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頭骨:人腦比嬰兒的皮膚更嫩,完全被頭骨的“蛋殼”保護著。
18世紀的德國解剖學家弗朗茨·約瑟夫·加爾(Franz Joseph Gall,1758—1828)認為,壹個人的心理過程與大腦皮層密切相關,皮層的發育會改變顱骨的形狀,因此可以通過顱骨判斷壹個人的心理特征。
2.腦幹:腦幹與脊髓相連,負責控制許多無意識行為——呼吸、心跳、消化等。腦幹的位置比人的脖子高壹點。
3.小腦:小腦是大腦後部的壹部分,位於腦幹上方,負責肌肉協調、神經反射和身體平衡。
4.大腦:可以理解為大腦的外層——大腦皮層,包括前腦的新皮層,是人類思維最重要的部分。
5.左半球:控制人的具體行為,如說話、書寫、語言、操作等。
6.右半球:控制人的想象力、空間思維、音樂和直覺感受。
7.額葉:控制壹個人的性格、情緒和有計劃的行為,包括辨別是非和抽象思維。
8.頂葉:與觸覺和肢體活動有關,與枕骨的連接處控制說話和理解語言的能力。
9、枕葉:與視力有關。
10,顳葉:大腦兩側,與耳朵齊平,負責聽覺和短時記憶。
按照胚胎發育的角度,大腦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終腦、間腦、中腦、後腦和終腦。
前腦:前腦分為終腦和間腦。
終腦包括新皮層、嗅球、邊緣系統、基底神經節和側腦室。
間腦包括丘腦、上丘腦、下丘腦、松果體和第三腦室。
中腦包括頂蓋、被蓋、大腦腳、部分網狀結構和大腦導水管。
後腦包括後腦和終腦,後腦包括腦橋、小腦、部分網狀結構和第四腦室。
終腦包括延髓和第四腦室。
大腦的皮質部分控制著人類復雜的心理和邏輯思維,主導著人類高級心理活動。除了將大腦皮層解剖成四個腦葉,還可以根據其他壹些方法將皮層劃分成不同的腦區。
1958年,懷爾德·潘菲爾德(1891—1976)和埃德溫·伯德裏(1906—1988)根據電刺激的結果完成了腦功能分區圖。
此外,在1909中,德國神經學家brodman在皮層細胞的結構上有更多的相似之處——細胞密度、細胞形狀、細胞大小等。,並將大腦皮層分為52個區域,稱為brodman分區。
這樣的分區意義重大。感覺和運動的功能通常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初級、次級和高級味道。從brodman分區的角度來看,每個級別屬於不同的部分:
設想:初級17分區,次級18和19分區。
聽力:初級41分區,中級22和42分區。
體感知覺:初級1,2,3分區,次級5,7分區。
移動:初級4級分區,次級6級分區
眼球運動:8個區域
語言:44個分區
高級感覺皮層:7,265,438+0,22,37,39,40。
高級運動皮層:9,10,11,45,46,47
壹般來說,初級皮層只對特定的感覺次級反應作出反應,次級皮層與初級皮層相連,處理特定感覺通道傳遞的信息。次級皮層的損傷會導致知覺障礙。
高級皮質區壹般位於頂葉、額葉、顳葉、枕葉的次級皮質區邊界,是頂葉、顳葉、枕葉的重疊區。各種感覺信息在該區域整合為高級認知,該區域受損會導致認知障礙。
擴展數據:
大腦主要包括左右半球,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大、最復雜的結構,是最高的部分,是調節機體功能的器官,是意識、精神、語言、學習、記憶、智力等高級神經活動的物質基礎。
大腦半球表面有不同的溝或裂,溝與裂之間凸起的部分稱為腦回。大腦半球被腦溝和腦裂分成五個腦葉,即額葉、顳葉、頂葉、枕葉和腦島。
大腦半球表層是灰質,深層是髓質。髓質含有神經纖維和細胞核,其中有四對細胞核位於腦的底部稱為基底神經節(核),包括尾狀核、豆狀核、杏仁核和篩狀核。尾狀核和豆狀核也被稱為紋狀體。紋狀體損傷會產生舞蹈病(肌張力降低,過度快速運動)和震顫麻痹(黑質出現病變時),肌張力增高和運動遲緩。
半球的白質有各種走向,如連接左右半球的纖維、連接同側半球的纖維、連接大腦皮層和腦幹的纖維、脊髓的上行纖維和下行纖維,都經過內囊。在腦的水平切面上,內囊是壹層寬闊的白質層,分為三部分,即內囊前腳、內囊後腳和內囊膝蓋。
每個部分都有相應的纖維束穿過。內囊損傷可引起偏癱、偏身和偏癱的喪失。大腦半球內部的空腔叫側腦室,裏面有腦脊液。
人體的功能位於大腦皮層,如感覺區和運動區,在大腦皮層有相應的位置,實現大腦皮層的感覺功能,調節身體運動。
人類有語言和思維,中心在大腦皮層左側,稱為優勢半球。如果這些中樞受損,就會出現語言相關疾病。
比如運動語言中樞受損,患者出現運動性失語癥。雖然與發音有關的肌肉沒有癱瘓,但病人不能說話。如果視覺運動語言中樞受損,患失寫癥,雖然手等運動功能還正常,但不能做寫字畫畫等精細運動。如果聽覺感覺語言中樞受損,患者可患感覺性失語癥,患者能聽到別人說話,但聽不懂說的是什麽。
近年來發現,右半球還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功能,如空間識別、深度感知、觸覺、音樂欣賞等。左半球在言語活動功能上占優勢,右半球在非言語認知功能上占優勢,但不是絕對的,即左半球也有壹定的非言語認知功能,右半球也有壹定的言語活動功能。
百度百科-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