口)。風水先生說龍是皇帝的象征,龍門象征皇帝的大門,縣門不能對著皇門。所以不允許皮實縣開北門。北門壹開,就要造反,還是真龍太子。

此後歷代沿襲,龍門縣、河津縣無北門,東城墻上只能開兩個門,縣城仍為四個門。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皮石縣被沙壓淹沒,故東遷1.5km,改皮石縣為龍門縣。後來,為了辟邪,九龍山相繼修建了寺廟,如王宇寺、雷公寺、王耀寺、山寺、帝君寺、黃三寺、天神廟等。唐武帝元年(690年),唐武則天皇後改國號為周,正式成為皇後。今年秋天,她回到家鄉(太原)文水縣祭祖。她從長安出發,經過韓城,過了禹門口,在龍門縣歇息。晚上,她發現龍門縣城北有幾千條路,不明白是什麽原因。縣令答道:“這是城北的幾座小廟。晚上放出奇燈迎接聖駕,是吉祥之兆。”武則天聽了非常高興。她信佛,於是將中殿改名為龍闕寺,並要求國庫撥款擴建寺廟。

北宋宣和二年(1120),梁山伯英雄宋武及其遷都的時間,放火燒了龍闕寺,龍門知府上報朝廷。信奉道教,自稱“道君皇帝,道教創始人”的宋徽宗得知龍闕寺與梁山伯有關,害怕龍門生出真正的龍帝,於是將龍門縣改為河津縣,龍闕寺改為真武寺(即玄武寺)。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四神之壹(古稱左青龍、遊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後為道教所信。相傳他原是景谷靜樂王的太子。他生來就有兇靈,遊歷東海。當他被神靈賜予這把劍時,他去了湖北武當山修行。經過四十二年的努力,他在白天崛起,成為了衛鎮北的玄武王。

北宋時期(1008-1016),宣武因避諱改為真武。他在宋真宗時被尊稱為“真天真武陵應聖帝”,簡稱“真武大帝”,史稱“真武大帝”。因為真武大帝的生日是在農歷三月初三,而他升天成仙是在農歷九月初九,'每年三月三日和九月三日在真武廟舉行盛大的廟會,河津周圍的居民在九龍廟燒香紀念真武。後來到了元慶元年間(1312),河津縣再次被汾水淹沒,後遷到北方的伊犁高泰(今老城)。壹些信奉道教的人跟隨永樂宮朝拜呂洞賓,先後捐資修建了崇文閣、春陽洞(即紀念呂洞賓的呂祖洞和呂洞賓的春陽子)、黃三洞和春陽子洞。真武大帝被稱為“無量祖師”,呂洞賓被稱為“春陽祖師”,所以九龍廟也被稱為祖廟。

舊方誌和碑刻中對九龍廟中的神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民間傳言各有說法。據說九龍聖母院是晉祠聖母院的九妹。她年輕的時候很懶,她姐姐很生氣。她說:“如果妳以後成了氣候,我就臉朝後看妳……”每年農歷七月十壹是九龍廟會。古時候習慣把晉祠聖母院擡到九龍廟,好像姐妹會似的。到時候,壹定要讓晉祠後面的聖母院進階到九龍廟。據說如果不這樣,轎子會斷的,晉祠的九龍廟和聖母廟都是宋初修建的,所以兩個主神據說是姐妹。也有人說是東嶽皇帝黃的女兒。看看九龍廟裏的神像布局。中間是袁俊九龍聖母院,兩邊是廣絲孫聖母院和隱形的痤瘡聖母院。應該是道家人物。黃的女兒泰山皇後,被稱為“仙女的處女”,盛行於宋至明清之際的全國各地。有人在全國各地廣建此廟供奉,說此廟是黃之女,故可備之。還有壹種說法是,九龍聖母院是繼北齊高歡的妻子神武之後的婁昭君。北齊幾代國王常年往來於晉陽和鄴城(北齊首都,河北臨漳西南)之間,所以設立神龕供奉婁昭君。據北齊《神武樓傳》記載,婁昭君出生時有壹首童謠叫《九龍媽媽》;舊地方誌記載:“石破廟是北齊武明樓的慈禧太後...慈禧太後久居晉陽,覺得住在那裏受益匪淺,所以建立了這座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