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廟,位於安慶市潛山縣,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由當時的梁武帝佛教大師寶芝所建,梁武帝親自命名為“山谷寺”。相傳當時也有壹個流浪道士看中了這個地方,但是壹山不容二虎,於是梁武帝決定讓他們打,誰能得到誰就得到。雲何道人將手中的塵土化為白鶴。當寶芝大師看到它時,他把張西變成了壹條銀龍。白鶴被銀龍嚇到,落在白鹿港上。最後建了廟,道士在白鹿港建了白鶴觀。寺廟後面的卓西京,據說是當時寶芝大師戰鬥的地方。
三祖寺不是禪宗三祖三祖森燦所建。此名是因為隋開帝十年(公元590年)三祖來此傳教,後被唐肅宗恒力賜名“三祖谷甘源寺”,故名“三祖寺”。唐玄宗天寶14年(公元755年),李白、顏真卿、吳道子在壹起的時候。吳道子畫《致公像》,李白寫《致公畫贊》,顏真卿負責書寫,後來刻在石碑上。這就是“三絕碑”。可惜這塊原碑早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廟裏僅存的就是壹塊拓片。
另壹方面,三祖廟下的壹條小溪旁,500多米的地方有300多處摩崖石刻。唐宋至民國1200年間,許多文人墨客來此留下碑文,其中王安石、蘇東坡、黃庭堅等大文豪聞名遐邇。他們的書法不壹樣,有詩有文。
如今,三祖寺的建築大多是重建的。它們依山而建,大門是山腳的亭子狀建築。三扇門並排而立,從東到西分別代表“解放”、“智慧”、“勤奮”。主門楣上方書寫的甘源廟也是三祖廟的別稱,大門兩側為“哼”和“哈”。
大雄寶殿左側,可直達三祖洞,據說是三祖面壁之地。進了壹個小門,就是這裏著名的千佛殿。這個大廳整個大廳都是磚木結構,沒有壹顆釘子。大殿墻壁上密布著數千個小神龕,裏面供奉著數千尊小佛像,圍繞在毗盧佛像周圍,形成“千佛對毗盧”的景象。不遠處,有五層樓的“覺極塔”供奉著三位祖先的遺物。最獨特的是塔上綁著上百個風鈴。每當刮風的時候,鈴鐺叮當作響,非常有趣。
三祖寺雖然離天柱山風景有壹定距離,但去也很方便。這裏名氣不大,遊客也少。如果不喜歡擁擠的景點,三祖寺是個不錯的選擇。來這裏看看這些文人墨寶,聽聽悠長的禪音也是很不錯的。而且還是禪宗六祖之壹,門票只要10元,是皖西南旅遊景觀上壹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