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山海拔600米,矗立在岷江水系之間。廣場上的臥牛山、玄黃臺山、松子山、茶旗山、中心的老君山融為壹體,寓意繁星點點。
相傳軒轅黃帝在玄黃臺修仙,在鼎湖乘龍翺翔天際。因此,後人在玄黃臺廟中設壇祭祀黃帝,故玄黃臺又稱為“田舍”。
還說我把陰成功改造成四川青羊寺後,隱居在山,他騎的牛變成了青山,就是老君山前面的臥牛山。
這就是《道藏》中老子的歷史沿革圖所描繪的。老君洞有對聯:
牛控信,壹百二十裏河山無藏身之地;
蠶叢來到蜀道,五千字傳下來。
在道教文化中,黃帝、老子、張道陵被稱為“祖師”、“道祖”、“教父”。據《新津遊記》記載,自漢唐以來,田舍山上就有壹座極具歷史意義的老君廟。指的是三祖聖地,即新津老君廟。
新津的老君廟有很多唐宋元明時期的寺廟,在明末戰亂中遭到嚴重破壞。清朝時,市府官員楊公益、秀才劉曾重修,但畢竟人弱,重修有限。新津老君廟坐東向西,依山而建。其結構布局十分嚴謹,主要包括靈祖樓、渾源殿、三清殿。
靈祖樓是壹座依山而建的建築,供奉道教保護神王靈官。王靈官三眼圓睜,身披金甲,左手持靈官訣,右手持金鞭。他掌管著腳下天地之間的壹切紛爭,百姓稱贊為:三只眼睛能看清天下事,壹鞭能催人醒。
在王靈官的真身旁邊,有四大天王和財神趙公明的雕像。靈祖樓後有64級石梯,象征六十四卦,可直達渾源殿。
混元殿是壹座單檐硬山建築,裏面供奉著混元開國皇帝孫和太陰皇帝。混元的創始人就是我們常說的太上老君。當宋真宗稱他為混元皇帝時,他也被稱為太上老君。
混元幹坤圈和日月星辰象征著世界原本就是壹個混沌之地,世間萬物都是混元始祖開天辟地之後才產生的。
渾源寺裏的東西分別是老君洞和慈航殿。傳說老君洞是太上老君煉制丹藥的地方,門上的對聯是:
像洞,不是洞,石室是洞;
有門卻沒有門,道德之門。
似乎向世人揭示了老子騎著青牛隱居老君山的原因。
慈航殿是慈航真人即觀音菩薩的神龕,觀音菩薩是人們心目中救人脫離苦難的女神。
渾源寺後面有壹個陡峭的36級階梯,象征著36天。只要妳登上了36級階梯,就說明妳已經達到了道家的最高境界。
36級階梯的盡頭是三清殿,即正殿。庭院前有壹座八卦亭,建於1926,供奉騎青牛的老先生雕像。
三清殿建於1931,為單檐硬山建築。坐在大殿中央的是玉清元尊,雙手空空,象征天地混沌時的“無限”狀態,活在天的玉清境界。
玉清元始佛南面是清靈寶佛,又名靈寶君。他手持象征天地之始、陰陽之始的“太極”圖,居住在天的上遊。北側為太清道德佛,即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搖著太樊遲,坐在險要,俯瞰世間萬物,住在太極天太清。
依山而建的豆撈樓,供奉的是與生俱來的梵天豆撈。豆撈,又名豆目,是北鬥七星之母,被道教尊稱為“明道之母”。
三元寺供奉的是天佑百姓的魏紫皇帝、被中原地方官赦免的慶齡皇帝和被夏媛水官解甲的峨嵋皇帝。每年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他們都會來到人間,為世人的罪惡進行賞罰,為他人消災。
張道陵創立石天道學時,就已經祭天、地、水三官了。三官持有的書籍是道士祈求治病的途徑。道教以農歷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為天、地、水三官的生日。老君廟繼承了石天道教的傳統,在此期間修建了金道場和黃道場,以祈福消災。
新津老君廟周圍是200多棵明清古柏,枝葉參天,蒼勁翠綠。頗有“明指仙洞,頗似古”的真實意境。
齋戒是新津老君廟最重要的儀式。這壹天,人們向神靈獻祭,設壇為他們祈福,與他們交流,祈求他們的庇護,保佑他們消災。
禁食有兩個部分:禁食和禁食。“施立”,名為楊法施,俗稱“祈福法會”,是為善良男女舉行的祈禱會。“齋戒”又稱“陰法”,是道教人士為了超度那些不義的親戚、債主、鬼怪,同時為信眾祈福,祈求永世平安而設立的法會。
老君山山門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