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群經之首”的易經,據說是人類的祖先伏羲根據自然界的八大自然現象,即天、地、風、雷、水、火、山、河而創造的。後來經過周文王的演繹,把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由孔子傳下來,流傳後世。我們今天看到的易經就是這三位聖人創造和發展的智慧結晶,而《易經》的標誌性人物就是陰陽相抱的那個人。它代表了宇宙萬物的兩個特征,其中陽代表外在的、膨脹的、運動的、光明的壹面,陰代表內斂的、萎縮的、靜止的、黑暗的壹面。但陰陽不是絕對的,是根據不同的情況相互轉化的。《易經》的陰陽圖代表的是陰陽互補,相互轉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五行的嚴格意義不屬於《易經》的內容。只是對《易經》思想體系中變化規律的進壹步演繹。自然界中的各種物質元素被分為金木的火、水、土五種屬性。這五種物質按照它們互生互阻的規律,是相輔相成的。五行學說仍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有的家長給孩子取名時要求推八字,就是用的五行學說。
易經博大精深,很多人只能窺見壹斑,很難真正理解。壹些民間魔術師用《易經》來計算占蔔,而熟悉《易經》的人則把它作為壹種哲學智慧來提升頭腦、眼界和智慧。當人真正擁有了把握事物變化規律的智慧,就能更大程度地把握自己的命運。俗話說“善易經者不預”,就是這個意思。